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改过程中,追求课堂教学的完美成为英语教师的自觉意识,包括教学设计的完美、课堂教学的紧凑、教学任务的完成等。教师课堂“表演”的肤浅和学生课堂“表现”的僵化提醒我们应还原课堂教学的真实和自然,强调课堂教学评价的本真。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表演课堂表现完美真实自然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052
江苏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英语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文本体裁多样、题材广泛、主题富有教育意义、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所提供的语言素材和语言环境也生动活泼,深受广大师生欢迎。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追求英语课堂教学的完美已成为英语教师的自觉意识,包括教学设计的完美、课堂教学的紧凑、教学任务的完成等。但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课堂“表演”的肤浅、课堂学生“表现”的僵化和课堂教学评价的形式化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
笔者以自己的课堂教学片段为例,从教学设计的变化过程入手,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感受,谈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英语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摆脱“表演”的俗气,还原课堂教学的“自然”,以及师生互动的真实?
一、以表演对话导入新课学习
面对新教材提出的新要求,有些教师仍采用传统的分段教学法,以翻译串讲为主,侧重单项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语法分析,忽视听、说及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一味接收信息,而缺乏信息输出,造成“听不懂、讲不出、写不好”的被动局面。这种方式很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语言实践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师生间的对话交流活动应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训练的第一步就是教师担当导演,学生充任演员,有效地激励全体学生设置场景、制作道具,并视情况作适当示范,高效地指导学生表演,达到导入课文学习的目的。因为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和素质的主要场所,以“对话”与“探究”为指南的整体教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对让学生进行演、视、听、读、写等综合训练,使他们在语言环境中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如在学译林版九上Unit 1 Know yourself前,笔者和几位学生先进行示范:
T:Do you know yourself?
S:Yes, I do.
T:What kind of person are you?
S: I am friendly,hardworking and careful.
T: What about you,Lily?
S: I am creative,energetic and curious.
T:Does Eddie think himself generous?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说出更多的形容词,并且板书一些重要的词汇。
看了示范,学生们都有一股跃跃欲试的劲头,于是布置任务:由组长负责,每组选派代表表演,话题为“What kind of person are you?”限时2—3分钟,场景设置可为与father, mother, classmates或者good friends对话等,并在黑板上板书重要句型,如“Do you know...? Do you think...? I think... Sometimes I am impatient. I am helpful,but I am selfish at times.”等。在有示范的前提下,学生们有组织地进行roleplay活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的发挥。有些学生能将预习内容搬入表演中,实际上为课文阅读理解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表演结束后,笔者在黑板上写上:Unit 1 Comic strip Know yourself.然后播放漫画部分的录音,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让学生回答问题,检查他们的理解情况。这种训练可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进入有意注意,进入紧张的课堂学习,学生自然而然地把从表演中获得的信息与自己预习中获得的信息加以同化,形成新的认识结构。
二、抓住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
新大纲明确规定,教师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即能够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观点及文章的内涵,能够把握文章主要事实和中心思想,能够根据已知的事实推断文段未直接写出的意思。这为我们进行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为实现阅读目标,教师应分步骤推进阅读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笔者是按以下步骤展开阅读教学的。
1.引导学生看标题和插图推测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创新思维。如果引导学生直接阅读课文,其结果只能是学生被动地接收信息。他们的思维局限于课文内,何谈创新思维?看标题和插图进行推测,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推测,使他们处于思考的主动状态。在看标题“Know yourself”时,笔者先设问:Do you know yourself?这是大家熟悉的话题,学生们发言积极,有的说:I am friendly,hardworking and careful.有的说:I am creative,energetic and curious.有的甚至还举例说自己的缺点。
2.听录音看幻灯片,了解课文大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创造真实的英语环境,组织学生进行以视听说为主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以“习得”和“学得”并举的方式掌握英语。在学习译林版九上Unit 2 Colours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幻灯片上的True or False statements,以疏通大意。由于是视听结合训练,问题宜简单直观。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训练,如听Colours and moods一课时采用短文填空的方式:Wearing blue clothes or sleeping in a blue room is ,because this color creates a feeling of . Blue also represents. White is another colour. It makes you feel . You should wear white if you are feeling. White is also the colour of purity. Many women like to be in white on their day. 也可采用表格形式,在阅读课文后和学生一起回顾这些颜色及其代表的含义,完成表格。
Kinds of coloursNames of coloursRepresentMoods/Feelings
Calm colours
Warm colours
Energetic colours
Strong colours
利用表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对颜色与心情的关系一目了然。
3.边读边议,深化课文内容。这一步是引导学生通过再听录音展开相互间的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及拓宽知识范围。学生听完录音后在教师指导下就课文内容及词句理解相互发问,培养他们耐心细致的阅读习惯。学生发问也许肤浅,但教师应引导他们的理解向深层发展。如在Colours and moods 一课中,学生们就颜色问了许多较简单的问题后,笔者布置他们做几个比较有深度的阅读理解题,以加深理解:
① What should you wear when you feel tired or weak?
