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压力、情绪表达和学习适应的关系研究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yong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2256名高职学生的压力、情绪表达与学习适应的调查表明:高职学生压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正性情绪表达高于中等水平,而负性情绪表达低于中等水平;学习适应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学生压力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学习适应,也可以通过情绪表达作用于学习适应;情绪表达在学生压力与学习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压力;情绪表达;学习适应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02-0076-05
  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学习适应影响着学生在学期间的学习与生活,并且对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发展也有重要影响[1]。学生是高压力群体,在学校环境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承受着各种压力。适当的压力有利于个体的学习,但压力过大则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学习适应和学习效果。当面对压力时,会让人产生紧张的情绪状态,出现情绪反应,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情绪表达出来以缓解压力,达到心理适应。情绪表达是情绪反应发生时个体行为的变化,情绪表达的差异,会影响个体的社会适应,对学生而言当然包括学习适应。目前关于学生压力、情绪表达、学习适应的相关研究,主要针对普通高校学生,而选择高职学生群体进行研究的则较少[2][3][4]。本文试图在调查的基础上,对高职学生的压力、情绪表达和学习适应的现状、特点及相互关系开展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为职业院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适应性教育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广西的35所高职院校中,选取国家级示范性(骨干)高职、自治区级示范性高职、普通高职和民办高职各2所,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高职生开展团体调查。发放问卷2400份,回收有效问卷2256份,有效率94%。被调查的学生中,男生1211人,女生1045人;汉族1329人,少数民族927人;城镇548人,农村1708人;文科类697人,理工科类1559人;党员38人,团员1789人,群众429人;学生干部1080人,非学生干部1176人;独生子女566人,非独生子女1690人;家庭经济特困263人,困难983人,一般1010人。
  (二)研究工具
  学生压力量表。采用学者李虹、梅锦荣编制的《大学生压力量表》[5],该量表测量大学校园压力,即对大学生日常烦扰和消极生活事件的测量,包括个人压力、学业压力和消极生活事件三个维度,有30个题项,采用Likert 4点评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压力越大。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0.83~0.88,总量表为0.91;总量表重测信度为0.78。
  情绪表达问卷。采用学者王振宏、郭德俊编制的《情绪表达问卷》[6],该问卷主要测评个体的正性情绪表达与负性情绪表达水平。包含18个题项,采用Likert5点评分,得分越大表明情绪表达水平越高。正性情绪问卷Cronbach α为0.74,重测信度为0.85;负性情绪问卷Cronbach α为0.82,重测信度为0.90。
  学生学习适应量表。采用学者冯廷勇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7]。该量表是测量大学生学习适应状况的测验工具,包含29个题项,采用Likert 5点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学习适应状况越好。量表总体信度为0.87,各因素Cronbach α为0.75~0.86,信效度良好。
  (三)数据收集与处理
  信息的采集与数据处理时间在2018年9月至11月间。问卷由经过培训的教师担任主试,团体施测,同时随机选取被试访谈。数据信息采用SPSS20.0进行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学生压力、情绪表达和学习适应的特点
  表1数据统计发现,学生压力(31.82)均值得分高于中值(30.00);三个维度中,个人压力(14.12)、消极生活事件(5.18)均值得分均高于中值(13.00、5.00),学业压力(12.52)均值得分低于中值(13.00)。学生负性情绪表达(3.68)均值得分低于中值(3.78),正性情绪表达(2.95)均值得分高于中值(2.89)。学生学习适应(105.80)均值得分略高于中值(104.00)。
  方差分析显示,学生压力及其个人压力维度,在政治面貌上差异显著,经事后检验(LSD),团员学生的压力得分显著高于群众;学业压力维度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负性情绪表達在性别、专业上差异显著,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文科类学生负性情绪表达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科类。正性情绪表达在性别、政治面貌、家庭经济上差异显著,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党员得分显著高于群众,家庭经济特困的得分显著高于困难和一般的。学习适应在性别、独生子女、学生干部、家庭经济等因素上差异显著,女生得分、非独生子女得分、学生干部得分均显著高,家庭经济困难的得分显著高于一般的。学生压力、情绪表达、学习适应在民族和生源地上差异不显著。
