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工落叶松纯林的几种虫害及防治措施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man_s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东北人工落叶松纯林有危害的几种虫害的生活习性和特征做了介绍,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人工落叶松;纯林;虫害;舞毒蛾;落叶松毛虫;落叶松鞘蛾
  森林虫害是人类森林经营中一直寻求解决的重要问题,它给人类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特别是人工纯林的大面积营造和人类不合理经营,加剧了害虫暴发的危险性。而且,由于环境污染和害虫坑药性等问题一直用于控制害虫的农药很难再大规模的发挥作用。面对日益严重的虫害,人们在寻找控制和解决虫害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对人工落叶松纯林的几种虫害的特点,形态特征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做以简单的介绍。目前危害人工落叶松纯林的主要虫害有落叶松毛虫、落叶松鞘蛾、舞毒蛾等。
  主要害虫的形态、生括习性及防治方法:
  1 落叶松毛虫
  亦称“西伯利亚松毛虫”。鳞翅目,枯叶蛾科。分布在东北的沈丹线以北地区,危害落叶松、红松、樟子松、云杉等。
  ①形态特征:成虫前翅有一明显中室白斑和三条暗色横线,亚中、亚外线的斑列的最后两斑相互垂直排列。翅展:雄蛾57~72 mm;雌蛾69~85 mm。卵椭圆形,淡绿色。幼虫烟黑色、粗壮多毛,背毛黑色较稀,侧毛银白色较密。胸背有两条密绒状暗蓝色毛束,第八腹节背面有暗蓝色长毛束。蛹褐色,茧灰色。
  ②生活习性:一年一代,大部分以3~4龄幼虫在落叶层下卷曲过冬,次年四月上树活动,6~7月在树上结茧化蛹,7~8月羽化成虫。成虫产卵,每雌蛾可产300~400粒,经10 d卵孵出新虫。8~10月新虫危害,每年有段时间(4~6月,8~10月)幼虫活动危害树叶,10~l1月下树越冬。
  ③防治方法:
  a加强测报工作,特别是在干旱的年份,要定期调查,做好防虫准备。b营造混交林:注意合理密植,防止问伐和修枝过度,林内要适当保留杂灌木和植被。c生物防治:一是人工繁殖和释放赤眼蜂,每亩释放雌蜂5~10万头。二是喷洒苏云金杆菌、松毛虫菌、白僵菌等,使幼虫染病死亡。喷洒的浓度是每一毫升溶液含孢子1~2亿个。溶液里加少量杀虫剂(0.01%敌百虫)就能提高杀虫效果。d化学药荆防治:早春防冶越冬后上树的幼虫,用飞机喷药(超低容量喷雾);秋季用烟剂(每亩用量1~2 kg)效果较好。地面喷雾,用6%的可温性六六六150~200倍液,或25%滴滴涕乳剂200~250倍液,或90%敌百虫300倍液,或敌敌畏乳剂500~8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抽.2000倍穰,或50%二溴鳞乳油1000~1500倍液。e黑光灯诱杀,或用人工采茧、采卵等。
  2 落叶松鞘蛾
  鳞翅目,鞘蛾科。分布在黑龙江、古林、辽宁及山西,危害落叶松。
  ①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3 mm,触角丝状,翅极狭,暗灰色,有绢丝光泽和长绿毛,翅展达9 mm。卵半圆形,直径约0.2 mm,黄色,有棱起。幼虫体赤褐色,腹足退化,长约5 mm。蛹长3 mm,黑红色。
  ②生活习性:在东北地区,一年发生一代。幼虫于9月下旬开始以针叶做成筒状鞘,10月中、下旬,以老熟幼虫在鞘内过冬。4月中旬,负鞘为害嫩芽。幼虫过冬后,食量激增,危害最严重。5月上旬开始化蛹,中下旬出现成虫。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多单粒地产卵于橙针背面。6月中旬,新孵幼虫直接咬穿卵底部侵入叶内为害。落叶松受害严重时针叶变黄褐色,如同火烧一样。
  ③防治方法:a.4月中、下旬过冬幼虫活动或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出现盛期,施放六六六烟剂,每公顷用药量5 kg。幼林地区,喷洒6%可湿性六六六200倍液或50%可湿性滴滴涕150~500倍液,毒杀幼虫有良好效果,施放敌敌畏、“621”捏合烟剂(敌敌畏含量15%),效果也很好。b.造林时,选择适宜树种,保持合理郁闭度,是防治鞘蛾的有效办法。c.成虫有趋光性,夜间21~3点钟可用灯光诱杀。d春季落叶松林中有燕雀等都能捕食大量幼虫和蛹,应注意保护和招引。
  3 舞毒蛾
  亦称“秋千毛虫”,属鳞翅目,毒蛾蛾科,分布在我国北部地区。食性杂,主要危害柞、柳、桦、落叶松等,大发生时,甚至危害农作物。
  ①形态特征:成虫翅展80 mm,体翅黄白,前翅上有4条锯齿状暗色横线,前后翅外缘有8个深褐色暗斑。雄蛾展翅50 mm,体翅褐色,前翅有明显的4条浓褐色波浪纹。前后翅外缘都呈暗褐色。卵球形,卵块上面覆盖黄褐色绒毛。幼虫体长60 mm。蛹深褐色,各节仍有红褐色的毛丛。
  ②生活习性:一年一代,以卵过冬。5月上旬孵化为幼虫。一龄幼虫体毛很长,常吐丝下垂,借风传播扩散为害林木。7月上、中旬幼虫在树干裂缝、枝叉、枯叶内化蛹。7月中下旬羽化。雄蛾活泼;雌蛾行动迟钝,产卵在树干基部阴面裂缝处或石缝里。每个雌蛾产卵1~2块,每块有卵200~300粒。温暖干旱的气候有利于繁殖,通常在疏林、林缘、阳坡和遭受破坏的林分内大发生。
