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与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44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2d内及入院治疗2周时行吞咽障碍评定,根据洼田式饮水试验方法分为吞咽困难组与无吞咽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与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44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2d内及入院治疗2周时行吞咽障碍评定,根据洼田式饮水试验方法分为吞咽困难组与无吞咽困难组,入院时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入院2周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程度,记录住院时间与肺炎发生率进行对比;根据影像学不同病变部位分组,记录分析吞咽障碍与脑卒中部位的关系。结果:(1)卒中后吞咽困难组洼田式饮水试验方法评分阳性率显著高于无吞咽困难组(P<0.05);(2)两周后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评分卒中后吞咽困难组显著高于无吞咽困难组(P<0.05),提示卒中后吞咽困难不利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影响预后;(3)卒中后吞咽困难组较无吞咽困难组住院时间显著延长,肺炎发生的机率也明显增加;(4)不同部位发病在住院不同时期吞咽困难发生率不同,卒中患者各个部位受损均可出现吞咽困难,其中延髓和双侧大脑半球受损的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较高,常规卒中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存在吞咽困难。结论:不同病变部位的脑卒中患者均可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它不利于预后,应给予重视。
其他文献
美国高等教育在20世纪逐渐确立了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中心地位。这一过程与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取得的领导地位基本一致。全球化导致了非洲高等教育的趋同现象,这一现象
美国"中学学生参与调查"以"学生参与"为核心调查内容,用以描述、理解全美中学教育活动中的学生参与情况,并为教学变革和学校改进活动提供信息。"中学学生参与调查"启示我们,
日本的"全球公民教育"在数十年过程中发展出多种实施模式。这些模式在"全球公民教育"的基本理论以及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方面都存在分歧,且对日本的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大学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未来大学面临着什么可能性,大学该如何发展等问题,为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对此,外国学者在反思知识经济对大学影响的基础
美国政府支持构建"为升学和就业做准备评价同盟"(PARCC)评价体系缘于其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推动核心课程标准实施和改变学业评价现状的诉求。PARCC评价体系框架包括形成性评价
芬兰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发展以20世纪90年代为分水岭。在此之前,芬兰实行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教育督导系统。20世纪90年代,芬兰开展公共管理体制改
情感性德育模式,是对强调情感在德育过程、德育目标中的应有地位的德育理论的总概括。当代中西情感性德育模式的同质性是由复杂的时代文化因素决定的,而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又决
全球"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是世界学习型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本文通过对各国学习型城市发展进程和实践经验的分析,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理念、标准和策略三个方面
从藏语词类的自身变化中呈现出来的词的重叠形式和联绵形式,是藏语构词法的显著特征之一。这类词由于结合能力强,造句使用率高,对丰富藏语词汇,加强语言的感情色彩,提高表述
针对青藏高原察格高速公路穿越地下水较丰富沼泽区的特点,选择某简支梁桥12根直径为2.2m桩径约为20m的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为分析对象,对其关键技术逐一分析,并得到如下结果:钻孔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