“为文”终是浅,“自能”方为真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x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编教材自读课文教学,重点要落实在学生的自读上。如何教好自读课文?本文拟以其执教的《台阶》为例,从搭建“阅读支架”、巧抓旁批品评、引领示范拔节三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品析、研读文字,走向文本意韵的更深处。
  【关键词】自读课文 调整目标 调整内容 调整定位
  目前,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阅读课文,总体上设置成三种类型,即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和课外阅读。自读课文在整册教科书中的位置居前,紧跟教读课文,虽篇幅设置有限,但单元分布力求均衡,它上承课内阅读,下启课外阅读,其存在价值和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如何有效落实自读课文教学,发挥其最大的价值,“简约语文”倡导者丁卫军老师强调,自读课文终究是姓“自”,终究要落在“读”上。
  一、搭建“阅读支架”,实现“自能读书”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他还认为:“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我们要实现的“自能读书”的目标。钱梦龙老师在《为了“不需要教”—语文导读法的前世今生》一文中说:“自读不是学生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地‘自由阅读’,而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会阅读’为目标的阅读训练过程。”
  丁卫军老师执教《台阶》一课时,提供了三个“阅读支架”:一是运用前两篇课文已掌握的学习方法来学;二是借助课文后的阅读提示整体感知文本;三是利用课文的旁批与书下注解品读文章。“简约语文”的“简”体现在教学中,就是能够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核心要素,为学生搭建“阅读支架”,实现“自能读书”的目的。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之一。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策略,学习运用阅读的基本方法,认识不同文体的阅读特点和规律。自读课文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我思考、自我表达、自我练习、自由交流、自主评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种具体可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如何阅读,怎样阅读,经历阅读过程。
  统编初中语文中的自读课文编排重在自读,顾名思义,即学生自主阅读,强调“读”的主体是学生。丁卫军老师强调,自读课文的教学就是自读实践活动教学,就是要教学生自己一步一步通过自读读深文本,读透文本。当有些问题学生难以理解的时候,教师适时为他们提供“阅读支架”,往往能够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得以有序、有效向前推进,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巧抓旁批品评,实现“自读分享”
  自读课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自读”,自读的“主角”是学生。首先应该做到的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仅仅停留在读上面,就显得简单而狭隘,课堂也就变得枯燥无收获,从而就衍变为自读课文就是让学生读一遍了事的状态,就成为可教可不教的課文。如何让学生成为自读课的主角?
  丁卫军老师巧抓批注,引导学生在赏读中成为阅读的主角。例如,有学生说通过提示型旁批理解了父亲这个形象的普遍性,“面对生活,执着而坚韧,这就是朴实的中国农民”;一个学生说,看了“书中的父亲”和这个旁批,他很自然地联想到了自己的爷爷;有学生通过提问型旁批不断解决问题,在查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终于领悟“父亲为什么要建台阶”,同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在心里树起了一个“淳朴、谦卑、渴求尊重”的农民形象;有的学生借助启发型旁批探究文本的主题。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障碍的时候,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交流、分享,从而实现解惑,并适时让学生进行总结反思。这样的分享就把自读的价值体现出来了。
  自读分享时,丁卫军老师只是一个活动的组织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享受到分享收获、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愉悦感,这也是“简约语文”的微妙之所在。
  三、引领示范拔节,实现“深度阅读”
  自读课文,如果只有学生的自读、分享也是不够的,长期下去很有可能自读就转变为“泛读”“浅读”,在文字表面做滑行式的阅读。所以丁卫军老师在引导学生自读、分享、交流的同时,在关键处引领、示范,将阅读推向更深层面,引领学生挖掘文本深层次的内容或思想。
  丁老师在执教《台阶》一文时,适时旁征博引,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读出自我,读出深意,巧妙地给部分还停留在文本表层滑行的学生一个示范。自赋的小诗、深情的朗读,就是一种言传身教,学生不仅感受到文本的内容之美、人物形象之美,更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深情的朗读又何尝不是一种美的传递。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一种超浓缩的提炼性展示阅读感悟,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感受真善美,甚至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有着一定的引领作用。通过引入作者对编者的话,以及特级教师王君对《台阶》的解读,不仅带着学生踏上了解读文本的更高一级台阶,更是引领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既关注个性化的自我阅读感受,又没有忘了作者本身。用这种方式来教学生呈现各种自读感受,对学生的影响定是深远的。学生学的不仅是《台阶》,读到的不仅是“父亲”这个形象,还有诗和远方。
  在学生分享环节,教师要发现他们自读中值得肯定的方面和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他们给予充分肯定,这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引领、示范则是教师可以适时和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感悟。
