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媒体带来了当代青少年阅读的全新变革,在为青少年阅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应加强对青少年新媒体阅读的引导,让青少年在全媒体阅读中感受阅读的快乐。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阅读;影响
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台式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新媒体的出现使人们不局限于书本或报纸等传统媒体的阅读方式,可以从电脑或手机上了解到更多、更新鲜的信息。“在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不断受到阅读媒介变化的影响而改变自身的阅读方式。”据2016年4月18日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年龄越小的群体,手机阅读接触率越高……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19本,较2014年减少1.26本。不仅如此,青少年的阅读环境、阅读习惯乃至道德观念、学习行为、生活趣味都因此而改变。
一、新媒体带来了当代青少年阅读的全新变革
1.新媒体让当代青少年阅读更加便利、省时
在信息时代,新媒体的快速、便捷性为信息的传播搭建了一座桥梁。具有超文本、超链接功能的新媒体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且新媒体平台的信息检索十分迅速,“既可以选取和查阅相关信息,也可以通过相关软件对其进行编辑处理和加工使用,为青少年更大范围和更加时效的信息检索与查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以阅读为主题的微信公共订阅号定期进行好书推送,为广大青少年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提供了方便。
2.新媒体深化了青少年对阅读文本的理解
新媒体作为融媒体,其信息传播杂糅了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等元素,广大青少年通过新媒体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立体的形象、动听的声音以及动感的韵律节拍,在逼真完整的故事情节中更加深刻、全面地感悟文本传递的信息内容。青少年通过新媒体阅读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新媒体阅读深化了青少年对知识的理解。
3.新媒体使青少年阅读的形式变得多元
传统的青少年阅读形式以纸质版书籍、报刊等为媒介,以视觉上的“看”为主要形式。随着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新媒体为载体平台的电子书、有声书成为可供青少年选择的新型的阅读方式。“据统计,目前国内有200多家听书网站,近200款有声听书类App,一些电子书阅读软件也添加了听書功能。”在新兴媒介中,青少年对阅读文本可动用多感官进行听、说、读、看,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
4.新媒体使青少年阅读由单向变成双向
互动性是新媒体的优势之一。在新媒体阅读中,青少年突破了传统纸质阅读点对点的单向运动模式,随时随地将自己阅读的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QQ空间,或直接参与创作,通过博客发帖、微博点评等表达自己的心声,并积极参与网友互动,既实现了知识的共享,又展现了自我。
二、新媒体作为“双刃剑” 给青少年阅读带来负面效应
1.长时间的新媒体阅读会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自制力较弱,难以在阅读过程中严格把控休息时间。新媒体作为数字阅读的载体,会形成微弱的电磁场,长期接触会造成青少年视力的快速下降,引发面部皮疹、白内障、颈腰椎病等,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2.新媒体阅读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首先,新媒体的开放性给非健康信息传播提供了有利环境。青少年处在身心尚未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差,而模仿力又很强的时期。移动互联网络中的信息内容庞杂、良莠不齐,一些包含惊悚、恐怖、暴力、色情信息扰乱青少年的视线,降低其阅读品味,冲击其道德底线,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其次,长时间的新媒体阅读可能使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缺少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性格变得更加孤僻,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近期发生的“湖北网瘾少年绑架12岁玩伴勒索20万元”“网瘾少年杀害母亲,被判有期徒刑十年”等都是鲜活的案例。
3.功利化阅读成为青少年阅读的主流形态
青少年阅读需要往往由兴趣所致,常常选择休闲类、言情类、穿越类小说、漫画或与当下考试有关系的阅读内容。他们热衷于移动互联网微影像、声音、图片带来的感官刺激,常常为新媒体的娱乐性、游戏性所吸引,缺乏对经典作品阅读与思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碎片化的阅读缺少信息的整理与知识树的建构,使青少年很少思考阅读文本的深层次内容,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缩小了其想象的空间。“广大青少年正处于学习和思维发展的黄金阶段,不加节制的新媒体阅读,其长远危害不容小觑。”
三、加强青少年新媒体阅读引导的对策
1.净化网络环境,营造青少年新媒体阅读的良好氛围
