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问,从诞生到今天不过十几年的时间。1998年,美国宾州大学教授,时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的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积极心理学”概念,引起学术界轰动。
1998年开始的6年之内,有关“正面思考”的论文超过2万篇。2002年,泰勒·本·沙哈尔首次在美国哈佛大学讲授积极心理学课程。后来,学生们推选积极心理学为最受欢迎的选修课,称赞这门课程“改变了人生”。泰勒·本·沙哈尔也开始被誉为“人生导师”。2005年,英国剑桥大学“正面思考”研究中心成立。2006年,英国威灵顿公学开设“幸福课程”。
积极心理学提倡“正面情绪”和“正面思考”。那么,什么叫“正面情绪”?一位研究积极心理学的学者向大家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如此富有,为什么还不开心呢?”看来,我们的财富观出了偏差。积极心理学提出,人生的至高财富是幸福,而不是钱财和声望;而幸福是快乐、投入和意义组成的有机体(马丁·塞利格曼:《真正的幸福》)。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应该是“3H”:健康、和谐、幸福。这3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都是H。健康是我们肌体心理的内在和谐,和谐是我们社会状态的外在健康。
什么叫“正面思考”?简单来说,就是在遇到挑战或挫折的时候,产生“解决问题”的想法,并且找出方法正面迎接挑战。与“正面思考”相对立的思考方式,是“负面思考”:一遇到挫折,就被负面情绪打败;一遇到挫折,就责怪自己,责怪环境,最后选择退缩、放弃,或者报复。
研究表明,当人们遇到挫折时,能真正做到正面思考者不到10%,而这些人多数会在生活、事业上获得成功。美国做过一项对大都会人寿公司11001个员工的5年追踪调查。结果表明:正面思考者的业绩比负面思考者高88%,而负面思考者的离职率是正面思考者的3倍。
正面思考能力强的人,具有三大特质,即:能坦然面对现实;拥有“深信‘生命有其意义’的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即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人们应该不断地练习改变思路,养成正面思考的习惯。
积极心理学给人们开出了一个“幸福公式”:投入 快乐 意义=幸福。让我们认真地思考这个简洁、可爱的公式:快乐投入,实际上就是“游戏”,或如席勒说的“审美的游戏”。如果劳动、工作是我们的“快乐投入”,那它们就成为我们“审美的游戏”了。
富有意义而且获得快乐感受,这就是乐趣。泰勒·本·沙哈尔博士更是把“乐趣”看作了“幸福”:“‘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因此,还是遵循幸福公式:投入 乐趣=幸福。学习而有乐趣,工作而有乐趣,那么,我们就是幸福的。
利用积极心理学的公式,我们可以思考许多问题:只有快乐投入(游戏),而全然没有任何意义,这样的人能感到幸福吗?财富与幸福之间能划等号吗?我们最终会同意:快乐投入、建构意义,从而体现自我的社会价值,这样的人才是幸福的。
弗洛伊德认为,追求快乐是人类的本能;弗兰克认为,人类最大的动力来自对生命意义的追求。积极心理学则把他们的意见综合到了一起:如果想要一个充实而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去追求快乐和意义这两种价值。快乐无目的,是当前的价值;意义合目的,是长远的价值。无目的而合目的,就是值得欣羡的至高境界,也正是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至高财富——幸福。
1998年开始的6年之内,有关“正面思考”的论文超过2万篇。2002年,泰勒·本·沙哈尔首次在美国哈佛大学讲授积极心理学课程。后来,学生们推选积极心理学为最受欢迎的选修课,称赞这门课程“改变了人生”。泰勒·本·沙哈尔也开始被誉为“人生导师”。2005年,英国剑桥大学“正面思考”研究中心成立。2006年,英国威灵顿公学开设“幸福课程”。
积极心理学提倡“正面情绪”和“正面思考”。那么,什么叫“正面情绪”?一位研究积极心理学的学者向大家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如此富有,为什么还不开心呢?”看来,我们的财富观出了偏差。积极心理学提出,人生的至高财富是幸福,而不是钱财和声望;而幸福是快乐、投入和意义组成的有机体(马丁·塞利格曼:《真正的幸福》)。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应该是“3H”:健康、和谐、幸福。这3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都是H。健康是我们肌体心理的内在和谐,和谐是我们社会状态的外在健康。
什么叫“正面思考”?简单来说,就是在遇到挑战或挫折的时候,产生“解决问题”的想法,并且找出方法正面迎接挑战。与“正面思考”相对立的思考方式,是“负面思考”:一遇到挫折,就被负面情绪打败;一遇到挫折,就责怪自己,责怪环境,最后选择退缩、放弃,或者报复。
研究表明,当人们遇到挫折时,能真正做到正面思考者不到10%,而这些人多数会在生活、事业上获得成功。美国做过一项对大都会人寿公司11001个员工的5年追踪调查。结果表明:正面思考者的业绩比负面思考者高88%,而负面思考者的离职率是正面思考者的3倍。
正面思考能力强的人,具有三大特质,即:能坦然面对现实;拥有“深信‘生命有其意义’的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即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人们应该不断地练习改变思路,养成正面思考的习惯。
积极心理学给人们开出了一个“幸福公式”:投入 快乐 意义=幸福。让我们认真地思考这个简洁、可爱的公式:快乐投入,实际上就是“游戏”,或如席勒说的“审美的游戏”。如果劳动、工作是我们的“快乐投入”,那它们就成为我们“审美的游戏”了。
富有意义而且获得快乐感受,这就是乐趣。泰勒·本·沙哈尔博士更是把“乐趣”看作了“幸福”:“‘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因此,还是遵循幸福公式:投入 乐趣=幸福。学习而有乐趣,工作而有乐趣,那么,我们就是幸福的。
利用积极心理学的公式,我们可以思考许多问题:只有快乐投入(游戏),而全然没有任何意义,这样的人能感到幸福吗?财富与幸福之间能划等号吗?我们最终会同意:快乐投入、建构意义,从而体现自我的社会价值,这样的人才是幸福的。
弗洛伊德认为,追求快乐是人类的本能;弗兰克认为,人类最大的动力来自对生命意义的追求。积极心理学则把他们的意见综合到了一起:如果想要一个充实而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去追求快乐和意义这两种价值。快乐无目的,是当前的价值;意义合目的,是长远的价值。无目的而合目的,就是值得欣羡的至高境界,也正是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至高财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