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世报》相关论文
1921年直鲁交界发现的鼠疫,是由东北传入的,疫病被发现明显滞后。最初各方反应及时,直隶省府与内务部采取了一定程度的合办方式,与津浦......
《益世报》是华北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报,其发展的第一阶段(1915-1924年)不仅经历社会动荡转型期,重大历史事件频发,而且与天津口......
历史与其他学科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由于历史的不可重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且只能依靠史料进行知识与素养的传递与塑造,......
民国时期,由于多数女性不能实现经济独立,婚姻的赡养功能尤为突出。法律虽然赋予了孀妇改嫁的权利,但是孀妇的再嫁在窘困的经济状......
近代中国新式传媒的出现极大的影响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近代报人及后来职业新闻记者、编辑等借助报刊等现代传媒手段营造出来的“......
本文对天津城市音乐生活研究的主要资料来源是堪称民国时期“四大报纸”之一的天津《益世报》。文章试图通过对天津《益世报》(1935......
本文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下《益世报》言论立场进行了探析。文章以抗战胜利后《益世报》复刊,至全面内战爆发之前,即1945年12月1日至1......
罗隆基在《益世报》时期发表的抗日言论,抨击了国民党妥协退让的不抵抗政策,力主武力抗战:号召结束内战,团结抗战;外交上主张“求其在我......
周恩来很早就与新闻工作结缘。他从15岁开始到76岁的整整60年内几乎都与新闻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4个月为《益世报》撰稿150......
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对徐州已完成包围,有识之士纷纷料定蒋家王朝必覆。因此当孙科出面组阁,另称“和平内阁”时,《益世报》一位编辑......
近代社会信息的接收以及舆论的影响与报刊的存在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对国内近20年《益世报》的研究进行全面综述后发现,《益世报》的......
天津废娼运动中,绅商、学生、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其中。学生作为运动的倡导者和发起者在运动初期发挥了积极的倡导作用。《益世报》......
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因秉持“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理念精神,将改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而引人关注。它不仅通过组建......
安岗,原名安正元,笔名郑远,天津人,1918年生于天津一个职员家庭,高中期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参与了天津民族解放先锋队的建设,从事党组织......
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一九。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
鲁迅逝世以后,《益世报》充当了北方作家纪念鲁迅的重要场所,发表了大量的纪念文章及评论文章,这些文章分别从战士的鲁迅、非战士的鲁......
【摘 要】1920年11月,周恩来为了探求救国救民真理,远赴欧洲留学。旅欧期间,他作为天津《益世报》特约通讯员,为该报撰写了大量通讯报......
知名学者钱端升曾在1934年专职担任《益世报》社论主笔,这是一段尚未被充分关注的历史。分析其台前与幕后,可以发现:报馆同业竞争......
一、查封《益世报》 1919年5月24日凌晨两点,京师警察厅外右二区警署会同侦缉队突然包围了南新华街《益世报》北京馆,逮捕了......
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民办大报关于中共的报道颇有“暧昧”意味:一方面追随国民党鼓吹剿共,并造谣侮辱中共,另一方面却又在一定程度上维护......
北洋时期是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近代意义上的社会运动就是在这一时期兴起的。社会动员是社......
<正>刘以鬯先生于2018年6月8日去世,享年99岁。刘以鬯,原名刘同绎。1918年12月7日生于上海。194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同年到重......
20世纪30年代,尽管婚姻自由已经广为城市中的青年男女接受,但恋爱至上的原则不仅冲击了传统伦理道德,也影响到了小家庭制度。通过......
<正>《益世主日报》系天主教定期刊物,民国元年2月在天津出版,原名《广益录》,后改名《广益报》,与1915年衍生的天津《益世报》同......
<正>在梁启超一生的著作中,《国民浅训》一书无疑最具有传奇性。所谓"传奇性"既指向成书过程,也包括了其后的出版发行。实际上,该......
<正>昆明系中国天主教传播较为活跃的地区。综观抗战时期昆明天主教活动,大致以1940年为限,形成两个明显的阶段:(1) 1940年以前,教......
1949年,中共成为执政党后,对新闻媒体进行了全方位的整顿改造,其中对私营报纸的整顿改造最具有代表性。中共根据自身的政治需求,对私营......
一、闻一多先生的两位挚友1947年7月,闻一多先生殉难周年,上海生活书店出版了史靖所撰《闻一多的道路》。两个月后,1947年9月,天津......
民国时期的两位大总统袁世凯与曹锟曾经结成儿女亲家,按照当年的择偶标准,这门亲事可称得上是门当户对了。但曹锟之子曹士岳与袁世......
中国的新闻事业开启在一个内忧外患的年代,因此一开始便扮演着影响政治甚至是挽救国家于危难的工具性角色,所以报人并未奉承西方提......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直到1916年2月25日,这一持续83天的闹剧才落下帷幕,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万人唾骂中狼狈死去。天......
<正>一、答《大公报》记者问(1)(1)鸭子(戏剧集)及蜜柑(小说集)。民国十六年出版,蜜柑是一个教授的故事,收在这集(2)中。(2)《蜜柑......
走出山门的学子王慰三(1881—1933年),又名尊庸,笔名王夫三,出生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原籍安徽歙县西郊洪坑村。耕读持家是这块土地上......
受天主教贞洁观念的影响,《益世报》对节烈事件尤为关注并将其看作是挽救人心风俗的舆论工具。但基督宗教的男女平等理念又是对中......
<正>罗隆基,字努生,江西安福人,父亲是个秀才,以教书为业,受家庭熏陶,少年罗隆基学习非常优秀,考入清华学校,后留学英美,获博士学......
<正>按语:笔者曾收集整理天津《大公报》所载孙中山佚文,刊载于《历史档案》2003年第2期。近来查阅天津《益世报》,又发现若干有关......
顾颉刚先生在云南王煦华抗战八年,顾颉刚先生在西北甘肃、青海一年,在云南昆明一年,在四川成都、重庆六年。他在西北、四川期间的事迹......
国家主义是近代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一个流派。它产生于18世纪而盛行于19世纪的欧洲,是欧洲资产阶级民族运动的产物。国家主义思想......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虽多次发令保障新闻自由,但在政权不稳,日本入侵的环境下,仍通过控制新闻来源、立法、检查等手段,严格......
"张致和杀妻案"是天津社会发生的性质恶劣的宠妾虐妻案之一。《益世报》对张赵氏受虐身死的报道引起了天津女界团体的强烈愤慨。"......
《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上、下 )一书已于 2 0 0 1年 8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书末附有未收论评索引 ,由于篇幅等原因 ,该......
1915年天主教传教士雷鸣远创办《益世报》,始终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大量报导和热情支持天津社会各界人士的反法、抗日斗争。有关文史......
从五四时期把"清华园掀开"的粗布学生,到抗战胜利后的风云人物,再到反右运动中被毛泽东钦定的"章罗联盟"之二号人物,罗隆基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