国家要提高青少年新媒体阅读意识,把青少年新媒体阅读同步到国家整体发展层面上来。政府要加大对网络环境的管理力度,出台相关法律政策,净化网络环境。建立完整的新媒体阅读服务体系,鼓励相关企业进行经典读物电子化、有声化、多媒体化的开发和生产,让青少年能通过新兴媒介载体低成本、便捷地阅读经典,寓读于乐。搭建微博微信阅读互动平台,定期发起线上线下主题阅读活动,营造全民阅读氛围,为青少年新媒体阅读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2.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新媒体
学校要完善图书馆硬件服务,提供电子阅览室,加强新媒体阅读教室建设,不断优化图书馆的数字阅读资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普及互联网法律法规教育,有意识地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系,形成多元阅读方式的良性互动,正确使用新媒体,使新媒体阅读成为学校教学内容和相关知识点的全面扩展和有益补充。
3.培养搜商能力,提升媒介素养
受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环境的影响,青少年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依旧以纸质阅读为主,新兴媒介信息的获取与驾驭仍是青少年的弱项。因此,从学校到家庭,教育和培养青少年的搜商能力,提升其媒介素养,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帮助学习,能够针对自己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搜集和选择合适的信息,自觉过滤不良信息,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并根据需要选择进行泛阅读或深入思考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之,阅读是青少年生命的自我建构,我们要正确引导青少年使用新媒体,让青少年更好地进行新媒体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在全媒体阅读中感受阅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于亦龙,王丹.青少年新媒体阅读分析及引导方式探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1).
[2]路艳霞.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N].北京日报,2016-04-19.
[3]李勃,段微晓.新媒体阅读对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15(8).
[4]王轶哲.手机对青少年读者阅读方式影响的简要分析[J].今传媒,2014(3).
注:此文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移动互联网视域下青少年阅读的现状与问题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G15CB160;2014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UPRP20140534。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阅读;影响
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台式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新媒体的出现使人们不局限于书本或报纸等传统媒体的阅读方式,可以从电脑或手机上了解到更多、更新鲜的信息。“在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不断受到阅读媒介变化的影响而改变自身的阅读方式。”据2016年4月18日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年龄越小的群体,手机阅读接触率越高……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19本,较2014年减少1.26本。不仅如此,青少年的阅读环境、阅读习惯乃至道德观念、学习行为、生活趣味都因此而改变。
一、新媒体带来了当代青少年阅读的全新变革
1.新媒体让当代青少年阅读更加便利、省时
在信息时代,新媒体的快速、便捷性为信息的传播搭建了一座桥梁。具有超文本、超链接功能的新媒体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且新媒体平台的信息检索十分迅速,“既可以选取和查阅相关信息,也可以通过相关软件对其进行编辑处理和加工使用,为青少年更大范围和更加时效的信息检索与查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以阅读为主题的微信公共订阅号定期进行好书推送,为广大青少年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提供了方便。
2.新媒体深化了青少年对阅读文本的理解
新媒体作为融媒体,其信息传播杂糅了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等元素,广大青少年通过新媒体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立体的形象、动听的声音以及动感的韵律节拍,在逼真完整的故事情节中更加深刻、全面地感悟文本传递的信息内容。青少年通过新媒体阅读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新媒体阅读深化了青少年对知识的理解。
3.新媒体使青少年阅读的形式变得多元
传统的青少年阅读形式以纸质版书籍、报刊等为媒介,以视觉上的“看”为主要形式。随着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新媒体为载体平台的电子书、有声书成为可供青少年选择的新型的阅读方式。“据统计,目前国内有200多家听书网站,近200款有声听书类App,一些电子书阅读软件也添加了听書功能。”在新兴媒介中,青少年对阅读文本可动用多感官进行听、说、读、看,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
