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的德育渗透工作大多不够扎实,影响了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向学生介绍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让他们深刻领会教材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给他们认真剖析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恰当选择数学资料和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数学潜在的文化内涵,都是非常有效的做法。为此,德育意识渗透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疏忽不得。
关键词:数学教师 德育教育 爱国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集体主义精神
说起德育教育,许多数学老师都会认为,那是政治学科或班主任的事,与数学无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道德品质是做人之根本。所以,我们数学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适时进行德育渗透。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可以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下面,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介绍数学的历史与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中国数学的发生和发展,历史悠久,成果卓著。历史上的九章算术、陈氏定理、圆周率、杨辉三角、勾股定理等,都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数学名家的动人事迹和成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在讲解现代数学名家时,指出华罗庚教授不仅是一位数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由他发起、推广的优选法、统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实践,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华氏算子”和“华氏不等式”等,一些著作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1950年,身为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的华罗庚,不为金钱和地位所动,毅然回国,为新中国数学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这一真实典型的数学史料介绍,使学生们看到了华罗庚教授在数学领域中的巨大成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唤起了他们努力学习、为国争光的思想意识。
二、领会教材中马哲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数学自身充满着矛盾、运动、发展和变化,处处体现着唯物辩证法。因此,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我适时、恰当地渗透些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练掌握,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例如:在讲解实数时,我向学生详细介绍了数的发展史,让学生们知道了最基本的数——自然数,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进行物物交换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仅仅有自然数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实践中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数——分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等。数系的每一次扩展,原来的运算法则、性质仍适用,且又产生了新的法则和性质。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使学生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一个定理、公式、性质的形成都来自于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掌握自然规律的正确途径,世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它是在不断地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运动发展变化的。
三、剖析数学与现实联系,树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每个家庭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物质生活丰富了,但孩子的心理素质、抗挫折能力却在不断降低,孩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需要正确的指引。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时,与学生们一同分析了各种图形的不同教育意义。三角形的稳定性,让我们学会沉稳;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让我们学会灵活;矩形的棱角分明,帮我们塑造个性;圆形的平滑,帮我们打磨棱角。又如在学完函数图像后,我通过对各种函数图像的总结,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甚至还有折线,启发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发展轨迹。所以,我们时刻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每件事,时刻保持沉着、冷静的心境,去接受生活的磨练。
四、恰当选择资料和内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人不能脱离集体,小到班级、学校,大到社会。现在的孩子由于在家庭中是独生子女,父母比较娇宠,孩子大多缺乏一种集体主义观念。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例如:在讲解圆形时,我将其与集体主义教育进行了有机融合。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的点有秩序的、对称的、和谐的按统一规律排列成封闭的图形,就像一个和谐美满的大家庭。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同时每个成员也要遵循着集体的纪律,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成员不守纪律,圆就不再完美,不再成其圆。通过我的讲解,使学生们领悟到班级中的每个同学就像是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集体的形象与荣誉同每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纪律,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将集体主义精神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里,使他们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之间一定要团结协作,要懂得尊重他人,学会与人合作。
五、挖掘数学潜在文化内涵,陶冶学生高尚审美情操
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挖掘数学中的美,通过精辟的分析、形象的比喻、巧妙的启发以及严密的推理,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思想方法去观察、探究数学对象,品味数学美的真谛,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例如:在学到黄金分割时,我向学生们详细阐述了它的意义和应用。黄金分割是一种数学上的比例关系,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应用时一般取0.618。因为它在造型艺术中具有极大的美学价值,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总之,数学不仅能教学生以知识,授学生以智慧,给学生以美感,而且能使学生懂得怎样做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有强烈的德育意识,充分发掘学科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的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知识的历史背景[OL].互联网-中考高考-道客巴巴.
[2]董连秀.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新校园:理论版,2009(4).
[3]神奇的黄金分割.[OL].互联网-百度文库.
