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中别有韵,还看山花烂漫时

来源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tz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编辑部:教师的日常工作都是比较繁忙的。有目共睹的是,您在教研方面做出出色成绩的同时,还担任了一校之长,且做得游刃有余。请问,您是如何实现这种平衡的呢?
  王笑梅:校长和名师,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吗?一度我也感到非常矛盾。一方面对自己的教学工作难以割舍,另一方面校长的角色又要求我全力以赴、主持大局。就这样,每天疲惫地奔走在学术与行政之间,常常感到分身乏术。但是后来,随着对具体工作的熟悉,我发现,教学与管理并非绝对对立的两件事,处理得当,也可以相辅相成。
  首先,学术可以支援行政。一方面,学术权威可以强化行政权威,名人效应可以转化为名校效应。校长本身的学术权威会产生一种晕轮效应,使大家将对校长的学术崇拜扩大到对校长管理工作的信任与理解。校长本身的学术能力和知名度就是学校的名片,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提升学校在一个地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其次,学术文化同样可以引领校园文化。从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出发,我提出了构建“生命化校园”的美好愿景,“校长——做学校的首席学习官,领导班子——做学习的先行者,教师——让学习成为我们的习惯”。我利用自己在学术方面的优势组织开展活动,如举行“江海诗情:全国名师走进通州大型教学观摩活动”,将知名语文特级教师请到通州,让全校教师不出校门也能观摩全国一流的课堂教学;又如,将《江苏教育》编辑部独家策划的“校长论坛”现场“搬”到我们学校,邀请来自全省18所知名中小学的校长参加主题讨论……
  反过来,行政也可以保障学术。我们出台了多项制度,通过行政力量对课程研究活动的时间、人员、经费等多方面给予保障。我在从事课程研究时,也会兼顾行政管理。一方面,我会将优秀的学术成果通过行政管理传播到教师当中去,另一方面,我也会将行政管理中经历的一些与课程研究、课程改革相关的事件迁移到学术中来,带领教师们对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展开深度研究。
  在从事管理工作的开始,受叶澜教授“让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观点的启发,我把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生命活力的尝试引入管理工作中,提出构建“生命化校园”的管理理想。通过几年的探索,“生命化校园”这一理念已经渗透到德育工作、学生评价、师资队伍管理、学科教学等多个领域,得到许多教师的认同。随后,在“生命化校园”的基础上,我又提出了“生命语文”的教学主张,在教学上进一步落实“生命化校园”的理念。
  同样,校长的角色更让我体会到了“山花烂漫含笑枝头”的幸福。语文教学只是我个人的专业、个人的志趣,但是校长这个角色可以使我将个人的教育理想同集体融合在一起,我的“生命语文”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这种发展既促成了团队的进步,也促成了我个人教学艺术的不断成熟。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在大家取得成就时,我内心的幸福也是不言而喻的。
  本刊编辑部:我们很欣赏您的管理哲学:“做教师成长路上的校长”。是否可以谈谈您是如何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
  王笑梅:我提出了“管理若水”的治校理念,倡导学校管理应该像水一样包容生命,滋润生命,涤荡生命。“做教师成长路上的校长”要求校长做到“以学习拓展教师的生命视野,以实践充实教师的生命体验,以反思提炼教师的生命智慧,以成功提升教师的生命价值”。
  我提出教师不仅要当“名师”,还要当“民师”,更要当“明师”。擁有荣誉称号、各种头衔的“名师”,要把自己的光环照在孩子身上,要服务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成为孩子喜欢、家长信赖、同行认可、校长放心的“民师”。同时,“名师”更要成为通晓教育规律、知晓儿童身心发展节律的“明师”,尊重孩子的人格,了解孩子的需求,促进孩子的发展,守护孩子的童心。教师要练“术”,更要修“心”。“术”指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心”指的是师德修养。教师修“心”,首先是修炼“善心”,修炼对生活、对世界的欣赏和热爱;其次是修炼“文心”,读“功利”的书籍以解决困惑,读“无用”的书籍以形成积淀,用“读书”来充实心灵、丰富人生;第三是修炼“童心”,像孩子一样去感受,像孩子一样去思考。
  “人人发展,发展人人”是我们学校的教师评价坐标。在我心中,每一个教师都是具体的、鲜活的、无法替代的个体,都应该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一缕阳光。我尊重教师的个性和专业成长差异,引导每一个教师找到自己的方向:做自己的“第一”,做学校的“第一”,最终成为学校的“唯一”。引领教师从“小工作”的狭隘走入“大事业”的广博,去发现,去创造。给教师“多一分自由,多一分收获”“多一分宽容,多一分期待”,强调“展示成就”与“改进激励”整合的评价功能,突出“综合素质”与“个体差异”统一的评价内容,实行“自我评价”与“协同评价”共生的评价手段,唤醒教师沉睡的能量,激发教师内在的专业发展需求,让每一个教师成为“最好的自己”。
  合作文化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支柱。教师集体参与,才能形成一种研究氛围,只有这样的共同体,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我校施行名师领衔制、异班连体制、异质合作制,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学校领导的影响力,将他们合理地分散到各办公室,以一带十,激活办公室的学习氛围。备课、上课、评课、再备课、再上课,全程协作,互补共生……以一个学科带动多个学科,以一堂课带动一群教师,以一个赛事成就一批教师。为此,学校成立了多个团队,如“探航论文写作智囊团”“课堂竞赛工作坊”“童年写真校本教材编写组”“课堂模式研修中心”“课堂诊断协进会”“七彩校园活动创意群”等。参加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比赛,我校连续7届获优秀团队奖;应《江苏教育》编辑部之邀,由我组织大家撰写的一组专题论文,发表于《江苏教育》,随后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学》全文转载……
