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本乡本土幼儿音乐游戏的表现形式探索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f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乡本土的自然资源和传统音乐文化都是无价的瑰宝,将其融入到幼儿园的音乐游戏活动当中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素质教育内涵,还可以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对本乡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尤其是农村幼儿园,更贴近大自然,结合自然环境的音乐游戏活动更容易展开,也更容易产生良好的效果。本文作者就如何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传统音乐文化开发出适合本乡本土的幼儿音乐游戏表现形式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本乡本土,幼儿音乐游戏,表现形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音乐游戏作为幼儿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还可以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然而现在不少农村幼儿园的音乐游戏课程存在形式单一、拘泥课本、脱离生活的现象,这不利于幼儿的个人成长[1]。
  针对此现象,本文作者利用开封本地的自然资源以及传统文化,提出以下几种适合幼儿音乐游戏活动的表现形式。
  一、充分利用本乡本土的自然资源开展音乐游戏活动
  本乡本土的自然资源可以为幼儿的音乐活动提供素材和灵感。尤其是农村幼儿园,由于地处农村,更贴近大自然,开展活动更为方便[2]。本园位于开封的农村地区,园区周边有小河、农田和树林等等许多美丽的自然风光。据此,笔者设计出主题为《在希望的田野上》的音乐活动。老师带领孩子们到园外踏青,感受大自然的生机盎然,并在空旷的地方围坐在一起,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经典歌曲,并引导孩子们去一一感受歌曲中的“冬麦”、“高粱”、“小河流淌”、“炊烟袅袅”、“荷塘”等美好的景象,同时可以更进一步地让孩子们认识各种农作物。体验之后,可以带领孩子们试着学唱这首歌曲,并表演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这种让幼儿身临其境的教学形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们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另外,在学习表演一些音乐游戏时,比如《小兔子乖乖》、《红蜻蜓》、《春天在哪里》等,可能用到一些简单的小道具,如小兔子、竹蜻蜓、小燕子等等,这些都可以利用农村地区常见的柳枝、麦秆、稻草、狗尾草、玉米杆进行编织、制作。由于孩子们年龄小,可以通过老师指导,幼儿模仿的方式进行制作,并一定要注意孩子们的安全;如果实在担心幼儿误伤、误食,可以采用老师制作加讲解,幼儿观摩的方式进行制作。一方面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二、充分利用本乡本土的传统音乐文化开展音乐游戏活动
  中华文化五千年绵延不绝,全国各地不同地区都有不尽相同的文化传统,在音乐方面也是一样,开封地处中原,豫剧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音乐。豫剧是开封人民的珍贵财富。作为幼儿教师,有必要将其融入到幼儿园的音乐游戏教学当中。比如十分经典的《穆桂英挂帅》选段《辕门外三声炮》,可以先课上播放音乐视频,然后教孩子们学唱并进行动作、表情的模仿。在开展下一次音乐课的时候进行个人豫剧表演比赛,通过小朋友们互相投票,评选出表现最棒的“豫剧小艺术家”。以往研究及事实证明,幼儿间的适度竞争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潜能,发掘幼儿的特长。
  开封地区还有一种十分有名的传统鼓乐表演艺术——开封盘鼓。开封盘鼓是与山西威风锣鼓、陕西安塞腰鼓、甘肅太平鼓、安徽凤阳花鼓并称的“中华五鼓”之一,历史悠久,深受开封人民喜爱。开封盘鼓是一种很好的打击乐表演形式。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可以选用小号的盘鼓和镲进行打击乐演奏。事前,老师先给孩子们进行简单的开封盘鼓的介绍,然后播放一段盘鼓表演的视频,让幼儿对盘鼓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就是幼儿自己进行盘鼓学习。传统开封盘鼓的表演是挎在身上的,但幼儿年龄小,体质较弱,初次接触学习则可以将其固定在鼓架上,让孩子们进行“夸”、“吨”的节奏练习,当然这也要事先跟幼儿讲清楚,以免幼儿误以为盘鼓就是在那固定着演奏的。练习盘鼓可以让幼儿们在感受传统艺术魅力的同时锻炼他们的节奏感。
  三、总结
  在幼儿音乐游戏教学方面,农村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个是自然环境资源,一个是传统音乐文化。农村幼儿园的音乐游戏教学不能视之不见,不能抱着课本死搬硬套,脱离实际[3]。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是一个永不过时的方法。身在农村,心在农村,农村幼儿园的老师也应该用心发现身边的美好,勤动脑,多思考,不断发掘身边有价值的事物,并融合转化到音乐游戏教学中来。另外互联网的运用日益便捷,作为幼儿园的老师,也可以多上网搜索其他地区的优秀实践案例,借鉴并进行化用。
  总之,将本乡本土的各种资源运用到幼儿音乐游戏教学当中,不仅可以让幼儿从小对家乡文化耳濡目染,培养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有助于幼儿的个人能力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 , 2012