② What does green represent?
③ Is green the colour of envy?
④ When do people wear red clothes?
⑤ What does red represent?
⑥ How can you make it easier to take action?
在阅读理解后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观点、文章中心思想及该文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进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在Colours and moods一课中,笔者在黑板上板书几个课文句子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如:①Can colours influence our moods? Can colours change our moods?②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ours and moods?也可就文章中心思想进行讨论,学生们充分讨论,有的凭经验,有的凭书本知识等。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对社会文化背景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插些话语作为圆场和启发,对学生的观点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语言操练
教师应善于找到内容与感情的结合点,不偏离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根据本班情况,创设最佳语言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语言。教师应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心领神会。这样的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当然,为了巩固深化,还要多举例句,多操练。如,学生对afford一词难以掌握,笔者拿起学生桌上的书看了看价钱说:Oh,it costs 50 yuan! So expensive! I don’t think I can afford it.然后笔者问另一位同学:Are you able to afford to buy such a book?他回答:No,I’m not.笔者随后问:Then,what book can you afford?学生回答说:I can afford very cheap books.My family isn’t rich.在同学们的笑声中,笔者将afford sth,afford to do sth等结构板书在黑板上,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会了afford的用法。
四、巧借课文复述,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复述课文的目的是透彻理解课文,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笔者的第一种方法是让学生根据key words复述课文,这种方式虽然有点机械,但操练者仍要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这也是对他们阅读理解的一种检验。第二种方法是让学生看图复述,特别是对于那些体裁是对话、戏剧及人物传记的课文,可设计简笔画投影到屏幕上。如在教授译林版九上Unit 5 Art world一课Welcome to the unit时,笔者设计了四幅简笔画:①Dance.②Music.③Painting.④Film.学生根据简笔画复述,轻松又有趣。简笔画能使内容形象化,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看图说话能力,为看图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种方法是创设情境,如让学生扮演英国人和阿拉伯人,展示Art的有趣之处;让学生扮演记者采访,让对方谈谈自己的童年及电影作品;主编召开工作会议,布置各项工作任务等。这种方式直观生动,引人入胜。复述还可创设真实情境,如今年11月4日,时速为200公里的“米歇尔”飓风席卷古巴,学生可据此复述飓风的性质及其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加深对课文Natural disasters的理解。
通过讨论和交换信息,学生大脑中储存了大量信息,对所有的题材和内容产生立体思维和记忆构架。此时是写作的最佳时机,学生已懂得写什么和怎样写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激励者,学生担任探索者,教师应激励学生勇于探索。也可让学生进行续写,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课文内容,有时可在文中删掉一部分内容,让学生各抒己见,补全文章。当然,改写、扩写、缩写、听写及命题作文也是练习写作的好方式,应视课文材料而定。比如译林版九上Unit 3 Teenage problems,可以让学生假设自己是Millie Wang的同学,让他们以Millie Wang 的同学的语气复述课文。也可以让学生以青少年辅导员的身份给Millie Wang回信,给出有价值的建议。
总之,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就教学各环节提出明确目标,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王 雁,等.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周侯辰)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表演课堂表现完美真实自然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052
江苏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英语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文本体裁多样、题材广泛、主题富有教育意义、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所提供的语言素材和语言环境也生动活泼,深受广大师生欢迎。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追求英语课堂教学的完美已成为英语教师的自觉意识,包括教学设计的完美、课堂教学的紧凑、教学任务的完成等。但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课堂“表演”的肤浅、课堂学生“表现”的僵化和课堂教学评价的形式化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
笔者以自己的课堂教学片段为例,从教学设计的变化过程入手,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感受,谈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英语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摆脱“表演”的俗气,还原课堂教学的“自然”,以及师生互动的真实?
一、以表演对话导入新课学习
面对新教材提出的新要求,有些教师仍采用传统的分段教学法,以翻译串讲为主,侧重单项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语法分析,忽视听、说及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一味接收信息,而缺乏信息输出,造成“听不懂、讲不出、写不好”的被动局面。这种方式很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语言实践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师生间的对话交流活动应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训练的第一步就是教师担当导演,学生充任演员,有效地激励全体学生设置场景、制作道具,并视情况作适当示范,高效地指导学生表演,达到导入课文学习的目的。因为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和素质的主要场所,以“对话”与“探究”为指南的整体教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对让学生进行演、视、听、读、写等综合训练,使他们在语言环境中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如在学译林版九上Unit 1 Know yourself前,笔者和几位学生先进行示范:
T:Do you know yourself?
S:Yes, I do.
T:What kind of person are you?
S: I am friendly,hardworking and careful.
T: What about you,Lily?
S: I am creative,energetic and curious.
