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qian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是十分有必要的。一个学生的阅读习惯是从小就要培养的,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谨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一直以来,即使有关部门天天在喊为小学生减负,但是压在他们身上的学习任务仍然比较重。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阅读量完全达不到小学生所需要达到的阅读量,这个时候课外阅读就显得很重要了。课外的阅读对小学生来说也是有着严格要求的,不能是学生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现在很多书中有着误导学生的一些内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不仅是让学生读对书,更加要读好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培养
  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来说是在语文日常教学上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阅读对一个学生来说,并不仅仅是语文这一个方面的帮助,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能对学生的一生都带来积极的影响。阅读的数量多,自然也能够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提高了,学生在其他科目考试时也能提高看题的速度。阅读最有帮助的一点是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的多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就提高了,而理解能力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学习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目前很多家长确实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会给孩子买许多课外书籍,但是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书籍,买回来很多书,但是适合学生看的并没有很多。虽然现状都强调素质教育,但是大部分的孩子家长还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要求孩子。有的家长甚至认为,课外阅读的时间如果太多,对耽误学生学习课内的知识,所以课外阅读的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够的。而且,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辨别能力较弱,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差,很容易被外界的环境所干扰,阅读时很难专心阅读完,阅读也不能沉下心来用心阅读。这也就导致了阅读效率的低下,学生也自然失去了对阅读的兴趣。教师在学生的阅读中也是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教师引导好了,学生的阅读习惯自然也就好了。但是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意识不强,重视课内教学,不关心学生课外的学习,从而忽略了许多课外阅读的指导,认为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能力培养可有可无。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培养不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没有锻炼到阅读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途径
  第一,保证课外阅读时间。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积累的,阅读的时间若是很少,那么一个学生是不可能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小学教师应当提高平常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尽可能在课堂上就吸收理解学习的知识,在课后放学回家,教师则可以少安排家庭作业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另外,学校也可以在平常的学校学习中,给学生增加一节课外阅读课,例如一周两到三节,让学生在学校进行课外阅读也是十分有好处的。
  第二,控制课外阅读资源质量。课外阅读最难把握的一点就是阅读的书籍是否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现在小学生能获取书籍资源的方式愈来愈多,但是如今市场上书籍的质量是参差不齐的。很多家长并不能分辨一本书籍的质量,也有可能不能把握学生是否适合阅读这些课外书籍,这件事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把关。每个学期,教师可以适当提出对学生课外阅读数量的要求,然后再通过与家长进行沟通,将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目推荐给家长,让家长按照这个书目购买书籍。教师在推荐书目之前也一定要提前做好研究,首先,选择的书籍最好是与学习的知识有关联性的,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扩展知识,更能让学生理解知识。然后,选择的书籍要能够给学生带来实际意义,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最后,要选择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书籍。如果教师一味地选择较为枯燥但是很有意义的书籍,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不愿意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小学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这一课,这篇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教师可以按照这篇课文的标准找到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科普类书籍,最好也是童话类,和平时学习的知识有相似之处,又有了一定的扩展。
  第三,激发课外阅读兴趣。以上的铺垫给了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及阅读的书籍,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进行课外阅读。学生一旦有了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心理,他们才会更加认真地进行阅读,主动地去获取书籍带给他们的知识。这样的课外阅读才是有效的,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这方面作出努力,可以時常举办与课外阅读的一些相关活动。比如,小学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这一课,这一课全文以一个小朋友的口吻,用第一人称进行讲述。“我”为每个季节画了不同颜色的太阳,给世界万物带来各种美好。教师就可以在学完这节课后,举办一个班级讲故事的活动,让学生主动介绍他们阅读过的其他类似这篇课文的书籍,也可以让他们以第一人称来进行讲述有关他们阅读的书籍内容,并对讲述好的若干名学生给予一定奖励,从而鼓励学生深入开展课处阅读活动。
  第四,做好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先,教师应该把课外读物和语文教材很好地融为一体。从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当中能够清楚地看到,许多作品由于篇幅的限制,都会节选一些原作中的一章,对其中的背景没有做详细的介绍,而这样一种完全脱离了背景的方式进行阅读,会使得小学生更多地觉得自己的理解是很困难。所以,教师可以基于课本的内容去组织开展各种课外的阅读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助力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然后,向学生推荐最佳的课外图书。教师所推荐的这些课堂上阅读的书籍都需要同小学生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紧密地相互关联,并且还要充分地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认识能力,把握良好的课外阅读图书的深度、类型、数量和素养。比如,小学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这一课出自屠再华的《嘟嘟糖和小雪灯》,学完这一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阅读这整本书,不仅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而且也能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总之,增加学生的课外读物和阅读时间,能够促使学生早日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培育学生健全的思想品质,提高他们对外界的反应和理解。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瞬间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通过日积月累不断地训练来实现。因此,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应当把如何培养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始终贯穿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不断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多措并举,帮助他们坚持阅读、爱上阅读,并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裘琴琴.与书为友 享受"悦"读-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实践研究[J].吉林教育,2019,5(8):95-96.
