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导读 自主阅读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an_hu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与浏览。第二学段要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李德成主编《阅读辞典》告诉我们:略读就是泛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法,其基本特点是“观其大略”。崔峦说:“略读更接近于平常读书、读文章,以了解大致内容为主要目的。”我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就是“用锄头开垦土地,选择最大的一两块土地,再用锄头敲打致细”的过程。根据平时的略读教学实践,结合四年级上册的略读课文案例,我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可以抓住导读提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住导读提示,把握教学目标
  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1.了解“写了什么”;2.谈谈“有什么感受”;3.交流一下“哪些地方印象特别深”。
  略读课文一般都编排在一个主题单元中精读课文的后面,相对独立却又与精读课文互有关联。每篇略读课文的前面都有导读提示,教学中应“瞻”前“顾”后,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学习中得到的基本方法、基本能力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例如:四年级上第2课《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导读提示:读了《观潮》,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下面这篇课文写的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它又将给我们展现怎样的画面呢?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描写的景象,再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所知道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之前,让他们认真阅读课文前的导读提示,从中找到学习本篇略读课文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读导读提示,可以通过抓关键词梳理出本课的学习任务:1.默读课文,想想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2.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所知道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必能更好地去开展自主阅读实践。
  又如读了《去年的树》,大家都有很多想法,下面这篇《小木偶的故事》,又会使我们想到什么呢?认真默读课文,看看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最后一段话的体会。通过朗读提炼导读提示,学生能够明确这样的学习目标:1.认真默读课文,看看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2.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最后一段话的体会。有了目标的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会更浓厚。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去关注导读提示,渐渐地,学生将会养成习惯,独立面对略读课文时,也知道如何明确学习任务,授之以“渔”岂不乐哉!
  二、抓住导读提示,确定教学板块
  自主阅读课文的课堂结构要简单,即块状设计,不求精心,但求放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借助课文前的导读提示,确定教学板块。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32课《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时,通过年级组的集体备课,我们首先认真阅读了导读提示:恐龙在进化中飞向蓝天,是科学家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一大发现,下面的课文将告诉我们生物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就。认真默读课文,想想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和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和大家讨论、交流。然后通过对导读提示的进一步研究,我们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板块:1.自读课文,抓住中心句;2.紧扣中心句,质疑,确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3.带着问题,放手让学生实践,自读自得;4.交流汇报,重点点拨;5.读写结合,拓展延伸。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用这样的板块去教学这篇课文,学生在课堂边读边画边想,由于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自主阅读,并且只抓住课文中的一个重点:了解植物种子的变化和用途,学生汇报得很精彩,教师点拨得也很到位,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抓住导读提示,选择教学方法
  抓住导读提示教学,略的是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略逐词逐段分析,不略重点难点品读;略教师精讲细析,不略学生语言实践;略教师难舍处,不略学生兴趣点。为此,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充分体现以学定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崔峦曾在人教版教材培训会上指出:略读课文教学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程序:一读,读准读通,目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批,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积累语言(可以是受到教育启发的,可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写法的,可以是读书方法的)。崔峦的这种教学方法,正是基于学生的学习方法考虑的,同样也可以导读提示中获得。
  例如《秦兵马俑》的导读提示:带着登长城和游颐和园的美好印象,我们前往西安。那里有震撼人心的秦兵马俑,那是一支“威武之师”。认真默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再谈谈读后的感受。根据导读提示,教师可以确定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写出自己的读后感受。
  综上所述,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师是引领者,同时又扮演着朋友、知己、伙伴等角色。首先做好朋友、知己、伙伴,才能成为潜移默化的引领者。“我不会站在你的前面,因为我不想带领你;我也不会站在你的后面,因为我不会跟随你;还是让我站在你的左右吧,让我们携手同行!”正是这个道理。
其他文献
教案制定依据: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提出明确要求:学会速读,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在通读课文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012年滨州学业考试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考查内容有如下几条要求:  1.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意思。  3.能准确筛选提炼、概括运用文章的主要
一、在观察操作中,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低年级学生的内心世界往往不是按照定义的方式来理解的,他们更多按照先前眼睛看到的、尔后积累在脑海中的先前经验来给所学的抽象概念加以思考。丰富的经验背景是学生理解概念的前提,否则将容易产生死记硬背概念的字面定义而不能领会概念的内涵的问题。这里的“经验”,学生除了可以从学校学习中获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获得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苏教版三年级
口语交际,这项综合性学习,2011版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就指出:“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好教学资源,只有每堂语文课都扎实积累,学生的表达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一、创造机会,培养表达自信  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培养表达能力的基石之一。许多人认为,创造是科学家、发明
担任九年级语文教学七年来,我每每翻看刚接手的学困生作文,在感受到他们写作能力差的同时还会发现抄袭现象特别严重,一些学生甚至坦言自己从来没写过作文,平时抄作文书或网上的,考试实在没办法就抄写考卷上的阅读题中的选文、背歌词等,我们语文教师要在这短短的一年内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的确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工作。那么,我们怎样帮助他们走出作文困境呢?现将我在实践中摸索的方法和总结的经验概括如下:  一、让学
学生是一个个灵动的生命,课堂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应该让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让教师的智慧获得迸发,让品德课堂充满生机。那么,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在我们日常的品德教学中,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弹性预设——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沃土”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品德课堂,关注的重点是学生主体的学习状态,教学预设要更多地注入学习设计的内涵,这样的设计应是“弹性预设”,即教师在课前预设时要为学生的活动和发
【课文简析】  《珍珠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由于作者冯骥才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从对“人与鸟”的关系的叙述中,启发学生在“人与动物”和谐共存方面作深入思考。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读准儿化和轻声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继
小学数学新程标要求学生学习有价值的知识和实用性的知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贯彻这个新课程标准,我市全面实施“15/20/10”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广大数学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密切关注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效率作了大胆尝试。  一、创设愉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活动与教学范围有着内
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有些教师由于对“合作学习”理解不深,渐渐走入合作学习的误区。教学中,我们要发现“浮华”背后潜伏的危机,追求扎实有效的“合作学习”。  误区一:合作学习就是讨论。  一次公开课,老师讲行程应用题,出示一道题:同学们,这道题比较难,遇到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学生齐答:小组讨论。讨论后,师生交流将问题解决了。老师又出题,又问:现在怎么办?学生答: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绝不等于小组讨论。刘
随着我市“15/20/10”有效课堂模式的全面展开,小学体育改革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广大一线教师不仅注重培养的学生的体育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合理渗透德育教育,切实履行了“教书育人”的圣神职责,促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小学体育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紧密结合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才能成功渗透德育教育,具体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集体意识,加强团队合作  
【摘 要】 初中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的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全面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作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为依据,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自我教育;爱国主义;道德修养;高尚情操  初中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的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