  ③防治方法:秋季或初冬刮除卵块,或用煤油沥青混合液涂抹卵块,条件允许时,可用寄生蜂保护器保护天敌。幼虫3龄前可喷洒25%滴滴涕乳油250倍液,6%可湿性六六六200倍液,50%敌敌畏500倍液;可用0.75甲基一六0五与1.5%六六六混合粉剂或2.5敌百虫粉剂喷粉。此外可在树干下部用50%滴滴涕可湿性粉剂或6%六六六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涂刷药带,以毒杀上树的幼虫。飞机喷洒5%滴滴涕粉剂,或5~10滴滴涕柴油溶液,杀1~3龄蛾虫效果良好。在成虫羽期(即7月份),夜间利用黑光灯、水银灯、200瓦白炽灯等诱杀成虫,可消灭大星抱卵雌虫。如能大面积用灯光诱杀,效果更好。在幼虫1~3龄时,喷洒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每一单位重的病毒死虫尸体,加水稀释3000~5000倍液(应含2×106~2×107多角体/mm)。
  为了维护和改善人工落叶松纯林的生态环境,我们不仅要对危害其健康的虫害加以控制,而且要对其生长发育的一切不利因素加以控制,给人工落叶松纯林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更好地发挥其林分的有益功能。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介绍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的具体做法、原则、关键环节和制度建设等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调解仲裁;探索与思考  调解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是法律赋予农村经济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农村经济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黑河市爱辉区自2010年1月成立爱辉区农村土地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以来,对纠纷仲裁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几年来秉公处理案件上百起,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护农民
本文论述了大豆红蜘蛛的防治以挑治为主,哪里达到防治指标就防治哪里,重点地块重点防治,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
论述了天保工程分类调查技术已不能完全适应林业分类经营和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客观需要,剖析了当前“二类”调查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分类调查技术的建议。
本文对玉米倒伏的原因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防治对策。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日本落叶松的生物学特性及繁育和营林技术做一论述。  关键词:日本落叶松;繁育;营林  日本落叶松为阳性喜光树种,在自然分布区内呈纯林或在混交林中呈优势木居第一层。自然分布区属内陆性冷凉气候带,该气候带年均温7~8℃,北界平均最低气温-9.4℃,南界平均最高气温28.7℃~33.3℃,年降水量在110~250 mm之间,雨热同季。日本落叶松最适土壤为灰化的火山堆积土,石灰质土壤和
近年来,森林资源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因而,我们还要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上下大力气。
摘 要:为减少立枯病的发生,提高苗木产量,对松苗立枯病的防治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松苗立枯病;危害;防治  松苗立枯病又称苗木猝倒病,是苗圃中针叶树苗木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病害。幼苗被害后,死亡率很高。在各地区该病害发生十分普遍。受害苗种主要有赤松、油松、樟子松、黑松、红松、落叶松属等。  1 症状  由于寄主染病时期不同,松苗和落叶松苗比较易感立枯病,多发生在4月~6月份,
本文主要从营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从而达到提高营林生产的目的。
本文介绍了沙棘的采种、育苗、造林和林木的合力利用等技术。
摘 要:本文以兴隆林业局育苗生产现状为例,研究育苗生产中苗木质量的问题。提出了在兴隆林业局苗圃质量管理中采取质量策划、质量控制、两项措施,并对苗圃在实行质量管理过程中如何实施这两项措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苗圃;苗木生产;质量管理  苗木是更新造林和绿化造林的物质基础。苗木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造林的速度和质量。良种是苗木的物质基础。有了良种和壮苗,才能谈得上高质量,高速度。要想实现“集约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