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处入手 合理化推进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d19811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很多高一新生入学后的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都无法找到学英语的感觉,他们仍想当然地认为学习英语就是背诵单词,只要单词记熟了,学习就没有问题。事实上,高中英语学习比初中英语要繁杂很多,主要表现为词汇量更大、语法知识更多、阅读难度更深以及对写作和听力的要求更高,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因此,教师在对高一新生的英语教学中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新生能否更好地从初中英语向高中英语学习过渡,更关系着高一新生以后三年的英语学习效率与效果,最终影响高考成绩。那么,怎样引导新生迅速驶入高中英语学习的快车道呢?笔者认为要从细微处入手,合理化推进,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与积累并重,帮助词汇记忆
  初中英语单词大多简短,背诵起来相对轻松。以《牛津高中英语》(苏教版)为例:此教材共分11个模块,39个单元,对词汇的要求为3300词,即平均每个单元需要学生掌握近100个生词。如果学生在记忆单词的时候不注意方法,显然记忆效果也会打折扣。
  (一)熟悉音标和音节在高中英语学习的第一阶段,首先要将初中学过的音标和音节重新进行强化训练,利用两到三天的时间将学生之前错误的、不标准的音标读法纠正过来,要求学生做到一看音标就能认识并读出口。这项工作表面上似乎冗长且耗时,但从长远来讲,对学生单词记忆和语感训练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对整个高中英语学习乃至日后英语的自我提高都会起到明显作用。熟练掌握了音标以后,学生就可以准确地划出单词的音节。比如,significance这个单词,它的音标为/signifikens/,学生学习这个生词的时候,往往将该音标划为四个音节,然后再按照音节顺序记忆,这样他们更能够接受这种较复杂单词的读法,从而使单词记忆也一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掌握词根和词缀词根是单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组成单词的词根体现出来的。通常来讲,较长较难记忆的单词往往都有一个主要的词根,理解记忆单词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出其内在的词根,所以十分有必要花时间学习一些词根,注重词根的积累,这样即使遇到生僻词,也可以根据其词根揣测理解其意思。比如词根sen 来自拉丁文,意思为“老的”,因此当学习过程中碰到以下单词,如:senile, senior, senate, 也就可以轻松掌握它们的意思和拼写。词缀是黏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分为前缀和后缀两种。词缀可以加在单词或者词根的前后来改变单词的意思或词性。积累掌握一些基本的前缀和后缀,也可以帮助单词的理解和记忆。
  
  二、细节与系统并举,开展语法学习
  有不少高一学生感觉高中英语语法太难,学了很多却不成体系,甚至到了高三连基本的句子结构和成分都难以搞清,而初中英语就不一样,不需要分析太多句子成分。因此高一新生很容易对高中英语的语法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语法的时候注重细节化、系统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例如苏教版高一英语第一模块的语法学习内容为定语从句,要学好定语从句,学生就必须要会分析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等基本成分。因此,有必要在新生阶段向学生们详细地剖析句子的基本成分和结构。以两个简单句为例,要求学生写出简单的句子成分:(1)I am a student. (2) We celeted him monitor.第一个句子中的a student 为表语,学生往往容易写成宾语;第二个句子中的 monitor 为宾语补足语,而多数学生却不能准确地指出。出现这样的情况表明学生对语法分析这部分内容掌握得不透彻,这也提醒教师有必要针对这一情况做出相应的弥补措施。在课堂上要加强对学生的专项训练,在讲解课文或者分析题目时,将一些长句难句列出来分析其结构和成分,既易于学生理解,又便于掌握,增强他们对语法结构分析的能力。
  三、精读泛读并进,增强阅读能力
  江苏省新课程标准对于高中学生提出的阅读量为30万词。刚刚步入高中的新生往往不能一下子适应较大的阅读量,这时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加以引导,按部就班深入、循序渐进地练习,可将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两种模式。
  教材上每个单元reading 和project中的文章、课外作业及英语周报上的阅读理解题都可以视作精读材料。这些材料无论词量还是理解难度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里,需要教师先做完所有的阅读理解题,然后按照难易程度将这些文章排序,以一天完成两篇的进度安排给学生完成。在学生完成阅读后,由教师对文章逐一进行讲解,通过找出文中关键词、理清文章脉络结构,来教会学生解题技巧。
  泛读则不需要像精读那样深入细致。由于高一学生课程较多,平时学习负担并不轻,因此宜将泛读放在周末进行。英语周报每一期第一版都会有两到三篇文章,这些文章反应的是学生的学习生活,每周要求学生阅读三篇文章,既可以扩大他们的阅读词汇量,增强语感,也可以逐渐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思维的兴趣和能力。
  四、课内与课外并联,强化听力水平
  无论应试,还是日常运用,听力的位置都至关重要。高中阶段的听力在语速和词汇量上,难度都较初中有大幅提高,这使得许多学生十分不适应,因而对听力产生恐惧感。对于高一新生来说,英语听力的训练可以通过课内和课外两条线来进行练习和强化。
