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竹筏游漓江

来源 :小学生导刊(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q08eb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兴坪码头,坐上竹筏游漓江。
  竹筏其实不是竹子做的,而是用形似竹子的塑料管子拼制而成的。竹筏设两排座位,可以坐四个人。竹筏上面有发动机,不用人来划。
  竹筏开动了。漓江的水静静的,两岸的山不停地移动着。
  开竹筏的师傅是位年轻的叔叔,皮肤黑黝黝的。他不时给我们讲解景点。
  “看,前面那座山是五指山。”我瞧了瞧,真像五个手指。
  “左手边的山是童子拜观音,下面是童子,上面是一个观音。前方的山是八仙过海。瞧,中间那片江水就像大海,山的两旁是八个神仙,他们正要过海呢。”我一看,还真像外婆家墙壁上的那幅“八仙过海”的图画。
  那个叔叔说:“这些山名都是我们根据山的形状想象出来的。”
  竹筏加快了速度,拐了个弯,在一个小岛边停下来。我和妈妈走在水里。漓江水像泉水一样清澈,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水底的石头。漓江水也很柔滑,把我的脚底弄得痒痒的。
  (指导教师 李运香)
其他文献
德国有位著名的哲学家德里达曾经说过:“在文字学方面成就超群的人将如日中天。”(德里达《论文字学 题记》)这说的是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这种魅力,像酒,在时间之窖中酝酿越久,香味越醇厚;又像出土的稀世珍宝,越古老,越值得珍藏。  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珍宝实在是太过炫目,它的光彩照耀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餐桌上爷爷奶奶念叨的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课堂上老师总喜欢讲一讲凿壁偷光或映雪苦读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