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文地理第一书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w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传甲总纂的《大中华京兆地理志》,是“辛亥革命”结束清朝统治之后,对北京区域的人文地理做出的第一次归纳总结。
  “京兆”是汉代的京城行政区划,含义为“大众所在”。以后便以“京兆”作为首都的代称。《大中华京兆地理志》,以“京兆”借指北京。今天的北京市,清朝定鼎后,名为“直隶”(“京师”)。“辛亥革命”,以南京为首都,北京又称“北平”。封建社会的元明清时期,绝大部分时间是以北京为政治文化中心。民国初,首都南移,但北京(北平)对中国,仍然是协调南北、牵系东西的地理标志。
  作为《大中华地理志》的第一篇,《大中华京兆地理志》创意在民国五六年间,中华民国八年(1919)八月成书。《大中华京兆地理志》,名曰“地理志”,实为20世纪初北京地区的百科全书,北京的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的丰富内容:建制、沿革、天象、疆界、山脉、水道、水利、地质、地势、城市设置、气候、物产、政治、军事、经济、自治、宗教、教育、实业……以及当时京师所附属二十个县治、重镇、模范村的方方面面,尽在其中,“手此一篇,不出庭户,便可洞悉一切”(冯文光序)。
  可以说,《大中华京兆地理志》是20世纪前20年间北京地区的“国情调研”记录。作为当政者全方位治理京兆地区、制定工作计划与长远规划的资料来源与依据,又是当时学术界研究地理学的资料索引,也是教育界教授地理知识的新一版教科书。清末推行“新政”,改革教育体制,兴办学校,是重要内容。光绪三十一年(1905)规定,以“乡土志”为学校主要课程之一,并且颁行了编辑小学堂《乡土志》课本的“例目”,要求各地的《乡土志》,包括家乡的历史、地理、博物等内容,“惟乡土之事,耳所习闻、目所常见,虽街谈巷论,一山一水,一木一石……一经指点,皆成学问。”以设置《乡土志》课程为起点,提倡爱祖国、爱家乡,成为改良教育的重要任务,成为清末民初的舆论导向。以上,是林传甲编纂《大中华京兆地理志》的社会背景。
  即将进入现代时期的地理学科的一件大事,是清宣统元年(1909)中国地学会正式成立。编纂《大中华地理志》是学会的立足之本。
  进入民国后,林传甲倡议编纂《大中华地理志》。“民国五年夏,林君来地学会,发议编纂《大中华地理志》,各省各县,广招同志,分担编辑,由中华书局购稿刊行。嗣以国内多故……事复中辍……林君愤然不为馁,时主讲易水,成《易县志》。发奋遍游寰宇,以作成全国省区志为己任,遂去易之鲁、之苏、之浙、之赣、之皖、之鄂,车尘邸两中,不释卷,不辍笔,乘官署欢迎而咨其政,携卷走乡闾以查其俗,每莅一省,凡三四阅月而成一志。”为此呕心沥血,“苦心孤诣,矢成巨举”。(苏莘《大中华京兆地理志》序)
  民国政府教育部次长傅治芗成为《大中华地理志》主要支持者。当时林传甲为教育部记名佥事,深感此项工程浩繁(一千八百四十四部县地理志),人员庞大,需费繁多,但未受政府补助。仅靠中国地学会,“张蔚西长者及同志八百员,于传甲近三年总纂《地理志》,实行监督,扶助进行,日日无闲。”各地官员协同,“每县得一同志,则三月成,事在人耳”。(民国八年林传甲报告书)
  仅编撰《京师街巷记》二十册,动用了北京二十区半日制学校学生与教师五千余人,进行实地调查。“吴总监命传甲领五十五校,教五千余人,课学生作记事文,就本区本街,实地调查。教员身任‘巡官长警’,覆阅尤多修正,每区汇成一册,陆续出版。”
  《大中华京兆地理志自序》谈到如何鼓励学生调查,“传甲系顺天中学十七年前老教习,当年学生,今已任职教员。暑假前以拙著遍奖京兆公立第一中学校诸生,勖以调查。”仅此就动用如此之多的人力与时间,可见要完成全国若干省市之《地理志》分册,耗费人力与精力,不可想象。任务之艰巨,工作之繁浩,没有立志进行《大中华地理志》之决心与理想,绝不可能完成。