  (二)高职学生压力、情绪表达和学习适应的相关分析
  对学生压力、情绪表达和学习适应做相关分析,见表2。数据显示,学生压力及其各维度与负性情绪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与正性情绪表达呈显著性负相关,与学习适应呈显著性负相关;负性情绪表达与学习适应呈显著性负相关,正性情绪表达与学习适应呈显著性正相关。
  (三)情绪表达对学生压力和学习适应的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温忠麟[8]等学者提出的中介变量检验程序,对情绪表达在学生压力与学习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第一步,以学习适应为因变量,学生压力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时的回归系数为-0.249,显著。第二步,以正性情绪表达、负性情绪表达为因变量,学生压力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时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327、0.351,均显著。第三步,以学习适应为因变量,学生压力、正性情绪表达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中,学生压力对学习适应的回归系数为-0.107,正性情绪表达对学习适应的回归系数为0.429,均显著;以学习适应为因变量,学生压力、负性情绪表达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中,学生压力对学习适应的回归系数为-0.335,负性情绪表达对学习适应的回归系数为-0.305,均显著。检验结果见表3。   表3还表明,学生压力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学习适应,也可以通过情绪表达(正性情绪表达、负性情绪表达)作用于学习适应;情绪表达在学生压力与学习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三、讨论
  (一)高职学生压力、情绪表达和学习适应的特点分析
  一是关于学生压力、情绪表达和学习适应的总体情况分析。数据分析发现,高职学生压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是因为调查对象由高中阶段教育进入职业教育阶段后,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环境的转换、生活场景的改变等等,他们自然而然会产生一些压力,调查显示的个人压力维度、消极生活事件维度的得分高于中值也证明了这一结果。在情绪表达方面,负性情绪表达低于中等水平,而正性情绪表达则高于中等水平。这说明高职学生能够较好地进行正性情绪表达,而负性情绪的表达能力相较而言偏低,也就是高职学生还不擅长表达其负性情绪,同时也说明他们对情绪的认知、控制、发泄等还存在着改进空间。高职学生的学习适应基本处于中等水平。这表明高职学生能够基本适应职业院校的学习生活,学业压力维度得分低于中值也说明了这一点。二是关于学生压力、情绪表达和学习适应的差异性特点分析。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性别因素上,女生在学习适应、情绪表达、学业压力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这是由于性别特点的原因造成这些显著性差异,女生感情细腻,情绪表达感性,对进入职业院校新环境的压力感要大于男生,适应不如男生迅速[9]。专业因素上,文科类的负性情绪表达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科类,这表明文科生情感富有感性而理工类学生相对理性,因而在负性情绪表达上存在差异。是否独生子女因素上,非独生子女学习适应的得分显著高,因为在多子女的家庭环境影响下,非独生子女既具有较好的集体感与合作精神,又具有良好的适应策略和适应能力。是否学生干部因素上,学生干部在正性情绪表达、学习适应水平上的得分显著高,这说明学生干部相较而言更积极、更具有正能量,他们机敏、活跃,适应性更强。政治面貌因素上,团员学生的压力及其个人压力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群众,这说明团员相较于群众而言,积极上进,有其更高的目标追求,因而呈现出更大压力感的存在;党员学生的正性情绪表达得分显著高于群众,这表明作为党员学生身上确实汇聚着正能量,起到了榜样作用。
  (二)高职学生压力与学习适应的关系
  学生压力与学习适应之间关系密切。相关性分析发现,学生压力及其三个维度,与学习适应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回归分析也表明,学生压力对学习适应有着直接的负向预测作用。这显示,日常烦扰如同学关系紧张、同学之间互相攀比、社会上的各种诱惑、青春期的成长、渴望真(爱)情却得不到、没有人追或找不到男/女朋友、外形不佳、遭受冷遇、没有人说知心话、独立生活能力差、家庭经济条件差等个人压力,学习及考试的烦扰如学习成绩总体不理想、同学间的竞争、学习效率低、完成课业有困难等学习压力,负性消极影响的应激性事件如被人当众指责、当众出丑、功课考试不及格等消极生活事件,以上这些来自校园中不同类型的压力源,使得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都会产生直接的、不同程度的压力反应,调查数据显示了学生压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也就是压力普遍偏高。没有校园压力或者低压力,学生就能具有很好的学习适应水平,但是压力的存在,使得他们要面对压力源不断进行调整,以便达到压力与学习环境的动态平衡。在这个应对压力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心理资源及能量,因而使得压力直接影响到了学习适应的水平。
