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与浏览。第二学段要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李德成主编《阅读辞典》告诉我们:略读就是泛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法,其基本特点是“观其大略”。崔峦说:“略读更接近于平常读书、读文章,以了解大致内容为主要目的。”我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就是“用锄头开垦土地,选择最大的一两块土地,再用锄头敲打致细”的过程。根据平时的略读教学实践,结合四年级上册的略读课文案例,我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可以抓住导读提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住导读提示,把握教学目标
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1.了解“写了什么”;2.谈谈“有什么感受”;3.交流一下“哪些地方印象特别深”。
略读课文一般都编排在一个主题单元中精读课文的后面,相对独立却又与精读课文互有关联。每篇略读课文的前面都有导读提示,教学中应“瞻”前“顾”后,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学习中得到的基本方法、基本能力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例如:四年级上第2课《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导读提示:读了《观潮》,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下面这篇课文写的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它又将给我们展现怎样的画面呢?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描写的景象,再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所知道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之前,让他们认真阅读课文前的导读提示,从中找到学习本篇略读课文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读导读提示,可以通过抓关键词梳理出本课的学习任务:1.默读课文,想想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2.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所知道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必能更好地去开展自主阅读实践。
又如读了《去年的树》,大家都有很多想法,下面这篇《小木偶的故事》,又会使我们想到什么呢?认真默读课文,看看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最后一段话的体会。通过朗读提炼导读提示,学生能够明确这样的学习目标:1.认真默读课文,看看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2.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最后一段话的体会。有了目标的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会更浓厚。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去关注导读提示,渐渐地,学生将会养成习惯,独立面对略读课文时,也知道如何明确学习任务,授之以“渔”岂不乐哉!
二、抓住导读提示,确定教学板块
自主阅读课文的课堂结构要简单,即块状设计,不求精心,但求放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借助课文前的导读提示,确定教学板块。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32课《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时,通过年级组的集体备课,我们首先认真阅读了导读提示:恐龙在进化中飞向蓝天,是科学家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一大发现,下面的课文将告诉我们生物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就。认真默读课文,想想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和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和大家讨论、交流。然后通过对导读提示的进一步研究,我们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板块:1.自读课文,抓住中心句;2.紧扣中心句,质疑,确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3.带着问题,放手让学生实践,自读自得;4.交流汇报,重点点拨;5.读写结合,拓展延伸。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用这样的板块去教学这篇课文,学生在课堂边读边画边想,由于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自主阅读,并且只抓住课文中的一个重点:了解植物种子的变化和用途,学生汇报得很精彩,教师点拨得也很到位,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抓住导读提示,选择教学方法
抓住导读提示教学,略的是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略逐词逐段分析,不略重点难点品读;略教师精讲细析,不略学生语言实践;略教师难舍处,不略学生兴趣点。为此,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充分体现以学定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崔峦曾在人教版教材培训会上指出:略读课文教学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程序:一读,读准读通,目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批,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积累语言(可以是受到教育启发的,可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写法的,可以是读书方法的)。崔峦的这种教学方法,正是基于学生的学习方法考虑的,同样也可以导读提示中获得。
例如《秦兵马俑》的导读提示:带着登长城和游颐和园的美好印象,我们前往西安。那里有震撼人心的秦兵马俑,那是一支“威武之师”。认真默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再谈谈读后的感受。根据导读提示,教师可以确定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写出自己的读后感受。
综上所述,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师是引领者,同时又扮演着朋友、知己、伙伴等角色。首先做好朋友、知己、伙伴,才能成为潜移默化的引领者。“我不会站在你的前面,因为我不想带领你;我也不会站在你的后面,因为我不会跟随你;还是让我站在你的左右吧,让我们携手同行!”正是这个道理。
一、抓住导读提示,把握教学目标
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1.了解“写了什么”;2.谈谈“有什么感受”;3.交流一下“哪些地方印象特别深”。
略读课文一般都编排在一个主题单元中精读课文的后面,相对独立却又与精读课文互有关联。每篇略读课文的前面都有导读提示,教学中应“瞻”前“顾”后,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学习中得到的基本方法、基本能力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例如:四年级上第2课《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导读提示:读了《观潮》,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下面这篇课文写的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它又将给我们展现怎样的画面呢?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描写的景象,再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所知道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之前,让他们认真阅读课文前的导读提示,从中找到学习本篇略读课文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读导读提示,可以通过抓关键词梳理出本课的学习任务:1.默读课文,想想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2.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所知道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必能更好地去开展自主阅读实践。
又如读了《去年的树》,大家都有很多想法,下面这篇《小木偶的故事》,又会使我们想到什么呢?认真默读课文,看看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最后一段话的体会。通过朗读提炼导读提示,学生能够明确这样的学习目标:1.认真默读课文,看看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2.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最后一段话的体会。有了目标的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会更浓厚。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去关注导读提示,渐渐地,学生将会养成习惯,独立面对略读课文时,也知道如何明确学习任务,授之以“渔”岂不乐哉!
二、抓住导读提示,确定教学板块
自主阅读课文的课堂结构要简单,即块状设计,不求精心,但求放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借助课文前的导读提示,确定教学板块。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32课《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时,通过年级组的集体备课,我们首先认真阅读了导读提示:恐龙在进化中飞向蓝天,是科学家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一大发现,下面的课文将告诉我们生物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就。认真默读课文,想想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和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和大家讨论、交流。然后通过对导读提示的进一步研究,我们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板块:1.自读课文,抓住中心句;2.紧扣中心句,质疑,确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3.带着问题,放手让学生实践,自读自得;4.交流汇报,重点点拨;5.读写结合,拓展延伸。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用这样的板块去教学这篇课文,学生在课堂边读边画边想,由于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自主阅读,并且只抓住课文中的一个重点:了解植物种子的变化和用途,学生汇报得很精彩,教师点拨得也很到位,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抓住导读提示,选择教学方法
抓住导读提示教学,略的是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略逐词逐段分析,不略重点难点品读;略教师精讲细析,不略学生语言实践;略教师难舍处,不略学生兴趣点。为此,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充分体现以学定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崔峦曾在人教版教材培训会上指出:略读课文教学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程序:一读,读准读通,目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批,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积累语言(可以是受到教育启发的,可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写法的,可以是读书方法的)。崔峦的这种教学方法,正是基于学生的学习方法考虑的,同样也可以导读提示中获得。
例如《秦兵马俑》的导读提示:带着登长城和游颐和园的美好印象,我们前往西安。那里有震撼人心的秦兵马俑,那是一支“威武之师”。认真默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再谈谈读后的感受。根据导读提示,教师可以确定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写出自己的读后感受。
综上所述,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师是引领者,同时又扮演着朋友、知己、伙伴等角色。首先做好朋友、知己、伙伴,才能成为潜移默化的引领者。“我不会站在你的前面,因为我不想带领你;我也不会站在你的后面,因为我不会跟随你;还是让我站在你的左右吧,让我们携手同行!”正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