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大公报》与《益世报》人才比较

来源 :青年记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476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是近代中国的报业重镇,中国新闻史上的两家顶尖报纸——《大公报》与《益世报》先后在此创刊,纵论天下,声名鹊起,遗风余韵影响至今。两报是竞争对手的关系,1915--1925年,正好是《大公报》的转折阶段和《益世报》的初创阶段,《大公报》经历了一个从领先到被赶超直到没落的过程,《益世报》则经历了一个与前者并驾齐驱到后来居上再到骤然中断的过程。究其因由,不仅应看到报纸和当时军阀势力纠缠不清的暖昧关系,也应关注报人修养、才略的高下以及报人个体与团队的差异。
其他文献
记者在当下社会分工中,不是一个容易挣到大钱的职业。如果你的个人理想是从经济上实现个人在社会上的成就,借助记者这一行根本达不到这一目的。
德国意力(ELAC)对笔者来说已是一个非常熟悉的音箱品牌,两年来,笔者也曾多次撰文评论其如CL 515 JET、Do1ceVita(杜斯)、Spirit of Music(乐魂)等型号的音箱,并对其表现给予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有一条直接针对新闻报道,有三条密切或间接涉及改进新闻报道文风和作风。这在历史上
中央要求的改进作风不是一阵风,新闻报道也不能简单地"追风",要接受以往"追风"的教训,从实际出发,善于思考,使报道取得公信,确有实效。新一届领导集体作出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