  (三)情绪表达与学习适应的关系
  调查数据表明,高职学生的情绪表达与学习适应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关分析发现,负性情绪表达与学习适应呈显著的负相关,正性情绪表达与学习适应呈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发现,负性情绪表达对学习适应有着负向预测作用,而正性情绪表达则对学习适应有着正向预测作用。情绪是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情绪表达是情绪反应发生时个体行为的变化,它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不同的个体其正性、负性情绪表达都会存在差异。情绪表达的差异,会影响其社会适应,就高职学生而言当然会包括其学习适应。情绪是人的内心感受和主观体验,面对压力时,高职学生的负性情绪表达如果不合理,宣泄渠道不畅通,反应强度不匹配,那么就会产生颓废沮丧、杞人忧天、怒发冲冠等相应的负面效应,对学习适应水平势必产生相应的消极作用;相反高职学生的正性情绪表达,使得他们能够保持理智,能够接纳自己,能够正确、清楚、具体的,并选择适当的时机合理的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这给其带来的是面对压力时的正能量,因而对学习适应自然会产生积极作用[10]。
  (四)高职学生压力、情绪表达与学习适应的关系
  研究发现,学生压力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学习适应,也可以通过情绪表达(正性情绪表达、负性情绪表达)作用于学习适应;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情绪表达在学生压力与学习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说明,学生压力可以借助情绪表达来影响学习适应,情緒表达在学生压力和学习适应之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情绪的产生与情境有关、与需要有关、与认知有关,学生情绪的特点是外向、活泼、充满激情,情绪趋向于心境化,情绪体验深刻而丰富,同时具有冲动性与爆发性等特点。当遭遇压力事件时,个体会产生情绪反应,并作出应对努力来缓解压力感,以达成心理适应。面对压力,个体积极的和消极的情绪会同时出现。当高职学生遭遇校园个人的、学习的压力和消极生活事件时,负向情绪表达不当会因此而产生应激过度、抑郁、冷漠、焦虑、负性情绪持续过长或泛化等现象,从而导致学习适应水平的降低;正向情绪表达,让高职学生在面对压力时,能够接纳自己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有效的调节自我情绪,从而使得自己能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并努力去应对压力,进而提高了其学习适应水平[11][12]。
  四、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高职学生压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负性情绪表达低于中等水平,而正性情绪表达高于中等水平;学习适应基本处于中等水平。第二,女生的学习适应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其情绪表达水平(正性情绪表达、负性情绪表达)也显著高于男生。文科类学生负性情绪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理工科类。非独生子女学习适应水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学生干部的学习适应水平、正性情绪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党员学生正性情绪水平高于群众,团员学生压力水平高于群众。家庭经济困难的学习适应水平显著高于家庭一般的,特困学生正性情绪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家庭经济困难和一般的。第三,学生压力及其各维度与负性情绪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与正性情绪表达呈显著性负相关,与学习适应呈显著性负相关;负性情绪表达与学习适应呈显著性负相关,正性情绪表达与学习适应呈显著性正相关。第四,学生压力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学习适应,也可以通过情绪表达(正性情绪表达、负性情绪表达)作用于学习适应;情绪表达在学生压力与学习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二)教育启示
  1.关注高职生校园日常生活中的个人压力和消极生活事件,及时予以舒缓和消解
  学生的日常烦扰和负性消极应激性事件,是其重要的压力源。调查发现高职学生个人压力和消极生活事件两个维度都处在中等偏上水平,就证明了这一判断。这些校园日常生活琐事所引起的压力强度可能不是很大,但持续作用的时间较长、频率不断,产生的累积效应对高职学生的情绪和学习适应等身心健康产生了消耗性的损害。调查中发现,频繁出现的同学关系紧张、没人说知心话、青春期成长带来的感情问题、被人误会或指责、家庭经济困难等消耗性事件,都可能给高职学生带来持续的压力。因此,必须关注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件,留心和关注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消耗性事件对他们的消极影响,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援助和支持,及时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应对困难[13][14]。
