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期我校在高一年级开设了“英文名篇、名著欣赏”校本课程课。它作为课堂的有益补充,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一、开发“英文原著欣赏校本课程”的理论依据
1.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在“内容标准”第一部分语言技能中对“读”的技能从六到九级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如识别不同文体、分析句子长短句结构、获取信息、理解不同观点、阅读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阅读适合的报刊杂志以及发展阅读策略等要求。在英语阅读量上,特别提到除教材以外,六、七、八级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8万词、23万词和30万词以上,九级要求读一般的英语报刊杂志和英文原著,利用网络媒体获取和处理信息。应该说英语新课标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如果要顺利完成新课标的英语阅读要求,必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补充阅读材料。
2.是自主学习的要求。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能够独立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并且能够做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把握自己的学习进程的能力。通过开设英文名篇、名著欣赏,学生通过课后自主安排时间完成名篇、名著的阅读,无疑是对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
二、达成的目标
选择开发“英文原著欣赏校本课程”,旨在达到以下的课程目标:
首先能提高英语技能,增加语言知识,改进英语阅读策略,完成英语阅读教学目标。
其次,文学作品中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容易激发起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第三,优秀的文学作品富有教育因素,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具有文化视野。学生通过深入阅读,能尊重异国文化,形成国际视野,还可以用英语比较祖国文化,具有较强的祖国意识。学生通过处理学习中的困难,学会合作学习和沟通技巧,发展学生个性。
三、“英文原著欣赏校本课程”设置与成果
本学期我对众多的英文名篇、名著进行了筛选,最后确定了如下几篇:莎士比亚的The merchant of Venice, Mark Train的The Million Pound Note,和The Adventure of Tom Sawyer,Austin的Pride and Prejudice.这些节选的小说故事性强,适合学生课后表演。
通过认真的实施,该校本课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永恒主题。莎士比亚的The merchant of Venice是一部喜剧作品。课前经过学生的预习材料,对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课上对人物用Powerpoint进行了介绍,我拿出了一些剧照,让学生辨认其中的人物。学生由于认出其中有我便更有了浓厚的兴趣。我告诉他们,学完后我们也可以表演,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之后让学生欣赏电影The merchant of Venice中的法庭上的该片段。在笑声中,学生认识了一个又一个人物。之后,让学生课堂上自由组合,进行对话,模仿人物的语音音调,并尽可能的进入角色。第二课时,让学生准备道具,登台表演。我在旁欣赏,并拍照。学生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Mark Train的The Million Pound Note也是喜剧。所给材料是发生在裁缝店的故事。为了给学生有更多的了解,我播放了开头的电影,并且不断的让学生推测下面会发生的故事。比如说当Adams要捡地上的半边梨的片段,让学生评价他的性格;在Adams走进餐馆后让学生推断后面会发生什么。有学生说他会被赶出来。因为在电影中Adams确实是个穷光蛋。我附和说:一起看看他是如何挨揍的吧!结果当Adams拿出那张百万英镑的钞票时,所有的人都惊呆了。他吃饭免费。我又暂停了一下,又问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让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思维,不仅提高了积极性,同时对学生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提高。
3.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让他们读喜欢的故事,学生明显感到阅读起来带劲,而且理解的更容易。
4.培养了学生阅读英文小说的习惯。有许多学生说原来对阅读英文小说觉得是遥不可及的事,但自从上了校本课程后,发现阅读英文小说是很有趣的事情。我也鼓励学生课后多读一些故事。
四、两点的思考
1.英文原著欣赏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通过开设这样的校本课程,我感受到学生喜欢这样的课程,他们不仅增长了知识,同时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2.学生平时阅读的贫乏。通过课后的交流,学生很少花时间去阅读英文小说。一则时间紧张,二则有畏难情绪,三则没有这样的氛围。我认为,英语作为语言学科,在基础年级阶段要尽量地让学生去多读多看,这不仅是高考的需要,同时也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由于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