  许多教师对自读课文教学不够重视,把自读课文上得毫无生机,只是依据考试须知内容做蜻蜓点水式的掠过;或是把自读课文当作教读课文一样精讲精析,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而丁卫军老师执教的《台阶》一文,抓住了自读课文的特点,利用单元要求、旁批、文后阅读提示等构建了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交流中品读文本细节、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同时,他又抓住了作者李森祥写给编者的信,让学生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塑造父亲形象的原因;利用特级教师王君的解读,引领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深刻意蕴。以学生为本,以文本为本,以语用为本,丁卫军老师执教的《台阶》很好地践行了“简约语文”的课堂教学理念。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
  责任编辑:肖佳晓 李莎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何捷老师执教的《慈母情深》,充分显示了他优秀的文本解读能力、目标定位能力和课堂行走能力。  一、目标与活动的高度匹配  1.凸显课型,直指表达形式  何老师潜心文本解读,紧扣导学要点——“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因为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在课前充分自学,所以在课上,何老师只是循着学情,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来描述“母亲”的形象,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自读收获:“这是一位伟大
创办于1950年4月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人大附中”)是一所享誉中外的著名中学,它在综合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已成为展示北京乃至中国优质基础教育的窗口,是一所充满青春活力、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学校。“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是人大附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关于教育理念,人大附中翟小宁校长认为“教育要使生命得以舒展,必须形成多样化的教育生态和个性化的教育”,2014年人大附中“以人为本,多
体验式学习是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这种学习模式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则表现为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引导点拨下自主参与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语文教师应将文本中生动美好的形象、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情感,以炽热的情感、通俗易懂的语言等多种方式,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脑海之中,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
当今的幼儿园课程大多以“主题”的形式来展开,然而相同主题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幼儿园,在不同专业素养的教师的“随性演绎”下,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主题版本,课程实施中对孩子发挥的影响也截然不同。于是,如何提高“主题实施的有效性”成为各园课程管理的关注热点。  笔者对目前幼儿园的主题实施现状进行审视,不难发现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一、幼儿园主题实施的现状  1. 貌似“经验整合”,实则学科拼凑  儿童所经历的生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会上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
《大象之舞·中国课改:一个教育记者的思想笔记》是一本很有分量和品质的教育类好书,让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情不自禁地连续读了两遍。在书中,作者余慧娟以观察者的身份,真实客观地记录发生在中国的课程改革,字里行间,充满真诚,溢满责任,饱含情感。这些交织在一起的真切感受,让我心潮起伏,得以第一次有这样的角度,随着余慧娟老师的记述来探寻我国课改的始末、遭遇的问题及一线实践。这些文字,让我这个普通的小学教师,有了更
教育成败的关键在教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的好坏固然起相当大的作用,但根本上起作用的,一定是教师的素养。教師素养来自哪里?阅读!教师只有源源不断地从阅读中吸取新知识,获得新感悟,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以新知识、新启示。但是,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穷其一生忙于应试,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习惯去阅读。知识老化,得不到更新,他们在讲台上年复一年向学生传授的是
当今时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普通高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但目前普通高中“千校一面”、高度同质化的局面,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杭州市新登中学确定了“实现‘古城学府’振兴发展的‘新中’梦”的和谐教育特色发展思路,全力开展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和谐教育课程体系,以强化学校素质教育,增强办学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教学
通过学习与研究,我们发现“动感课堂”提出的“情境、学材、问题串”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全面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动感课堂”理念的指引下,我以“情境、学材、问题串”为抓手,对“百分数的认识”一课进行了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开始,我通过播放反映我国青少年近视情况严重的新闻报道视频,引出了某校低、中、高段学生近视情况的数据(、、),让学生通过这三个数据判断出哪个学段
中小学校长培训师资是影响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的关键要素。中小学校长培训师资不仅指专门从事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教师,也包括来自高校或培训机构的兼职教师,只要满足培训师资的专业标准,取得相应的校长培训师资格,就可以算是专业的校长培训人员。中小学校长培训教师尚未达到专业化水平。从一定程度上讲,中小学校长培训师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师资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其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