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心肺复苏方式在院前急救中的对比研究

来源 :海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3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使用球囊辅助呼吸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两种心肺复苏方式在心脏骤停的院前急救中,对心肺复苏初期复苏效果是否存在影响。方法回顾分析院前抢救心肺复苏的153例患者资料,根据现场条件分别采取标准心肺复苏(CPR)球囊辅助通气法和气管插管通气法,比较两者建立人工通气所需时间,复苏过程中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以及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结果78例使用球囊辅助呼吸抢救,自主循环恢复率为19.23%;75例使用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抢救,自主循环恢复率为1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球囊面罩
其他文献
针对不同基准的水分分析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容易混淆这一实际,探讨差异,辨析含义,恰当使用。
《运行维护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中对运维服务能力成熟度定义了四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重点介绍该模型中成熟度三级和成熟度四级的核心特征和要求,同时对四个成熟度
【正】 流溪河水电厂、深圳供电局110kV沙头角变电站、阳江供电局220kV阳江变电站于1994年下半年,相继发生小动物引起短路事故。 8月4日21时36分,一只老鼠爬到流溪河水电厂#2
目的:应用免疫法建立ITP动物模型,模拟疾病的病理状态,进一步分析探讨各项指标以判定疾病模型是否成功。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按照100μl
“职业倦怠”一词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并将其应用于心理健康领域。随着1980年首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昭示着职业倦怠研究的触角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章卫平教授研究组的最新研究结果,揭示了自主发现的锌指蛋白ZBTB20是调控甲胎蛋白基因表达的关键分子。这一重大发现将刊登在8月5日正式出版的新一期国际著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8例心搏骤停患者,回顾分析其心肺复苏方法及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不同心肺复苏时间及不同心搏
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支付方式的变革,住院预交金线上支付手段的不断更新给医院预交金管理带来挑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票据电子化管理可以解决票据流转的安全性、唯一性、可追溯
介绍了一种基于飞思卡尔单片机智能车的双线路径识别系统及设计与实现方案。本智能车通过CCD摄像头采集赛道两边的自线,以飞思卡尔16位单片机MC9S12XS128作为核心控制单元实现
目的:探讨口腔感染和交叉感染疾病的预防措施。方法根据我院的口腔科感染病例来进行探讨分析,对口腔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常见疾病和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临床中口腔感染和交叉感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