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iao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古诗词教学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古诗词具有一定抽象性,并且有些文字比较晦涩难懂,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阻碍,而情境教学法则能够有效改变这一情况,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都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情境教学法;教学策略
  一、 引言
  在现今的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当中,融入了许多的古诗词,其大多都为景物描写、借景抒情或者情境交融,内容和情感都是十分丰富且具有美感的。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限制,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往往仅靠死记硬背,无法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这就给古诗教学带来了一定阻碍。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抓住古诗的特点,引起学生与古代诗人的共鸣,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情境教学法的概念及作用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指教师通过游戏、语言和实物等方法来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再通过引导来让学生进入这一情境当中,从而可以获得更加真实的情感体验,以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目的。在现代化的教学体系当中,情境教学法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情境教学法的作用
  由于古诗词知识比较抽象,就小学生而言,在学习的时候会比较吃力,且需要一定的逻辑能力,那么教师如果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非常容易导致小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提升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受到启发,在身临其境中提升自我的情感需求,达到与古代诗人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了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 情境教学法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直观展示,再现情境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发展的重要阶段,但由于经历的事物比较少,那么他们在面对一些抽象事物时,可能就会出现比较难以理解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开展古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古诗当中的一些事物直接展示给学生,将其中的情境还原再现给学生,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古诗所描述的内容,并且可以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的概念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图画或者是黑板上的简笔画,还包括网络当中的影视资料、动画和照片等等,这些丰富的资源都可以应用到教学当中来,将古诗词所描述的意向直观地再现出来,使原本枯燥单调的文字转换成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文本当中的意境,便于理解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杜甫的《登高》一课时,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地将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展现出来,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一幅幅图画,将作者所描述的秋天季节的特色以及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象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再引导学生观看一幅图片:一个两鬓斑白、留着长长胡须的老人,独自一人站在高处,眺望着远方,神情也比较恍惚。就是如此一个简单的图片,能够更加形象地将杜甫当时的情境勾勒出來。最后,教师可以继续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我们都已经读过这首诗,并且看过这幅图片了,那你们觉得这首诗所描绘的场景与图片是否一致呢?是否符合杜甫当时的形象呢,画面为什么会有悲凉的感觉?如果让你继续为这幅图片添加意象元素,你认为应该再添加一些什么呢?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之下,学生可以很好地将画面与古诗融合在一起,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由此可见,使用直观的情景再现方法,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再通过科学的引导,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拉近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反复吟诵,感受场景
  读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而反复的诵读则能够加深阅读的印象,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读书并且是大声地朗读是在这个阶段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础能力。因此,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大声地反复吟诵古诗词,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快速地进入古诗情境当中去,还能够让学生更加细腻地体会到古诗当中所蕴含的氛围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对学生的古诗学习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学《静夜思》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然后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需要严格把控重音、停顿、语调、节奏和语气等技法,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李白的心理变化,可以发现这首诗整体的情调都是缓慢忧伤且带有淡淡的思想之情的。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激发出学生的诵读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缓慢、低沉地朗诵这首诗,通过反复的朗读即便之后,学生就会仿佛进入作者的世界当中去,似乎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因为思念亲人和家乡而夜不能寐的情感。由此可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学习的古诗词进行反复诵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古诗的场景,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的思想情感,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角色扮演,移情入境
  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当中去,教师可以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将古诗改编成剧本,然后再让他们来做小演员,当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古诗中的人物时,便会尽可能地去体验所见所闻所感,从而更加快速地进入角色当中去,从而体验古诗索要表达的情感,这对学生的古诗学习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讲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这首古诗改编成一个完整的剧本,然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排练,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的学生演得更好,具体表演情境如下:
  旁白:在得知好朋友孟浩然将要去往扬州,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设宴践行。   李白:好兄弟,你马上就要离开这里了,我十分舍不得你走。
  孟浩然:李白兄,我这一走,咱们两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再见了。
  ……
  李白站在江边看着孟浩然的船逐渐远去,此时他思绪万千,一时悲上心头,便有感而吟诵出千古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由此可见,教师让学生将古诗的内容改编成剧本,但值得注意的是,剧本的改编必须要符合古诗的思路和情感,不能够只是盲目地为了追求热闹而故意夸大情节,这是不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的。将古诗改编成剧本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新鲜的,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表演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对古诗当中的情感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
