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s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喜欢自己的授课,能够对自己所讲的知识感兴趣,但学生是否能主动地接受授课内容,授课老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方式就起了关键的作用。特别是这两年高考取消了生物的专项考试,针对中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对生物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我多年来的教学理论及实践,总结出两个方法。即:让学生发现学习生物的乐趣,在自主尝试中发现乐趣。
  关键词中学生物 学生的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1 让学生发现学习生物的乐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培养加强学生的自觉性以及对学习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学生抱着浓厚的兴趣来学习探索时,往往会乐此不彼,不再是被迫的疲于应付学习任务,而是积极地探索着未知的领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创造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学生能接受、感兴趣、爱观看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发现学习生物的乐趣。
  感情投资,激发兴趣如果学生对某个老师感兴趣的话,那么对这个老师所任教的课程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老师在平时的时间里,应该多对学生进行感情投资,利用课余时间,多深入学生的生活里,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帮忙解答他们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碰到的问题,以一个朋友,而不是作为长辈的身份来跟他们交流。也可以讲讲生物领域里的一些趣闻轶事,例如说为什么南瓜有的子房发育得比较好,一些却发育得不太好。一次性施肥量过多,为什么会导致植物烧苗等等。让学生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了解生物这门学科。这样,教师就以自己为突破点,引导学生更多的来关注、甚至喜欢上生物这门学科,从而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生动授课,激发兴趣教师可以结合生动有趣的生物演示实验或是设计比较简单的学生实验,讲述生物学史,列举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生物学现象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解释生物现象、对新问题新知识的求知欲。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想要了解问题的需要后,再让学生自学教材,他们才能专心研读,使自学获得好的效果。我们以“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这一课时为例,如果只是死板的按照书本的内容,在讲完荠菜这个例子后就直接准备继续往下讲胚乳的发育的话,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所讲内容的枯燥无趣而表情呆滞,甚至打瞌睡,使得课堂一片沉闷,毫无生气。这个时候就得马上改变一下教学方法,不再只是讲述课本上的内容,可以适当的讲一下跟这个有关的一些趣闻。例如问学生:美国有一个大富翁,就是因为采用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组织培养,从而迅速繁殖名贵的花卉而取得了成功,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学生在听到这个问题后,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一下子就给激发起来了,急切的等待着老师的继续为他们讲解。这个时候我们就顺水推舟说:其实它所依据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我们刚刚学习过的知识。受精卵是一个细胞,具有分裂能力,通过细胞的分裂、组织的分化、器官的形成发育成一个新个体,这样一来,一个具有分裂能力的体细胞,在经过诱导其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的形成后,是不是同样可以发育成为一个新个体呢?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取一个具有分裂能力的名贵花卉的体细胞,在工厂的人造环境中进行繁殖,一下子就可以繁殖出几万甚至是几十万颗名贵花卉。那个美国富翁正是利用这样的技术让使得自己的财富不断的增加,可见科学技术在现代的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这时可能就有学生这样问道:“老师,既然这样,那是否可以理解为:具有分裂能力的体细胞,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中,它是全能的,都有可能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呢?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利用这项技术,来大规模的培养食用菌呢?”这时,教师应该肯定这个学生所做出的结论,并对他的想法加以表扬。这样,一下子就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时教师接着讲后续内容,学生再也不发呆了。此外,教师也可充分利用科室的现代多媒体设备,让生动的教学影像带给学生的课题更加容易理解。例如,做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之前让学生观看对应的课程录像,对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实验操作过程就会一目了然,做起这个实验生动有趣,兴趣非常大。
  结合实际,激发兴趣离开了现实中的实践,而一味空谈课本的理论知识,只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趣。所以在施教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起来,理论来自实践,学习过程中再引导学生从理论回到实践中去,这样,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有着很大的帮助。多提出一些生产实践中的例子,能够让学生对课本里的理论知识有着更高一层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得他们对生物的学习产生更加强烈的兴趣,始终能保持着对知识求知的欲望。
  2 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发现乐趣
  告别小学老师手把手的教学方式后,初中生的自学能力就尤为重要,如何让学生如何学会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学会自习,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
  分组讨论,激发兴趣在课堂上分发自学提纲,也就是分解后的学习目标,由学生自学提纲,独自阅读(下转第184页)(上接第182页)教材,或者是以三四个人一个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老师再做点拨,对学生自习中碰到的问题,诱发启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介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影响》这一节时,在讲解完课本的基本理论后,可先简单的将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思考或者讨论:具体说出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举例说出一些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认同保护生物的观点等一些简单的思考题目。接着就根据班里实际情况,每3—5个人一组,进行十分钟的讨论。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肯定会提出很多的例子以及疑问,教师就得在这个讨论过程中认真听取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及时的给予纠正及讲解,注意引导学生要紧扣题目来进行讨论。对于个别学生提出了超出课材教学要求的问题,既要及时的肯定学生提问问题的深度,对学生进行褒奖,又要指导他们在课外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以扩宽自己的知识层面。当然了,也得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讨论,让学生们各抒己见,积极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等学生讨论得差不多时,教师要做一个最后的总结,在充分听取学生的问题例子以后,针对普遍的问题,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整理。这种教学方法有个好处,就是使学生能够在理解自己问题的同时,也能广泛的接受到其他同学的问题意见。
  让学生接触教学模型,激发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往往会涉及到一些学生平常比较少接触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常常觉得概念模糊,无法理解,难以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模型教具,使学生对知识领悟得更直接透彻。例如讲DNA分子的空间结构这一课时时,用模型教学,在学生中传递模型,让学生轮流近距离观察模型,触摸模型,在过程当中有疑惑的时候,学生更有欲望及时提出来,教师应及时生动地向学生讲解,这样学生很容易领悟双螺旋结构是怎样的概念;再例如讲叶的形态这一课时,将学生带到生物园地去一边观看不同植物的叶子,一边听教师讲解,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总之,对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来学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最主要还是在于教师能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遵循教学理论规律和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理论机智和教学理论的艺术之美,将使生物教学理论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两者的和谐统一。
其他文献
关键词:三步九法;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6-0043-02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累及颈神经根,临床上以颈肩放射痛为主要症状。其患病率较高达64.52%以上。颈椎病的保守治疗方法以推拿效果显著,笔者采用的三步九法是借鉴目前国内各家之长,结合维医手法而创立的治疗手法,经过临床验证,在治
目的研究人工栽培菊苣根水提取物的降压、利尿作用。方法将长白山地区栽植菊苣根干燥粉碎,用水提取,并制成注射液,观察给药前后家兔的血压和尿液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菊苣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