一、开发“英文原著欣赏校本课程”的理论依据
1.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在“内容标准”第一部分语言技能中对“读”的技能从六到九级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如识别不同文体、分析句子长短句结构、获取信息、理解不同观点、阅读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阅读适合的报刊杂志以及发展阅读策略等要求。在英语阅读量上,特别提到除教材以外,六、七、八级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8万词、23万词和30万词以上,九级要求读一般的英语报刊杂志和英文原著,利用网络媒体获取和处理信息。应该说英语新课标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如果要顺利完成新课标的英语阅读要求,必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补充阅读材料。
2.是自主学习的要求。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能够独立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并且能够做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把握自己的学习进程的能力。通过开设英文名篇、名著欣赏,学生通过课后自主安排时间完成名篇、名著的阅读,无疑是对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
二、达成的目标
选择开发“英文原著欣赏校本课程”,旨在达到以下的课程目标:
首先能提高英语技能,增加语言知识,改进英语阅读策略,完成英语阅读教学目标。
其次,文学作品中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容易激发起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第三,优秀的文学作品富有教育因素,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具有文化视野。学生通过深入阅读,能尊重异国文化,形成国际视野,还可以用英语比较祖国文化,具有较强的祖国意识。学生通过处理学习中的困难,学会合作学习和沟通技巧,发展学生个性。
三、“英文原著欣赏校本课程”设置与成果
本学期我对众多的英文名篇、名著进行了筛选,最后确定了如下几篇:莎士比亚的The merchant of Venice, Mark Train的The Million Pound Note,和The Adventure of Tom Sawyer,Austin的Pride and Prejudice.这些节选的小说故事性强,适合学生课后表演。
通过认真的实施,该校本课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永恒主题。莎士比亚的The merchant of Venice是一部喜剧作品。课前经过学生的预习材料,对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课上对人物用Powerpoint进行了介绍,我拿出了一些剧照,让学生辨认其中的人物。学生由于认出其中有我便更有了浓厚的兴趣。我告诉他们,学完后我们也可以表演,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之后让学生欣赏电影The merchant of Venice中的法庭上的该片段。在笑声中,学生认识了一个又一个人物。之后,让学生课堂上自由组合,进行对话,模仿人物的语音音调,并尽可能的进入角色。第二课时,让学生准备道具,登台表演。我在旁欣赏,并拍照。学生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Mark Train的The Million Pound Note也是喜剧。所给材料是发生在裁缝店的故事。为了给学生有更多的了解,我播放了开头的电影,并且不断的让学生推测下面会发生的故事。比如说当Adams要捡地上的半边梨的片段,让学生评价他的性格;在Adams走进餐馆后让学生推断后面会发生什么。有学生说他会被赶出来。因为在电影中Adams确实是个穷光蛋。我附和说:一起看看他是如何挨揍的吧!结果当Adams拿出那张百万英镑的钞票时,所有的人都惊呆了。他吃饭免费。我又暂停了一下,又问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让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思维,不仅提高了积极性,同时对学生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提高。
3.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让他们读喜欢的故事,学生明显感到阅读起来带劲,而且理解的更容易。
4.培养了学生阅读英文小说的习惯。有许多学生说原来对阅读英文小说觉得是遥不可及的事,但自从上了校本课程后,发现阅读英文小说是很有趣的事情。我也鼓励学生课后多读一些故事。
四、两点的思考
1.英文原著欣赏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通过开设这样的校本课程,我感受到学生喜欢这样的课程,他们不仅增长了知识,同时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2.学生平时阅读的贫乏。通过课后的交流,学生很少花时间去阅读英文小说。一则时间紧张,二则有畏难情绪,三则没有这样的氛围。我认为,英语作为语言学科,在基础年级阶段要尽量地让学生去多读多看,这不仅是高考的需要,同时也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由于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