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地上的叶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tr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上,我匆匆赶到学校,在走廊上又瞥见几片绿色的叶子。我已经不止一次看见这场景了。记得几天前,我看见一个调皮的男孩正拿着剪刀在绿叶上“咔嚓咔嚓”。这名被逮住的男同学只承认当场“作案”的事实,但拒绝承认以前做过。没办法,我只好在教室里把他教训了一通,叫了几个听话的学生帮忙看着他。
  我无奈地把树叶捡起来狠狠地扔进垃圾桶后就出了教室。半路,因为临时有事我又折返回教室,瞥见角落里又有两片叶子,当我捡起的一瞬间,忽然脑子里闪过《一片叶子落下来》的绘本故事。于是,我匆匆打开垃圾桶,把我刚刚扔进去的树叶全数拿了出来,静静等待学生们回教室。
  学生们一回到教室,我就打开投影,把树叶放在投影上,在黑板上写下“散落在地上的叶子”。让他们回忆一下《一片叶子落下来》的故事,说说那片叶子是怎么落下来的。让他们想一想,投影上的叶子是不是跟故事里的叶子一样,有过一样快乐的日子,那是一段怎样的时光。
  接着我引导学生观察树叶,想象这些叶子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学生开始安静地想象。有的说是有人故意剪下来的;有的说是被活生生摘了下来,然后被另一个学生无意间踩到了,有的被扔进垃圾桶,有的被踢到角落;有的说叶子还没有长大,甚至没有能力独立生活就被迫离开植物妈妈,无家可归,烂在角落……片刻沉默后,我问:“谁做过故事里的破坏王?”几个男孩开始举手。我表扬了他们的勇敢。
  下课后,几个学生跑来问我:“老师,我可以把这片叶子的故事写下来吗?”“当然可以,怎么不可以呢?”我也跟着写了一首小诗——
  散落在地上的叶子
  清晨,
  几片叶子,
  散落在地上。
  大的,小的,
  但是绿得让人疼惜。
  叶子,叶子,
  真想问问你,
  昨天,
  你经历了什么。
  第二天,我收到了学生们的繪图日记。他们稚嫩的文笔开始鲜活起来。我原本想上新课《我要的是葫芦》,但在他们的创作影响下,我也即兴写了个故事——
  散落在地上的叶子
  墙角有一盆绿萝和一盆番薯,它们的叶子家族人口众多,但是非常和睦。一家人常常互相簇拥在一起,一起随着风唱歌,一起听着雨思考。做邻居久了,每天清晨,绿萝叶子和番薯叶子都会互相打招呼。
  “你好,绿萝叶朋友们。”
  “睡得好吗?番薯叶朋友们。”
  ……
  有一天,一片绿萝叶隔着走廊空地对一片番薯叶说:“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一起拥抱或者握个手该多好啊!”
  “是呀,我也愿意!”
  天渐渐暗下来了。原本热闹的走廊开始静下来了。突然,走廊上走来一个男孩,他俯下身子,凑近绿萝。突然,他的手开始抚摸那片跟番薯叶打过招呼的叶子。渐渐地,绿萝叶感觉到那只手变了,两个手指开始用力,开始使劲,倏地掐住了它的身子,它有点喘不过气来。一种莫名的恐惧感让绿萝叶睡意全无。
  “嘶啦——”那片绿萝叶还没叫出声来,便顿时感到撕心裂肺的一阵疼。绿萝叶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但是疼得更厉害。等它清醒过来,发现自己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看见自己的家人都簇拥在妈妈身边,自己却浑身乏力,不能动弹。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和害怕溢满全身。
  一阵冷风吹过,它飞了起来,在空中打了几个旋儿,又轻轻落下。
  “你好!”身边忽然传来一声熟悉的呼唤。它睁眼一看,原来就是跟它打招呼的那片番薯叶。
  “你?我们?”
  “大概我们经历了相同的事儿,那个男孩……”番薯叶有气无力地说,“真没想到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拥抱,这样的方式相遇。”
  天亮了,来了一个女孩。看见紧紧依偎的两片叶子,大声呼唤自己的伙伴。
  “快来,快来,这么绿的叶子,谁干的?”
  她小心地捡起叶片,轻轻地放在手心。环顾四周,轻轻叹了口气,走向垃圾桶……
  垃圾桶里,绿萝叶和番薯叶紧紧拥抱,原本绿色的身子开始变黄,打卷,渐渐腐烂。
  上课铃一响,我就让学生们到走廊上课。请愿意讲故事的同学自告奋勇。第一个是刘栊文,他把画面讲得比较清楚,故事也圆满。第二个是夏天,她的视角有了转变,她以第一人称——叶子的身份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边上的舒子懿——一个大大咧咧的男孩,高高举手,拼命想引起我的注意。看他如此热情,我就让他讲。他一开口就吸引了我。他说:“别看我的画一个字也没有,这可是模仿《雪人》创作的无字书。我的故事讲起来可以讲上三天三夜。”讲到最后,他说经历了很多磨难后,小叶子们最后都觉得,既然自己已经无法长回树上,既然自己的生命没有像其他叶子一样等到黄了才落下,那就让生命变得更有价值吧!最后小叶子们飘到植物妈妈身边,变成了养料。
  回到教室,我跟学生分享了我的故事。我说:“你们看,故事总是这样,先前一定是平静又美好的,然后一定会有个‘有一天’,故事才会变得精彩。”我让孩子们猜测当绿箩叶子看到番薯叶子后的对话,我发现学生真是天生的故事家。
  “你怎么会在这里?”