  从学校开设“乡土志”课程,到动员在校师生关心、记录乡土历史文化,参与“乡土志”的编写,是进入现代时期的中华民国国体建设的标志性“社会文化工程”。
  《大中华地理志》成为社会的凝聚力之一,以编地理志唤起民众的责任感,为国家的进步、发展,开拓了知识领域。
  通过《大中华京兆地理志序》的编纂出版,则为北京人留下了“责任书”:国家富强、民生富裕,是中华民国的文明标志。
  在《大中华地理志》之中,《大中华京兆地理志》成为经典。
  比如,人民篇的种族、言语、衣服、饮食、居处、器用、婚丧、卫生,都在相应各章结合当地的特点,一一加以举例说明。《饮食》章,谈到京师之人不论贫民还是小康,均食杂粮玉米,细到每人每月之食量及花销钱数。还例举了具体食物的名称,如绿豆粥、炸酱面、荞麦面贯(灌)肠、小米粥、饽饽、麻豆腐等,就连发面用碱与其他地方的优劣比较,也列为一条。《婚丧》章从婚礼之订婚分赠喜饼开始,到办事、赔奁、撞婚、亲迎、点茶、回门,一一列举,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传统的礼节与人情。“丧礼”节,则从告丧、招魂、殃榜、停柩、送葬、圆坟等逐条细说。这些民间习俗,大部分不复存在。《卫生》章谈到京师著名药品十七种,为各县举出著名良药两种,以及对京师医疗设施作了介绍。
  民俗、小吃、节令等章节,是今天读者感到兴趣的内容,因为它们来历久远,因为它们容易失传。第六章《节令》,举出旧历一至十二月节令,及各县风俗。这些风俗,多数已经流失在时代发展过程。
  与传统方志侧重不同,注重实业、水利、物产、资源、运输等内容,是写作背景的体现。京兆地区的《水道》特列一篇,对十一道河流分章叙述,连沟渠、湖泊、堤闸也一一列出,并列举了各河水患及治理的建议。水系由小溪汇流为江河,是其重点。涉及湿地,无不从当地利益出发,认真确认其所在。《公司》章,对门头沟、斋堂等地的煤矿公司作了介绍,侧重在资源的调查与开发,以及产销渠道。《京绥铁路》章,例举了民国八年(1919)北京地区的火车站,比如广安门车站,“上下客车不多”,附近有菜园,所产远销塞北,蔬菜售价比北京高。“北京白菜,遂为张北、大同、丰镇招牌”。这不经意的一笔,北京大白菜、南菜园,相对“冷落”的广安门火车站与北京物产有了结合部位。
  在19世纪与20世纪过渡时期,通过北京的人文地理特征,展示出历史的演进与时代的变迁,《大中华京兆地理志》因此留在了读者心目之中。
  林传甲著作等身,撰写出版了数十种地理书籍,主要是属于《大中华地理志》的各地“地理志”。这是他一生主要成就,也是民国前期人文地理方面的代表作。《大中华京兆地理志》则是其中广为人知的一种。
其他文献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有位姑娘找到林肯,要求总统开一张去南方的通行证。林肯说:“战争正在进行,你去南方干什么呢?”  姑娘说:“去探亲。”  “那你一定是个北方派,你去劝说一下你的亲友们,让他们放下武器。”林肯高兴地说。  姑娘说“不!我是个南方派,我要去鼓励他们,要他们坚持到底。”  林肯很不高兴,说:“你以为我能给你通行证吗?”  姑娘沉着地说:“总统先生,我在学校读书时,老师就给我们讲诚实的林
当下的父母最关注的育儿问题是什么?父母们会有怎样的回答呢?  最近,国际儿童中心一项调查显示,婴幼儿及儿童的父母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孩子无法通过恰当的教育和教养,获得发挥其全部潜能的机会。这种担心甚至超过了担心婴儿猝死、肥胖、自闭症和意外事故。毋庸置疑,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一切,而令人欣慰的是,今天的父母已经开始逐渐认识到,育儿不在于塑造,而在于唤醒,父母的根本任务就是唤醒和发展孩子的全部潜
