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监测及水利工程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来源 :新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l_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土保持监测是重要的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是通过多种方式监测和评估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危害、强度、影响范围及防治效果。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扩张,人口数量的增加,对农用地的开垦力度不断加大,土壤侵蚀程度也正逐步加深。土壤侵蚀制约着各地区生态、农业、工业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生产力下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备受人类关注。
  1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监测可以准确测量和评价水土流失情况,为水土流失防治、监督和管理决策提供超前、主动的服务。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渣较多,挖开的面积多而分散,水土流失现象严重,通过监测准确、及时的掌握水利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情况,协调水土保持工程与水利工程的建设进度,优化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对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1 水土保持监测内容
  按照《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要求水利工程建设区从水土流失因子监测、水土流失状况监测、水土流失危害监测、水土保持防治效果四方面进行监测。(1)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包括水利工程建设地区的雨量、林草、地貌等。(2)水土流失状况监测:调查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状况、分布位置及侵蚀形式等。(3)水土流失危害监测: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大量废弃土、渣,对工程本身及周边地区的危害及影响。(4)水土保持防治效果监测:主要是对水利工程建设中新增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及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质量进行监测。
  1.2 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要求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水土保持行业的规程、规范主要以指导性为主,应结合实际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法,在制定时应考虑到在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土壤侵蚀情况,我国虽开展土壤侵蚀观测时间相对较长,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时间较短,现有的水土保持监测人员技术水平不一,影响行业规程规范发挥作用。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應对参与水土保持监测人员的行业技术规范的了解程度和现场经验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缺少针对性,目前在现有的水土保持监测方法中,缺少具有针对性的土壤侵蚀观测方法,导致对许多问题尚未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无法得出准确的土壤侵蚀量和土壤侵蚀问题。
  2 土壤侵蚀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土壤的侵蚀强度与当地的地形条件、植被覆盖等因素有关,是开发建设水土监测中的一项重要观测内容。掌握土壤侵蚀的分布情况、分布强度,更有利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对更好的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2.1 坡度对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的影响
  坡度是影响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降雨入渗量、地表滞水能力、降雨径流量、径流深度、径流流速和径流切应力等指标产生直接影响。李永红等通过模拟放水冲刷试验,研究了工程堆积体坡度对坡面径流水动力参数的影响,发现坡面径流流速与坡度呈正相关关系,坡度对径流流速的影响明显大于流量。
  2.2 砾石含量对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的影响
  砾石具有形状不均匀、离散程度大、有机质缺乏等特征,一方面砾石的光滑表面和较差的透水性促进了坡面径流的汇聚;另一方面砾石的不均匀分布或内嵌于坡面增加了坡面粗糙度,提升了坡面径流流动阻力。在两者共同作用下,砾石含量对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的影响较复杂。
  2.3 工程堆积体坡长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工程堆积体坡长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坡长直接影响坡面径流、泥沙运移和侵蚀形态动态变化过程,从而间接影响径流能量的沿程变化规律和径流挟沙能力。邓利强等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发现径流率和土壤剥蚀率与坡长紧密相关,随着坡长增加,细沟数量和径流率均呈现增加趋势,而土壤剥蚀率与坡长不呈线性关系。
  完成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后,应实行规范中提出的水土保持防治要求,根据各施工地区的环境特点恢复水土保持措施和植物保护措施,最大限度上改善水土流失问题,因地制宜的布设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发生土壤侵蚀,改善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
其他文献
近年来,彰武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主席的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秉承“要生存、先治沙”的理念,大力实施防沙治沙生态工程,成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腔镜穿孔缝合术围术期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2—2020-07在汝州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穿孔缝合术治疗的5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
近些年,用生物碳对土壤进行改良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国际生物碳联盟将生物碳定义为在缺氧环境中的一种通过热裂解得到的固体材料。生物碳有很多优良特性例如:含碳量高、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丰富、PH高、具有较强的氧离子交换能力及理化性质稳定等,目前已成为农业、林业、环境及能源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由生物体高温碳化所得到的产物—生物碳,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得到生产原料,例如动物粪便、
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农业绿色发展的前提是要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有效防治。本文阐释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难点,剖析了农业面源污染存在的问题,认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脱贫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本文简要阐述了发展农村经济推动脱贫攻坚的必要性,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数字经济助力脱贫攻坚、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等四方面分析发展农村经济助力脱贫攻坚的具体措施,争取从根源上解决农村贫困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农村经济;脱贫攻坚;精准扶贫;集体经济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各级组织牵头,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旗帜作用,积极整合多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农副产品作为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基础物质之一,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饮食安全,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我国绿色农业发展水平以及农民的发展生存。虽然目前饮食安全是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且受到了消费人群的普遍关注,但是各类农产品安全事件仍然层出不穷,引起了公共和社会的关注。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1.1 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  目前,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的过程中,其
摘要:设施农业改革了传统农业运行模式,它可在人工管理模式的支持下创造适合植物生存的自然条件,打造一个安全的生态空间。运用设施农业气象预报技术可为农产品产量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持,进而巩固农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文章就设施农业气象预报的必要性及实践要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设施农业;气象预报;必要性  盘锦地区设施农业的面积超过50万亩,主要生产黄瓜、番茄、甜瓜、草莓、叶菜等作物,且已经取得了一定规模
摘要: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 ”的信息化时代,社会节奏加快、效率变高、生活更加便捷。农业经济作为我国国家重要产业之一,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基于此,在当前“互联网 ”时代下,我国农业产业,需要充分结合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优势,创新发展,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构建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拓宽“互联网 ”农业销售渠道,扩大农业经济市场,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经营与发展。本文对“互联网
摘要: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经济发展关乎农民民生问题,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发展,且农业经济发展与政府行为息息相关。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主要探讨国内基于经济规律下农业经济活动开展背后政府行为对其的影响,分别从产权制度、价格体制以及优惠政策等方面展开研究,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新形势下国内农业经济活动政府行为的优化策略,以期能够顺应经济规律,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全新活力。  关键词:农业经济;经济
摘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下,我国对天然林的保护力度逐渐加强,通过设置保护工程区,采取封山禁牧的方式,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林得到了修復,提升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对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在天然林保护区封山禁牧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并探究了封山禁牧的效果。  关键词:封山禁牧;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策略  1 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的封山禁牧现状  虽然提出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