  2.重视高职生情绪管理策略的培养,发挥正性情绪表达在学生压力和学习适应间的积极作用
  面对压力,人们会产生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来进行应对,而情绪表达的差异会影响个体的社会适应程度。因此情绪虽有正负之分,但关键不在情绪本身,而在于其表达方式,也就是正负性情绪都需要合理的表达,要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下表达适当的情绪。积极的情绪表达会产生动力性,会给个体带来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和精神风貌,会激励个体用更加积极正向的心态去面对压力、认识压力、应对压力,会唤起个体的应对努力,体现了积极情绪对个体应对压力所具有的激发和助推功能。调查中发现的正性情绪表达在学生压力与学习适应间起到的积极作用也体现了这一点。因此,要重视培养高职学生的情绪应对策略,包括从缓解消极情绪、激发积极情绪、情绪加工,特别是从情绪表达等层面着手,结合个体特点和压力情境,帮助其获得更多的情绪应对方式,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提升高职学生的情绪管理策略,提升其积极情绪表达能力。具体内容包括学会调整情绪认知、分散注意、接受和回避;開展积极的认知重评,激发强烈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引导关注正向情绪调节,培养积极品质;教给学生合理的人际表达与适度的情绪宣泄方法,通过设置压力管理、挫折应对等课程和团体训练提高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情商[15]。
  3.创设和营造立体化的学习支持系统和环境,进一步提升高职生的学习适应能力
  就学生个人而言,他们在学习上往往会出现困惑与迷惘,学习动力不足、态度不端正,极大的影响着学习适应水平[16]。因此,要帮助高职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其学习态度,帮助其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7]。就教师而言,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系统地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其学习能力;推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精心设计基于学生差异的专业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和评价活动。就职业院校而言,要优化教育管理服务,创建学业支持服务中心,完善对学生学业的各类支持;建立学生自主学习中心,发挥学生个体学习与朋辈互助的优势作用;建立学生一站式服务中心,把关心学生作为学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作为提升学习适应性水平的重要途径。最关键的是要建立健全咨询服务体系,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多样需求[18]。
  参 考 文 献
  [1] [13]陈建文,王滔.大学生压力事件、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J].高等教育研究,2012(10):87-94.
  [2]刘云波,耿悦.衔接模式下的高职学生适应性问题及其影响分析——基于北京市的实证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8(10):53-58.
  [3]冯廷勇,李红.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1):44-48.
  [4]王琪,洪雅兰,李素影.高职院校学生学校适应调查研究——基于区域和家庭社会经济因素差异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7):75-81.
  [5][6][7]申继亮,陈英和.中国教育心理测评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8]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5):731-745.
  [9]罗杰,周瑗,潘运,赵守盈.性别在大学生学习适应与学习倦怠关系中的调节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3(6):69-73.
  [10]樊富珉,费俊峰.青年心理健康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1]袁莉敏.乐观对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影响:情绪应对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2(6):75-80 96.
  [12]文丰安.当代大学生压力之理性审视[J].社会科学家,2009(10):63-66.
  [14]邰葆清.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学生压力应付方式影响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1):87-89.
  [15]杨玲.情绪表达与高校学生的集体行动[J].贵州社会科学,2011(6):124-126.
  [16]赵波,陆晓花.大学生压力应对与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7):36-40.
  [17]谭清方,唐慧敏.高职学生心理减压团体心理训练效果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5):86-89.