[4]何国青、付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素质教育论坛,2009(10).
[5]张美英.数学教学中的德育[J].山西教育:初中版,2009(8).
关键词:数学教师 德育教育 爱国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集体主义精神
说起德育教育,许多数学老师都会认为,那是政治学科或班主任的事,与数学无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道德品质是做人之根本。所以,我们数学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适时进行德育渗透。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可以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下面,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介绍数学的历史与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中国数学的发生和发展,历史悠久,成果卓著。历史上的九章算术、陈氏定理、圆周率、杨辉三角、勾股定理等,都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数学名家的动人事迹和成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在讲解现代数学名家时,指出华罗庚教授不仅是一位数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由他发起、推广的优选法、统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实践,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华氏算子”和“华氏不等式”等,一些著作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1950年,身为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的华罗庚,不为金钱和地位所动,毅然回国,为新中国数学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这一真实典型的数学史料介绍,使学生们看到了华罗庚教授在数学领域中的巨大成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唤起了他们努力学习、为国争光的思想意识。
二、领会教材中马哲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数学自身充满着矛盾、运动、发展和变化,处处体现着唯物辩证法。因此,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我适时、恰当地渗透些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练掌握,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例如:在讲解实数时,我向学生详细介绍了数的发展史,让学生们知道了最基本的数——自然数,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进行物物交换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仅仅有自然数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实践中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数——分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等。数系的每一次扩展,原来的运算法则、性质仍适用,且又产生了新的法则和性质。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使学生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一个定理、公式、性质的形成都来自于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掌握自然规律的正确途径,世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它是在不断地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运动发展变化的。
三、剖析数学与现实联系,树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每个家庭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物质生活丰富了,但孩子的心理素质、抗挫折能力却在不断降低,孩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需要正确的指引。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时,与学生们一同分析了各种图形的不同教育意义。三角形的稳定性,让我们学会沉稳;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让我们学会灵活;矩形的棱角分明,帮我们塑造个性;圆形的平滑,帮我们打磨棱角。又如在学完函数图像后,我通过对各种函数图像的总结,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甚至还有折线,启发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发展轨迹。所以,我们时刻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每件事,时刻保持沉着、冷静的心境,去接受生活的磨练。
四、恰当选择资料和内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人不能脱离集体,小到班级、学校,大到社会。现在的孩子由于在家庭中是独生子女,父母比较娇宠,孩子大多缺乏一种集体主义观念。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例如:在讲解圆形时,我将其与集体主义教育进行了有机融合。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的点有秩序的、对称的、和谐的按统一规律排列成封闭的图形,就像一个和谐美满的大家庭。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同时每个成员也要遵循着集体的纪律,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成员不守纪律,圆就不再完美,不再成其圆。通过我的讲解,使学生们领悟到班级中的每个同学就像是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集体的形象与荣誉同每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纪律,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将集体主义精神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里,使他们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之间一定要团结协作,要懂得尊重他人,学会与人合作。
五、挖掘数学潜在文化内涵,陶冶学生高尚审美情操
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挖掘数学中的美,通过精辟的分析、形象的比喻、巧妙的启发以及严密的推理,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思想方法去观察、探究数学对象,品味数学美的真谛,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例如:在学到黄金分割时,我向学生们详细阐述了它的意义和应用。黄金分割是一种数学上的比例关系,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应用时一般取0.618。因为它在造型艺术中具有极大的美学价值,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总之,数学不仅能教学生以知识,授学生以智慧,给学生以美感,而且能使学生懂得怎样做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有强烈的德育意识,充分发掘学科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的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知识的历史背景[OL].互联网-中考高考-道客巴巴.
[2]董连秀.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新校园:理论版,2009(4).
[3]神奇的黄金分割.[OL].互联网-百度文库.
[4]何国青、付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素质教育论坛,2009(10).
[5]张美英.数学教学中的德育[J].山西教育:初中版,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