  [2]高敏.本土音乐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融合[J].长江丛刊,2017,(3) :30-30
  [3]许茜.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 2016 (40)
  (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直属幼儿园 475100)
其他文献
炎热的夏天到了,森林里很多動物都躲起来避暑了,但树下的鼹鼠杂货铺还开着。  鼹鼠婆婆为大家煮好了绿豆汤,只要来鼹鼠杂货铺都可以免费领到一碗绿豆汤。  鼹鼠婆婆很会煮绿豆汤,绿绿的凉汤里飘着开花的小绿豆,还加了甜滋滋的冰糖,既好喝又解暑。  狐狸来买一个刨冰机,鼹鼠婆婆送它一碗绿豆汤,狐狸“咕噜咕噜”喝下去,绿豆汤真凉呀!  兔子来买一顶遮阳帽,鼹鼠婆婆送它一碗绿豆汤。兔子想把绿豆汤带给家人尝一尝,
Lucas Levitan是一名居住在伦敦的巴西插画家,他喜欢在别人的照片里加入一些原创小人物,将整个场景变成另一番模样,他戏称这种行为是“照片入侵”,而他自己就是導演这一切的“入侵者”啦!
摘 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通过教师的分析与引导,形成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一道初三中考变形题的分解训练为例,说明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与渗透中达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习题为例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它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
摘要:尽管新课改的探索脚步从未间断,课堂的问题情境教学也越来越普遍,但是真正深刻有效的探索却仍旧处于探索阶段,待进一步加强。高中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需要以问题为向导,通过教与学的实践构建问题情境,打造出一支高效的课堂来,为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提供最佳途径。基于此,本文就问题情境为支点,围绕问题情境创设所用的语言要清晰且有激情,结合生物学发展史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重
摘要: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浓缩了五千年文明的精华,也是全体中国人的精神写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从民族文化基因的高度来看待古代经典诗词的独特价值,要“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本文基于此背景,借《诗词大会》东风,将诗词引入思政课堂,探讨并实践如何使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扎根。  关键词:诗词;创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真正能称得上英雄的,绝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一个国家的制度或者灵魂。    2010年9月4日4时35分,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市发生了里氏 7.1级的地震。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很多基础设施都遭到了破坏——水管被震断了,电力设施也难逃其难,其他有关的设施一时都瘫痪了。  但令人称奇的是,地震停止后,地震灾区并没有呈现一片狼藉的现象,房屋没有出现倒塌,最严重的也不过是一些房子出现了破裂。难道是测
摘要: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很多时候学生的学只停留在浅层思维的层面,还不能够实现对知识的迁移;针对当前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学习现状,将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与学校的校园文化相融合,将“行文化”渗透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以“行为先”“知行合一”的主张,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文化认同感。  关键词:行文化;道德与法治;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
一艘航行的船
摘要:高考備考复习策略多种多样,如何找到一种适合学生实际的策略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复习课不可能做到对所有知识点面面俱到,要提高复习效能,必须突出主干和重点,对核心内容进行突破,非重点问题要敢于取舍。下面,笔者借助典型课例,谈谈“核心内容突破”这种课型在一轮复习中的应用。  关键词:一轮复习;核心内容;重点突破;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
我叫皮莱拉,我的妈妈是个女巫,一个真正的女巫!  有一个女巫妈妈,这可真够酷的!  我家里到处都是小瓶子、小锅子和溶剂。妈妈和我做饭的时候,可不做巧克力蛋糕,我们做的东西高级得多了。  我们会做老鼠尾巴和绿色鼻涕虫的汤、蜘蛛脚的酱,还有响尾蛇的肉冻。  晚上,我会帮助妈妈背诵魔咒。这些魔咒很复杂,妈妈需要经常复习。  有时候她会弄错,把我变成乌鸦或者大葱。有时候她忘掉了咒语,就乱发脾气,于是又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