  [18]刘培军.大学生学习适应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其他文献
摘 要 开放大学是服务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办学系统是开放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当前,开放大学办学系统面临着学生数量下降、市场应对不足、办学凝聚力下降等问题。协同参与、共建共享是解决办学问题、推进办学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在此思想指导下,借用服务科学中价值共创的理念,探索开放大学办学系统的协同发展。价值共创理念下,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建立总部与部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多边关系
【本期嘉宾】  邱华栋,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16岁开始发表作品,18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集,被武汉大学中文系免试破格录取。先后担任《中华工商时报》文化版副主编、《青年文学》杂志主编、《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2015年后调任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担任副院长。在职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  著有长篇小说10多部,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描写当代北京城市生活变化的《夜晚的诺言》《白昼的躁动》《正午的供词》《花
就目前的职业教育学研究现状来看,受学术界“浮夸风”的影响,许多学者喜欢埋头于研究职业教育实践中的热点问题,而很少从理论层面对职业教育学进行反思与建构,职业教育学基础性研究与同属教育学的其他二级学科(比如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相比显得还很薄弱和滞后。研究热点问题固然很必要,但基础理论(理论问题、价值问题)的研究更不能忽视,否则,基础理论得不到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也必然失去了支撑,进而停留在
摘 要 职业教育与市场联系紧密,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是面向大众的“平民化”教育,在教育扶贫中更是发挥着“排头兵”功能。加拿大国际援助项目中,职业教育帮扶充分发挥了帮助弱势群体提高技能、改善生活环境的作用。以加拿大社区学院对口扶持巴西弱势妇女的合作项目为例,以加拿大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国际援助的实施框架为出发点,对职业教育发挥教育精准扶贫的具体路径和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加拿大职业教育国际援
摘 要 在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南洋理工学院的创新发展无疑令人瞩目。南洋理工学院主要是通过“无界化”校园文化、“教学工厂”办学理念、“无货架寿命”培训策略和“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等四大创新发展路径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应强化价值观认同,打造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引入企业真实环境,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用内培外引方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
摘 要 当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不容乐观,构建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改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迫在眉睫。基于对河北省衡水卫生学校在校生4年多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了学校主导、家庭辅助、学生参与的中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系统包括对全体新生进行一级预警性干预、对问题学生进行二级针对性干预、对重点学生进行三级治疗性干预三个层面,每一个层面都从学校、家庭和学生三个方面采取干预。系统实施前后的
中体西用与西体中用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黑格尔这一著名命题,曾引起轩然大波,保守派十分高兴,自由派义愤填膺。在中国,左右不讨好的命题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顽固派认为这种说法坏了祖宗规矩,西方的东西都是“奇技淫巧”,即使先进,也应一概摒弃不用。革命者则认为此说维护落后的体制,是改良不彻底的体现,于中国的进步没有什么帮助。  没有哪个统治者会
摘 要 通过对吉林省62所独立设置的普通高校相关数据及三大支柱产业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吉林省普通高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走向一致,但局部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协调问题,即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不同步、不匹配。其中,与第一产业相对应的专业结构,无论本科还是专科都极其薄弱;与第二产业相对应的专业结构相对薄弱,而专科更为明显;与第三产业相对应的专业整体超前,专科尤其突出。为了提高契合度,建议政府规划指导要谋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行为的变革,全球范围内教学和学习的信息技术发展得到了普遍重视。信息技术背景下,教育教学具有四方面特征:学习者参与的开放性、在线资源的生成性、学习行为的独立性、数据资源的可用性等,这些特征既适用于普通教育,亦适用于职业教育。信息技术背景下,职业教育更需要技术的渗透,职业院校学生需具备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等信息素养。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技术是基
摘 要 2020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绩效管理暂行办法》,对“双高计划”的绩效目标管理提出了明确方向性要求和具体考核办法。通过对“双高计划”绩效考核目标和具体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清晰地理解和把握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从《绩效管理办法》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重心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确定科学办学定位,打造高职类型特色,夯实专业(群)建设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