  “你遭遇了什么?”
  “我在做梦吗?”
  “我看花了眼吗?”
  “我们怎么在这里相遇?”
  “难道男孩也对你做了同样的事情?”
  ……
  欣赏完故事,我走出教室,又从教室外捡来一片绿箩叶子。我说:“一个新的故事开始了。痛失家人的绿箩叶子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天。一群小朋友的到来,让走廊变得热闹了。一片绿萝叶禁不住好奇,拼命仰头张望。突然,一个巨大的黑影遮挡住了它。咔嚓,折断了!”
  这时,一名学生惊叫起来:“是楠楠的腿碰断了它。”
  “一位老师走出教室,捡起了它。”我继续说,“带回教室,教室里开启了拯救行动。这双同情的眼睛在哪里?”
  教室里开始沉默。一名男生起身,走上讲台默默接过我手中的叶子,放到窗台上的一个牛奶瓶子里。
  期待,一个折翼的生命在我们的手里重生!
  (作者单位:浙江嵊州市逸夫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我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经历了一个天翻地覆的过程。这并不奇怪,因为40年来,我们从低收入国家行列,进入了中高收入国家行列。经济是基础,生产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成功了,自然会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小学阅读教学的改革前行,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页。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的步伐是不断向前的,小学阅读教学的改革也正在进入深化和攻坚的新阶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都集中编排一个文体单元。这个单元之后会编排“快乐读书吧”栏目。这样安排的目的是由教材几篇相同文体的课文,拓展同类作品或整本书。统编本教材倡导大量阅读的理念在文体单元中尤为凸显。  一、单元编排特点分析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神话故事”为主题,这是继三年级童话、寓言之后的第三个文体单元。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三篇精读课文,《女娲补天》一篇略读课文
“小学生起步阶段的习作,要不要教?教什么?怎么教?”不少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笔者以为,在起步阶段,最重要的是路子要走对,要摆脱传统的“套话写作”,而瞄准“深度写作”。这里的“深度写作”,不是望文生义的学生习作的难度或蕴意的深邃,而是强调习作应表达生命之真,“我手写我口”,以情感的高投入、思维的热运转,使得起步阶段习作教学“我手写我心”,不架空,不套用,让学生走上习作的可持续性发展之路。  一、
【议题分析】  有一种爱被世人所赞颂,有一种爱可以让人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它带来的温暖,这种爱就是母爱。高质量的课堂生活,必须拓展教学目标,不仅要考虑学生有知识方面的收获,还要有生活感悟与情感熏陶。“母爱”是古今传颂的不朽篇章,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母爱、理解母爱和感恩母爱,我以绘本故事为依托,以诗歌为载体,设计了这次“妈妈的爱”群文阅读。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经过一学期
童话是什么样子呢?童话就是千奇百怪的、多姿多彩的世界的“样子”。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之一,指经过想象、幻想和夸张等编写而成的适于儿童教学的故事。世界上有很多脍炙人口的童话,多篇成册的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王尔德童话》等,单篇的有《小王子》《青鸟》《小飞侠彼得·潘》等。童话通过文字,传达人性最柔软的品质,譬如纯净、温暖、明亮、善良、高贵、同情、怜悯、勇气、责任、坚持、美好……童话以美好润泽童心
课后习题是小学语文教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标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细细分析统编本教材课后习题,将有利于深入理解教材系统,把握统编本教材新方向,加强教师教学执行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笔者发现统编本教材更加注重以下四种能力的培养。  一、想象能力:练有数量,习有载体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
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来实现教育的目标,作为基本教育形式的课堂教学行为同样以人的发展作为其根本追求。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
教学目标:  1.借助无声动画片,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2.感受习作的乐趣,懂得珍惜朋友间的友谊。  教学过程:  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知道哪些动画人物呢?今天我带来了一部由捷克斯洛伐克经典儿童文学改编的动画片——《鼹鼠和雪人》。  下面故事开演啦!  适合年级:三、四年级  板块一:观察动画,写“开头”  1.观看动画《鼹鼠和雪人》的一个片段,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2.请从这四个方面
我的导师周一贯出生于1936年。  如果有人说周老师是个老人,我必定跟他急,也必定绝不闭嘴。而推翻他的“谬误”,只消我讲这一天的故事就够了。  那是去年六月的一天,是个星期天。我有件小事,约好趁着星期天去绍兴周老师家,听听老师的意见,顺便也去看看老师。  趁着早上凉快点,还不到七点,我便来到了周老师位于绍兴城南的家。怕打扰了周老师的晨休,我便在他家附近的小花园里,呼吸着一天之中最清新的空气,看看鸟
《项链》是统编本一年级上册的一篇描写海边风光的儿童散文。这篇课文的课后安排了“蓝、又、笑、着”等11个二类生字和要求认读的“白、的、又、和”4个一类生字,安排了“朗读课文。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和“读一读,说一说,看谁说得多”两道练习。显然,识写本课生字、朗读课文、“了解大海的项链是什么”、用“的”字合理地搭配词语是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任务。如何把握第一学段的特征,结合课文的特点,完成这些任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