  课堂上,除了讲解较难的语法,教师应尽量坚持全部用英文授课,给学生营造一种英语学习的氛围,并且使学生逐渐习惯这种纯英文的授课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训练一段时间,让学生对最基本的英语课堂了解了以后,自然会对这门语言产生亲近感,从而不会在精神上对英语产生恐惧的心理,进而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听力的学习。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外籍友人也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应该鼓励学生在商场、超市或其他公共场合主动与外国人交流,或在他们因为语言不通遇到麻烦时,向他们提供帮助,以增强英语听力与口语的能力。
  (责任编辑 黄 晓)
  
  
其他文献
最近,笔者参加了一次初中英语优质课展示活动,总共听了八位名师上的课。这八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虽然都是任务型教学法,并且上课的内容都是七年级新目标第七单元How much are these pants?但课堂教学的设计却不尽相同,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这八堂课有一个相同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都渗透了任务型教学理论,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
外国文学作品的解读往往都隔着一层翻译者的影子,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在阅读学习外国文学作品时很难真正从语言文字方面体会到文章本身的优美之处,即使有,也多是翻译者自身语言运用水平的体现。然而有些翻译作品,不但不能传神地转述作者本来的意图,还会因为语言运用不恰当,使读者不能领会到原文的基本意思。本文就以选入苏教版必修二的《最后的常春藤叶》(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选》,王永年译,2003年版)为例,试说明
传统的作文批改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是反馈慢。学生将自己精心构思、认真写作的文章交给教师后,希望立即知道教师的评价,特别是肯定性的评价。而教师批改作文至少需要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的希望逐渐减弱,最终消失。叶圣陶先生曾对教师每学期批改七、八篇作文的现象这样评价过:“就教师改作文的辛劳来说,实在太重了;就学生作文能力的锻炼来说,实在太少了。”二是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教
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下无数的经典著作,它们凝聚古代圣哲的智慧,积累民族文化的精华。经典阅读因而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随着中华文化的日益国际化,我们中华民族的青少年更应该首先担负起传承本民族文化遗产的重任。  经典,就是那些流传广远、存续持久,在思想上具有超越性,在内容上具有深度与广度,在语言上具有审美艺术的重要书籍。经典作品的力量在于从深层次对人们
语文可以是无边的芳草,可以是出鞘的利剑,可以是心底的长歌。台湾作家余光中称“中国的语文是一曲委婉动情的歌”。    一、让精彩的导入成为课堂的序曲    歌曲在演唱之前,都有一段精短的过门,它指明歌曲的节奏、展示旋律的特点、奠定演唱的基调。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巧妙设计课堂的导人形式:或是优美的语言,或是精彩的表演,或是有趣的谜语,或是宜人的音乐,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堂教学作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把学生的主体性落到实处呢?其实,教师的意识、观念至关重要。  记得著名教授叶澜曾经尖锐指出:“近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认真“洗脑”: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是导演、引路人,要为
衣要会穿,饭要会吃,书要会读。碰到理念类的文章要会生活化的思考,碰到生活化的文章要会理念化的总结。一句话,“通感”思维是必要的读书方法。  一部小说能否吸引读者,首先要看故事情节是否曲折感人,其次则是看书中的人物形象是否鲜明真实。一个初读小说的人能对一部作品爱不释手,主要是受到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的吸引。所谓“看热闹”,总要有热闹可看。其内容的趣味性和刺激性基本是建筑在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之上的。但
岛上的居民称它为“世界的中心”。同时这儿也是世界上极受欢迎的景点之一。来吧,千万不要错过探索复活节岛的机会!  找一找  经过漫长的时间,这些竖立在复活节岛上的石像很多都倒下了。现在有考古学家将其复原成原本的样子,但是有一座石像弄错了,你能帮忙找到它吗?  美丽的舞者  这几位舞者长得太相似了,很多人分辨不出她们。现在知道莉安娜在玛利亚的前面,瓦莱丽不在莉安娜的后面,你能认出她们吗?  找不同  
故事背景:李亨是鄞县的县令。有一天,他接了一起“茄子被盗案”。  出场人物:李亨、县民甲、县民乙、衙役  第一幕  清晨,县民甲的菜园中。  县民甲:天哪!谁干的,我的茄子都去哪儿了?  第二幕  上午,县衙。  县民甲:大人,小人家里以种菜为生。今日我发现有人偷了我家的茄子。  李亨:茄子大概是什么时候被偷的,你可清楚?  县民甲:我天天去菜园子,昨天还在,应该就是在今早被偷的!  李亨:这么多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以他们独特的语言形式,表达了他们的生命体验,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家园。选入我们课本的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名篇佳作,是古代文化精髓的鲜活体现。然而,我们的学生不懂得为什么现在还要学这些“之乎者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索然,甚至厌倦。究其原因,发现这与我们教师的教学有直接的关系。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机械、古板地照本宣科,脱离生活实际,导致学生茫然与迷惑,消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