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洋红色粘土与白垩纪大洋红层元素地球化学对比

来源 :地质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w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大洋红色粘土形成于沉积速率和生产力都极低、相对氧化的深海环境(CCD界面之下),在元素地球化学上有以下特征:①主量元素中Fe主要为陆源输入,低度富集,但Fe^3+/∑Fe值很高,主要以Fe^3+为主;Mn主要以MnO2自生沉积,高度富集;Ca强烈亏损;②微量元素Co、Cr、Cu、Ni、V、Zn在红色粘土中基本为低度富集,个别富集程度异常高者,可能受到热液的影响;③红色粘土中Ce出现强烈的正异常,这是沉积速率极低的相对氧化条件下,Fe-Mn氧化物\氢氧化物吸附沉积所致;④红色粘土中有机碳含量极低,而且反
其他文献
本研究收集了华北地震台网近6年的远震数据,提取有效接收函数12000余条,对同一台站的接收函数进行了叠加;用固定值域模拟搜索技术,获得了台站下方覆盖层(沉积覆盖)的厚度和Vp/V
在对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石炭系剖面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区域研究资料,用露头层序地层学方法对莎车县炮江沟上石炭统剖面进行了层序地层研究。结果表明:①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晚
“缄默知识”理论在西方受到重视,在中国古代曾经引起过注意。今天,在高等教育中充分发掘学生的“缄默知识”潜能是十分必要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文章介绍的方法可供借鉴。
长江中、下游地区块状硫化物矿床普遍受到燕山期岩浆及其热液的改造与叠加。本文以铜陵冬瓜山矿床为例,探讨这类矿床的成矿机制。该矿床主要由层状硫化物矿体组成,伴有矽卡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