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彩蛋引发的思考——《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学设计

来源 :中学物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ilak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设计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一课时,发现对于为什么要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和实验结果说明什么问题时,感觉学生难以理解,于是设计了一个用纸球砸彩蛋的轻松小实验,成功的解决了这样难点,并且借助与iPad这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很好的模拟α粒子散射实验,用交互功能很好的讨论了核式结构模型.[课程标准]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了解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When I was designing the nuclear atomic structure model of the atom for a class, I found it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comprehend why the α-particle scattering experim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uld explain why. So I designed an easy experiment to smash the egg with a paper ball. Solve such difficulties, and interact well with the nuclear particle model with good simulations of α-particle scattering experiments with the brand-new teaching methods of iPad. [Course standard]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human exploration of atomic structures As well as the classic experiment, we know the experiment of α particle scattering to understand the atomic structure model.
其他文献
1引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所涉及的探究性课题的内容特点,可以把探究性教学分为:建立某种概念和规律的探究活动,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寻求内部结构和模型的探究活动,技术设计与创新的探究活动,与社会问题相联系的探究活动(包括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热点问题及科学技术史中的问题)等.  笔者结合苏科版《
在经典动力学中,力与运动在牛顿的三大定律下,统一而又完美的联系在了一起.在高中阶段,常见的几种理想运动模型有:直线当中的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简谐运动;曲线运动当中的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只有对这些基础运动的受力特点,运动特点以及它们的关系分析透彻,我们才能对自然界当中复杂运动作更深入的了解.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在建立力与运动关系的过程中,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犹如人们行走时的两条腿
1学生物理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  物理是靠两条腿走路的,一条腿是理论,一条腿是实验.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质疑的. “没有实验的一堂课是不可想象的.”物理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实验,目的是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随着师生对实验的重视,实验室的改造以及实验技能测试的开展,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有所提高,但从近年来初四学生的学习情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模式也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切实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环顾当前的教学实际,“导学”、“激趣”成为了时髦的教学词汇,充分体现了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性作用,那么如何与初中物理构成有效的联结呢?本文就该话题进行简单的分析,望能有助于初中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提升.  1概述  导学、激趣的初中物理学习过程应该是物理教师指导作用和学生自主探究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的指导和
1 问题提出  题1 (2008年江苏)在场强为B的水平匀强磁场中,一质量为m、带正电q的小球在O点静止释放,小球的运动曲线如图1所示.已知此曲线在最低点的曲率半径为该点到x轴距离的2倍,重力加速度为g.求:  [TP11GW183.TIF,Y#]  (1)小球运动到任意位置P(x,y)的速率v;  (2)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第一次下降的最大距离ym;  (3)当在上述磁场中加一竖直向上场强为E(E>
在引进概念或分析物理现象时,往往需要举出实际例子来引入、分析、说明,甚至通过实例总结说明.  教师举例恰当,对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非常有利;如果举例不恰当,就可能导致学生思维混乱或形成认知障碍.那么合理举例应当注意哪些方面呢?  所列举的实例要简明扼要.只有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所举实例才是有效的.由于在新授课教学中主要侧重于感知和认识现象、理解和初步应用方法,因而所举的实例就不能太复杂,否则会
按:在国务院召开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和作出《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后,河北省委、省政府对职业教育工作高度重视。他们在学习会议和《决定》精神的基础上,对全
2011版课标的要求是: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机械效率这个知识点内容貌似简单,概念简单、公式简单,实则不然.教学时,学生不仅要正确理解概念、公式,还要会正确、熟练地应用、分析和进行计算.在教学中应从这几方面考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重视文本课程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在概念的建立上,可考虑从生活中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等引入,使之更贴近生活.这样学生更容易接
“3D课堂?”是的,不过这个3D可不是炫目的高科技,而是我校正在探索的以“发现”(Discover)、“领悟”(Digest)、“发展”(Develop)为关键词并旨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力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理念。“3D课堂”教学理念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苛勒的“领悟说”
1问题的提出“唉!复习课真难上”这是科学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唉!复习课真难受”这是学生们常说的一句话.这也是目前复习课中非常普遍的教学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是复习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