  [2]余霄.基于赏识教育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3):252-253.
其他文献
【摘要】从学科任务角度来看“育人”,《道德与法治》在小学阶段是较为重要的学科,但该科目往往被忽略。笔者通过对《课程标准》及各种文献、理论的研究,结合多年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开发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以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开放式教学;社会实践  《道德与法治》课程不是学校教学评价中的“主要学科”,但我们要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其中对
【摘要】中小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层出不穷,步入青春期的学生尤甚,因此步入青春期的学生抗挫折能力备受关注。为了解该部分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水平,减少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笔者所在课题组借助《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开展了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心理韧性水平整体表现良好,但家庭支持与人际协助水平相对较低;中小学生心理韧性水平与是否独生子女、学生干部及学段三个因素有相关。  【关键词】 抗挫折能力;青春期;中小学生  
本报综合消息 近日,广东省各地中小学校聚焦党史学习教育,创新形式,深入开展党组织书记、校长上第一堂思政课活动,生动鲜活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故事,赓续精神血脉,厚植家国情怀,引导中小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一、精准聚焦,生动鲜活讲好党史  各地中小学校“思政第一课”精准聚焦师生思想特点,找准切入点,生动鲜活讲好党的故事,引导广
【摘要】习作评价以语言运用为目的,激发学生参与习作活动的兴趣,提升语言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同时,评价学生学习方式变得丰富多彩,对学生未来语文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视角;习作评价  叶圣陶在1963年语文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了解文字和运用文字的能力,即关注语文知识的实际获得。”华南师范大学语言教授徐默凡也说:“教师在
【摘要】幼儿园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奠定幼儿园未来发展的基石,是提高幼儿园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推动力量。为了提高新入职教师的适应能力和专业水平,达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使他们尽快成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本文主要从“职业道德、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四大核心构成要素方面进行规划、培训及教学实践等,提升幼儿园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新入职教师;专业发展;幼儿教
【摘要】本文基于心理学中知识的形成和获得理论,理解概念的形成和获得在此基础上延伸到教學方面,探讨概念教学的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理解概念本身的定义与特性,展示概念是如何学习和获得的,明确这些基础知识,再对基于概念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理解。概念教学模式应用于历史的教学方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值得我们探讨。清晰的界定历史概念与明确历史概念的关键属性,再选取适当的例证,围绕概念展开教学而
【摘要】当今,教学环境的变化与教学知识的更新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更有实效,在现在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要落实多方面的措施。因此,不但要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要重视课堂效率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性更强。下面,笔者主要探讨如何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习惯;课堂效率  有
【摘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初中体育教学不仅关注对学生体育技能和运动能力的培养,还应关注到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小组合作等社会能力的培育。基于以上的培养目标,教师应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通过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即体育竞赛等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素养,促进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体育;核心素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体育竞赛  高效的初中体育课堂是围绕核心素养培
【摘要】自2001年新英语课程改革开始,“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主旨,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此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组合作模式成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用得最广泛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小学中对小组合作的研究大部分都放在了中高年级,对小学低年级的小组合作的研究少之又少,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低年级的英语课堂上是很多时候是低效甚或是无效的。本文就“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摘要】日记式的绘画对于学生学美术的来说更是重要的一课,速写的价值是在于实践与坚持。日记速写范围很广泛,包括人物、场景道具、风景建筑等。通过日记记录的方式观察、概括与量化等方式,对于提高高中速写基础课有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从而提高个人速写能力和素质。基于此,本文对日记速写在高考绘画中的训练与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日记;高考速写;观察;训练;应用  速写是一门绘画学问,很多的绘画大师都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