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检测三例21部分三体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huibu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3例21部分三体病例进行检测和分析,明确其重复片段的大小,探讨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

方法

应用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对病例进行检测。

结果

SNP array检测提示3例患者以及其中1例患者的母亲存在21号染色体部分重复,重复的位置和大小不一。例1的21q22.11q22.3区存在12.35 Mb的重复,涉及唐氏综合征关键区,为新发突变;例2的9p24.3p13.3区存在35.32 Mb的重复合并21q11.2q21.3区14.42 Mb的重复。其中9号染色体的重复包含9p部分三体综合征的关键区,但21号染色体的重复未包含唐氏综合征关键区,且继承自其母亲;例3的21q11.2q21.1区存在4.17 Mb的4倍重复,未包含唐氏综合征关键区,且为嵌合体,其母亲的21q11.2q21.1区存在4.17 Mb的3倍重复,亦为嵌合体。

结论

21部分三体有多种形式,临床表型异质性较大。联合应用多种检测技术尤其是SNP array对于诊断21部分三体、明确基因型和表型的对应关系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 鉴定1例Vel血型基因SMIM1的个体突变情况,并对其家系进行调查和基因分析,以期找到罕见的纯合缺失即Vel阴性(Vel-)的突变个体。方法 根据Vel-产生的分子机制分别设计可特异扩增野生型和缺失突变SMIM1序列的引物,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检测样本的基因型,通过DNA测序分析确证基因型,并开展家系调查和基因分析。结果 PCR-SSP和DNA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Vel血型基因SMIM1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 应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412例初诊AML患者FLT3-ITD、NPM1、CEBPA、c-KIT、DNMT3A和ND4等基因的突变情况,同时分析其染色体核型,分析不同的基因及染色体突变患者的预后。结果 在412例患者中,FLT3-ITD、NPM1、CEBPA、c-KIT、D
目的探讨传统细胞遗传学技术联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识别X染色体着丝粒变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例胎儿及其父母行染色体核型分析、C显带、FISH检测,再应用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对胎儿进行全基因组检测,以排除基因亚显微突变胎儿的可能性。结果胎儿父母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胎儿母亲C显带为一条X染色体着丝粒不着色,FISH
目的 对1个Ⅱ型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CDA)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突变及表型分析。方法 应用目标序列捕获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对1例CDA Ⅱ型患者SEC23B基因的外显子及侧翼区进行测序,在确定先证者的致病基因型后,应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同时检测患者直系亲属的基因型,并用MutationTaster与PolyPhe
目的 应用产前BACs-on-Beads™(BoBs)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 SNP-array)鉴定1例胎儿标记染色体。方法 对1例产前BoBs检测提示存在18号染色体部分重复、羊水核型分析证实其携带额外标记染色体的胎儿进行SNP-array分析。结果 BoBs检测提示胎儿染色体18p11.32和18p11.21区存
目的通过分析4例羊水染色体核型异常胎儿的分子核型,探讨染色体微阵列芯片(chromosome microarray,CMA)对于鉴定胎儿染色体复杂重排的意义。方法常规检测胎儿双亲的染色体,并对4例核型异常但无法确定断裂点的胎儿DNA样本进行CMA扫描,用计算机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4例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胎儿中有3例双亲之一具有染色体异常,1例双亲染色体正常;4例胎儿CMA检测结果均显示有重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