  以个人的学术发展带动教师群体共生同长,从“学术个体”到构建“学术圈”到形成“学术场”,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着教育人独有的幸福与美好。
  本刊编辑部:“王笑梅工作室”成立5年来,连续3届走出了3名江苏省特级教师,这是非常难得的。你们有什么秘诀吗?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园教师如何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资源,生成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主题内容,并根据游戏需要创设游戏环境、提供游戏材料,开展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游戏活动,有效提高幼儿游戏的目的性,增强幼儿发现问题、探索方法、获得经验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幼儿;自主能力;主题游戏;环境资源  幼儿园开展“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以来,教师充分“放手
主持人语  “教师即研究者”日益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这一理念的倡导和实施是想让教师获得主动发展,享受教育教学的幸福。在实践中,教科研管理者们探索到了微型课题研究是开启教师自我研究最恰切的方式,而在多年后,单打独斗又深陷烦琐事务的一线教师如何将个体研究有效地持续下去?微型课题研究如何真实地应用于教育教学现场并实现贴地飞行?区域教育科研如何打破校际、学科问的隔阂走向合作共赢?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的教师
【摘 要】 我们在把握小说主题时千万不能把多元化的理解变成不顾小说本身内容的随意曲解。只要明确并掌握了小说各要素和主题的关系,加以平日的训练,定能在考场上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小说读懂,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最终拨开云雾,天日得见。  【关键词】 高考;阅读;小说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灵魂统帅一切。  高考小说阅读主要考察学生对小说整体构思的把握,对线索的铺设,以及各部分内容之间关联
【摘 要】优质高中研究生工作站是高等学校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层次技术人才,在基础教育高中阶段学校设立的研究生培养的创新实践基地,它对进站研究生的实践教育和设站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积极作用。实践表明,它是极具推广应用价值的。以江阴高中的“实践范例”来解读研究生工作站的建构理念、运行策略和实践成果。  【关键词】研究生工作站;建构理念;运行策略;实践成果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
2017年4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联合研制的重大学术评价成果《2016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权威发布。《江苏教育》第四次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这是继年初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学术期刊”后《江苏教育》的又一项殊荣。  基础教育教学类期刊排名榜依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旗下12种基础教育教学类期刊2016年全文转载的论文数
【摘要】当代国内外教育培训理论为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提供了重要参照。县域教科研骨干专题式研修班以“教师专业发展连续性”为思路,变革培训运作方式;以“双路径”理论为导向,突破培训目标单一的技能关注;以“专业重构理论”为支撑,重视培训课程的适应导向;网络化教师培训理论催生对培训课程设计中角色相互关系的关注。  【关键词】教师培训理论;教师培训课程;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C451 【文献标志码】A 【文
江苏省从今年起开展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工作,纳入普通高等学校年度招生计划,列为本科高校提前批次,2016年定向招生2076名,涉及12个省辖市、55个县(市、区),分别由南京晓庄学院、江苏师范大学等7所院校组织培养。(《中国教育报》2016年8月29日)
【摘 要】新教师培养,是新建学校遇到的普遍性问题,苏州大学实验学校从新教师站稳课堂入手,修炼于内、塑形于外,帮助新教师实现身份转变,树立职业形象,用多种手段引领他们扎实每日之功:上好每堂课,确立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学、研、教、训一体化培养路径,对新教师实行学科回炉、专业重塑,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确立终身追求的职业理想。  【关键词】教师身份;职业形象;师生沟通  【中图分类号】G451 【文
人与人之间的相识是缘分使然。2016年秋,我去宿迁参加江苏省教育学会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组委会让我负责主持小学组心理课评课。心理课在以往很长时期没有正式列入课程计划,也没有固定教材,一如园子外的小野花,鲜少人关注。而如今心理课有了教材,有了课时,如何上好心理课却成为教师们不得不面对的共同问题。在评课中,我请听课教师参与点评,自由发言。这时,一位美丽优雅的女教师主动站起来,大胆表达了自己的听课感
摘 要:统编小语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讲话中指出“统编语文教材编写理念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立德树人’。使用新教材,首先要考虑的也应当是‘立德树人’。”本文从“通读教材,探寻习题育人点”“梳理习题,整合习题育人点”“精心设计,巧用习题育人点”“反思小结,延伸习题育人点”四个方面,阐述用好习题资源,借习题沃土培植育人幼苗,是语用与树人圆融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统编教材;立德树人;语用;习题  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