4.新媒体使青少年阅读由单向变成双向
互动性是新媒体的优势之一。在新媒体阅读中,青少年突破了传统纸质阅读点对点的单向运动模式,随时随地将自己阅读的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QQ空间,或直接参与创作,通过博客发帖、微博点评等表达自己的心声,并积极参与网友互动,既实现了知识的共享,又展现了自我。
二、新媒体作为“双刃剑” 给青少年阅读带来负面效应
1.长时间的新媒体阅读会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自制力较弱,难以在阅读过程中严格把控休息时间。新媒体作为数字阅读的载体,会形成微弱的电磁场,长期接触会造成青少年视力的快速下降,引发面部皮疹、白内障、颈腰椎病等,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2.新媒体阅读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首先,新媒体的开放性给非健康信息传播提供了有利环境。青少年处在身心尚未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差,而模仿力又很强的时期。移动互联网络中的信息内容庞杂、良莠不齐,一些包含惊悚、恐怖、暴力、色情信息扰乱青少年的视线,降低其阅读品味,冲击其道德底线,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其次,长时间的新媒体阅读可能使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缺少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性格变得更加孤僻,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近期发生的“湖北网瘾少年绑架12岁玩伴勒索20万元”“网瘾少年杀害母亲,被判有期徒刑十年”等都是鲜活的案例。
3.功利化阅读成为青少年阅读的主流形态
青少年阅读需要往往由兴趣所致,常常选择休闲类、言情类、穿越类小说、漫画或与当下考试有关系的阅读内容。他们热衷于移动互联网微影像、声音、图片带来的感官刺激,常常为新媒体的娱乐性、游戏性所吸引,缺乏对经典作品阅读与思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碎片化的阅读缺少信息的整理与知识树的建构,使青少年很少思考阅读文本的深层次内容,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缩小了其想象的空间。“广大青少年正处于学习和思维发展的黄金阶段,不加节制的新媒体阅读,其长远危害不容小觑。”
三、加强青少年新媒体阅读引导的对策
1.净化网络环境,营造青少年新媒体阅读的良好氛围
国家要提高青少年新媒体阅读意识,把青少年新媒体阅读同步到国家整体发展层面上来。政府要加大对网络环境的管理力度,出台相关法律政策,净化网络环境。建立完整的新媒体阅读服务体系,鼓励相关企业进行经典读物电子化、有声化、多媒体化的开发和生产,让青少年能通过新兴媒介载体低成本、便捷地阅读经典,寓读于乐。搭建微博微信阅读互动平台,定期发起线上线下主题阅读活动,营造全民阅读氛围,为青少年新媒体阅读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2.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新媒体
学校要完善图书馆硬件服务,提供电子阅览室,加强新媒体阅读教室建设,不断优化图书馆的数字阅读资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普及互联网法律法规教育,有意识地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系,形成多元阅读方式的良性互动,正确使用新媒体,使新媒体阅读成为学校教学内容和相关知识点的全面扩展和有益补充。
3.培养搜商能力,提升媒介素养
受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环境的影响,青少年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依旧以纸质阅读为主,新兴媒介信息的获取与驾驭仍是青少年的弱项。因此,从学校到家庭,教育和培养青少年的搜商能力,提升其媒介素养,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帮助学习,能够针对自己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搜集和选择合适的信息,自觉过滤不良信息,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并根据需要选择进行泛阅读或深入思考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之,阅读是青少年生命的自我建构,我们要正确引导青少年使用新媒体,让青少年更好地进行新媒体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在全媒体阅读中感受阅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于亦龙,王丹.青少年新媒体阅读分析及引导方式探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1).
[2]路艳霞.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N].北京日报,2016-04-19.
[3]李勃,段微晓.新媒体阅读对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15(8).
[4]王轶哲.手机对青少年读者阅读方式影响的简要分析[J].今传媒,2014(3).
注:此文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移动互联网视域下青少年阅读的现状与问题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G15CB160;2014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UPRP2014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