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构建高效生物课堂有很多方法,本文从激发学生兴趣、动手实验、尊重学生这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高效生物课堂 兴趣 实验 师生关系
  课堂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课堂效率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有效掌握。生物课堂与其他课堂相比有自己的特点,下面笔者就如何构建高效生物课堂谈谈看法。
  1.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学习成绩就不会好,更不要奢谈让他们掌握技能了。因此,老师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打造高效生物课堂。
  1.1善于利用生物科学史吸引学生。生物学在其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伴随着许许多多对生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的成长。他们的成长无不充满艰辛,能让学生领略科学家的超人智慧和不畏艰难险阻、勇攀科学高峰的可贵精神。而且生物学发展史中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和数不胜数的发明创造,这是非常好的吸引学生的事例。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素材,灵活穿插。例如,英国乡村医生詹纳在思考“牛痘与天花有没有关系?”这一问题时,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最终在人的身上种牛痘获得了预防天花的实验成功。笔者在教材提供的内容基础上又查阅了相关资料,丰富了教材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学生听了非常感兴趣,一方面深深地敬佩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敬佩詹纳作为医生的那颗仁爱之心。
  1.2以生物学的“美”吸引学生。生物学科中蕴含着许多独特的“美”,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美”。比如形态之美,松树的树形像宝塔,被人们用做了园林道路绿化。又如色彩之美,人们都喜爱在家里种几种不同颜色的花,让人赏心悦目;在公园里,园丁们根据花的色彩摆拼出许多漂亮的图案,给人以美感;闲暇之余,人们都喜欢外出旅游,遍访名山大川。试想如果没有了这些色彩丰富的植物覆盖在山川表面,那么山川会变成什么样,又有多少人愿意去看呢?许多动物有着漂亮的羽毛和皮毛,人们利用它们制作了时尚的衣物,美化了生活。再如运动之美,许多动物在运动、捕食时会展示出高超的运动技能和娴熟的捕食技巧。比如老鹰从高空高速俯冲向水面,抓起一条大鱼,随即又展翅高飞而走,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也是一种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是人的本能,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需要向学生介绍一些生物学中的“美”,让他们感受“美”、欣赏“美”,以“美”激情,以“美”促“学”。
  1.3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吸引学生。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自然学科,许多知识就蕴藏于其中。很多生活中的事本身就是一个个非常有趣的生物学实例,比如在讲微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时,笔者就举了制作黄豆酱的例子。由于我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每到夏天,许多学生家里都会制作黄豆酱。不少学生是亲眼看到家人是如何制作的,有的还参与了制作。举这样的例子,学生是感兴趣的,是有着实实在在的体验的。换句话说,课堂与他们是有“共同语言”的。如此就自然而然地调动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课堂效率的提高便水到渠成了。
  2.重视实验,以“动”促“学”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教育部在新的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学校要重视实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校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不少实验没有做,以讲实验为主,这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一些学生看到课本有实验却没有安排做,对空口讲实验的学习产生厌倦。笔者在平时教学中看到:即使是平时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到了实验课上,也喜欢动动手,变得精神许多,乐于听课。这充分说明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重要。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以“动”促“学”,以实验为基础,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尊重每一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在知识上与教师存在较大的认知差距,在年龄上与教师存在天然的代沟,这是现实存在,我们要想办法缩短这些差距,寻找能联系师生的桥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尊重就是这个桥梁。尊重是人与人交往最基本原则。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时刻注意与学生的平等交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即便他们犯了错误,处理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尊重,自然听得仔细、学得认真。
  对于如何构建高效生物课堂,每位同仁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探索、研究,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守菊.走进课堂教学深处:回归人文.中学生物教学,2013,(1-2):12-13.
  [2]关立信,王立彬,范青岩.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3.
其他文献
物理课程的生活化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让物理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有效地融合起来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真正联系起来,将知识放在生活背景中学习,使物理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对社会,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阐述。  一、运用物理
摘 要: 自2008年河南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作者在近五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产生了一些困惑,通过对这些困惑的思考,发现了导致生物教学出现“课时少,效果差”的问题之所在,并探索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  自2008年河南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已经教授新教材将近五年时间。在这近五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和同行产生了一些困惑。  (一)新教
摘 要: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探究以人的生命为本,以人的生命活动思想发展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教育理念的教育,是生命润泽生命的教育,是师生用生命激励生命、智慧点燃智慧、心灵感动心灵的教育,是师生互相尊重、彼此激励的教育,是人与人、人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本文对生命教育的内涵、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及生命教育中的生存教育进行了分析探究。  关
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后三节的基础。教材的编写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规律。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压强的概念和用压强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理解压强概念除了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跟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外,要让学生认识到能直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即压强。我在这节课的教
摘 要: 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分析在高一生物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等学习能力。  关键词: 高一生物教学 学习能力 培养方法  高一学生刚结束初中生活进入高中,在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上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适应期。高中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任。大多数学生不能主动学习,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高一
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提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以自己为主体,而应当贯彻实施现在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和终生学习打基础的新型的教学方法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全身性出血和高死亡率为特征。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