  (四)走进自然,身临其境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自身天性的限制,他们可能很难与古诗词产生共鸣,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少有兴趣,那么就必须要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小学生这一阶段的身心特点来看,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的,而从语文学科的深层次来看,其实就是对大自然语言的表达,那么只有学生用心去观察和发现,就可以在自己的身边找到书本上的知识。因此,教师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带着欣喜与求知的心情去欣赏与课本中相对应的景色,这样的古诗词学习就不再是有距离感的,能够让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宿新市徐公店》一课时,里面有一个场景就是有一名儿童追着蝴蝶跑的情境,那么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到学校的花园当中,去大自然当中体会这首诗所描述的真实场景,然后教师再从一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理解当时的环境与作者的真实情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也可以很快地明白这两句诗所代表的意境,再加上学生的亲眼所见,理解起来就更加容易了。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真实地置身于情境当中去,从而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五)品词析句,领悟意蕴
  对于古诗词来说,其中蕴含着无穷的意境,但是这些无穷的意境却是通过有限的语言所表达出来的。因此,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就需要教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抓住某些关键词语,然后再通过仔细分析来体会整首古诗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领悟其中的意蕴。
  例如,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朗读,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通过朗读所体会到的内容。然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发现其中有“一水间”“又绿”“照我还”这几个词语,谁能说一说这几个词想要表达的情感呢?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抓住这几个关键词再来反复品析,通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之情,虽然诗人离自己的家乡只隔着一条江水,但自己却没有办法回家,这个“又”字表达了作者的迫切和无奈。由此可见,教师通过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来对古诗进行反复赏析,可以更加有效地领悟到诗人的思想情感,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对学生的古诗学习也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古诗教学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能够提高古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古诗内容巧妙地设置情境,从而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真实情境,提升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17(8):32-33.
  [2]王柏子.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快乐阅读,2015(92):57-58.
  [3]丁芳.开发二十四节气资源,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小学高年级二十四节气语文综合性学习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8(27):52-54.
  [4]徐凤嫒.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外语文,2018(10).
  作者简介:王雅玲,福建省石狮市,福建省石狮市第七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标的明确指示中,强调了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的重要要求: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具备优良的品质。阅读和习作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两者之间的特点和学习规律总结了一些观点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作;整合教学  一、 引言  在以往的教学课程中,语文的讲课方式是把阅读和习作分门别类地来开展教学的。这导致了学生的目光只定格于
摘 要:當前初中语文教学,就古诗词教学来说,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停留在字词本意的梳理和修辞艺术手法的分析。在古诗词教学当中,初中语文教师为了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都会采取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所以说,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创新古诗词教学方法,促进初中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高效  以汉语言为基础的古诗词,不
摘 要:将分层教学法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充分体现出现代化“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知识、能力、素养语文教学目标更好达成。文章联系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意义,从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五个层面着手,提出几点有效分层教学法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教学法;运用意义;具体策略;探讨  一、 引言  在现代教育事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语文终身学习能力、文学素养的核心内容,也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结构特点,借助教材内容与课外拓展知识,运用创设语文学习情境等方法,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逻辑、文学鉴赏以及文化传承等
摘 要:教师对于教育哲学的意识和认知对其实际的教学手段和方式、风格等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和影响。基于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哲学以经验主义、现实主义为主导,受理想主义影响等特点,需要从学校和教师自身出发培养教师的教育哲学意识,推动其教育哲学的转变和完善,促使其在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育哲学  一、 引言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其教学效果不仅影响着小
摘 要:诗歌和散文是中华文化后花园中最重要要的两朵艺术奇葩,古人抒情、言志、记事,乃至交际都离不开这两种文体;到了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诗歌散文逐年增加,选材上重文学,重文化,重经典。  高中古代诗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思考的能力,帮我们树立远大的志向,具有高尚的人文情怀和家国情怀,崇高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有效性  《中国古代
摘 要:在教育与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理念和侧重点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时至今日,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为新形势下的学校教育做出了战略性指向和战术性指导。换句话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根本目的和主要职责,是开展各类学科活动的“指南针”和“风向标”。作为“母语”学科和应用型学科,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倍受社会上下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初
摘 要: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小班额教学已经成了教育中的重点。借助小班化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小组与个性化教育的融合,同时也可以利用有限的教育时间与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基于此,文章针对农村小学语文小班教学方法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小班教学方法  一、 引言  开展小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对现有教育资源的优化处理,整合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但是在部分农村小
摘 要: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阅读教学是极其重要的内容,教师需要对其教学活动进行合理优化,在开展具体教学工作时,科学应用“少教多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确保学生更为高效地参与教学过程,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文章首先分析“少教多学”模式的应用优势,然后综合探究其具体应用策略,分别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课堂引导、总结归纳、教学情境、小组讨论六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