神秘的青藏高原,近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神往的热点。青新藏三省交界处的无人区“可可西里”和喜马拉雅山麓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则堪称热点中的热点。对于向往这两个地方的探险家、驴友、书虫等各路朋友,厉子先生的新作《可可西里档案》和《雅鲁藏布大峡谷档案》,实属必读之书。  《凤凰传奇》的魅力歌声唱道:“可可西里,你遥远又神秘……”  大众对可可西里的印象,缘于2004年的电影《可可西里》,而紧接着,青藏铁
解玺璋:在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任编辑多年,对文艺评论情有独钟,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批评奖,有《喧嚣与寂寞》、《中国妇女向后转》、《雅俗》、《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张恨水卷》等专著问世。    明末的张岱有一则写“西湖七月半”的小品,他把当天看月之人分为5类: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
我们失去的世界  本书的各篇文章写于1994至2006的12年间。它们涵盖的题材范围非常之广——从法国马克思主义者到美国外交政策,从全球化的经济到对罪恶的记忆——其地缘范围从比利时到以色列。但这些文章主要关心两个方面。其一是思想观念的作用和知识分子的责任:本书收集的最早的一篇论文讨论阿尔贝·加缪,最近的一篇讨论莱泽克·科瓦考夫斯基。其二是在一个遗忘的时代里晚近历史发生的地点:在理解中体验那个刚刚结
20种开头:横空出世鸣世间  “天涯远不远?”“不远!”“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  “明月是什么颜色?”“是蓝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忧郁。”  “明月在哪?”“就在他的心,他的心就是明月。”  “刀呢?”“刀就在他手!”  “那是柄什么样的刀?”“他的刀如天涯般辽阅寂寞,如明月般皎洁忧郁,有时一刀挥出,又彷佛是空的!”  “空的?”“空空蒙蒙,缥缈虚幻,彷佛根本不存在,又彷佛到处都在
《出国留学一本通》  严明陆云云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7  定价:48.00元    本书从学业、工作、生活、文化的立体视角深入,结合该领域较为全面而实效的信息诠释出国留学的全过程,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迅速了解出国留学的方方面面及有用的海外生活经验。具体内容包括名校背景面面观、学校申请攻略论、写作备考要素谈、签证申请经验录、异国生活小贴士、经典案例再回顾、行前事项备忘簿、学府扫描信息库以
刘春杰是北大荒第三代版画家中的佼佼者,他的《私想着》和《私想者》连续两年获得当年度“中国最美的书”。他乐意像小人物那样“私想”,用日记与木刻,与人性照面,与现实交谈。这本《新私想》是老刘近一年来瞎想、空想、妄想、梦想、私下里偷偷地想的新记录,一次版画精神与随笔的完美融合。    《新私想》  刘春杰著  黄山书社2010.5  定价:45.00元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先后出版了图文书《私想者》
在他的助理也是本书作者的眼中,他的创业历程笑话多多,没钱发奖金就给员工延长寿命到“九千岁”,梦想以后给员工一人发一辆跑车;在聚光灯包围和掌声四起的时候,他又会冷静地提醒同事:“我们为努力鼓掌,为结果付报酬。”他爱哲学、爱武侠小说,更爱太极文化。他是谁呢?作者借幽默平常的琐事,记录下马云“可爱”的一面。本文选编自该书。    现在,打太极成了马总的主要健身方式,他经常是边走路手上还边做着动作,而且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