T:Does Eddie think himself generous?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说出更多的形容词,并且板书一些重要的词汇。
看了示范,学生们都有一股跃跃欲试的劲头,于是布置任务:由组长负责,每组选派代表表演,话题为“What kind of person are you?”限时2—3分钟,场景设置可为与father, mother, classmates或者good friends对话等,并在黑板上板书重要句型,如“Do you know...? Do you think...? I think... Sometimes I am impatient. I am helpful,but I am selfish at times.”等。在有示范的前提下,学生们有组织地进行roleplay活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的发挥。有些学生能将预习内容搬入表演中,实际上为课文阅读理解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表演结束后,笔者在黑板上写上:Unit 1 Comic strip Know yourself.然后播放漫画部分的录音,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让学生回答问题,检查他们的理解情况。这种训练可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进入有意注意,进入紧张的课堂学习,学生自然而然地把从表演中获得的信息与自己预习中获得的信息加以同化,形成新的认识结构。
二、抓住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
新大纲明确规定,教师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即能够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观点及文章的内涵,能够把握文章主要事实和中心思想,能够根据已知的事实推断文段未直接写出的意思。这为我们进行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为实现阅读目标,教师应分步骤推进阅读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笔者是按以下步骤展开阅读教学的。
1.引导学生看标题和插图推测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创新思维。如果引导学生直接阅读课文,其结果只能是学生被动地接收信息。他们的思维局限于课文内,何谈创新思维?看标题和插图进行推测,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推测,使他们处于思考的主动状态。在看标题“Know yourself”时,笔者先设问:Do you know yourself?这是大家熟悉的话题,学生们发言积极,有的说:I am friendly,hardworking and careful.有的说:I am creative,energetic and curious.有的甚至还举例说自己的缺点。
2.听录音看幻灯片,了解课文大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创造真实的英语环境,组织学生进行以视听说为主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以“习得”和“学得”并举的方式掌握英语。在学习译林版九上Unit 2 Colours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幻灯片上的True or False statements,以疏通大意。由于是视听结合训练,问题宜简单直观。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训练,如听Colours and moods一课时采用短文填空的方式:Wearing blue clothes or sleeping in a blue room is ,because this color creates a feeling of . Blue also represents. White is another colour. It makes you feel . You should wear white if you are feeling. White is also the colour of purity. Many women like to be in white on their day. 也可采用表格形式,在阅读课文后和学生一起回顾这些颜色及其代表的含义,完成表格。
Kinds of coloursNames of coloursRepresentMoods/Feelings
Calm colours
Warm colours
Energetic colours
Strong colours
利用表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对颜色与心情的关系一目了然。
3.边读边议,深化课文内容。这一步是引导学生通过再听录音展开相互间的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及拓宽知识范围。学生听完录音后在教师指导下就课文内容及词句理解相互发问,培养他们耐心细致的阅读习惯。学生发问也许肤浅,但教师应引导他们的理解向深层发展。如在Colours and moods 一课中,学生们就颜色问了许多较简单的问题后,笔者布置他们做几个比较有深度的阅读理解题,以加深理解:
① What should you wear when you feel tired or weak?
② What does green represent?
③ Is green the colour of envy?
④ When do people wear red clothes?
⑤ What does red represent?
⑥ How can you make it easier to take action?
在阅读理解后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观点、文章中心思想及该文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进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在Colours and moods一课中,笔者在黑板上板书几个课文句子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如:①Can colours influence our moods? Can colours change our moods?②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ours and moods?也可就文章中心思想进行讨论,学生们充分讨论,有的凭经验,有的凭书本知识等。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对社会文化背景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插些话语作为圆场和启发,对学生的观点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语言操练
教师应善于找到内容与感情的结合点,不偏离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根据本班情况,创设最佳语言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语言。教师应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心领神会。这样的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当然,为了巩固深化,还要多举例句,多操练。如,学生对afford一词难以掌握,笔者拿起学生桌上的书看了看价钱说:Oh,it costs 50 yuan! So expensive! I don’t think I can afford it.然后笔者问另一位同学:Are you able to afford to buy such a book?他回答:No,I’m not.笔者随后问:Then,what book can you afford?学生回答说:I can afford very cheap books.My family isn’t rich.在同学们的笑声中,笔者将afford sth,afford to do sth等结构板书在黑板上,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会了afford的用法。
四、巧借课文复述,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复述课文的目的是透彻理解课文,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笔者的第一种方法是让学生根据key words复述课文,这种方式虽然有点机械,但操练者仍要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这也是对他们阅读理解的一种检验。第二种方法是让学生看图复述,特别是对于那些体裁是对话、戏剧及人物传记的课文,可设计简笔画投影到屏幕上。如在教授译林版九上Unit 5 Art world一课Welcome to the unit时,笔者设计了四幅简笔画:①Dance.②Music.③Painting.④Film.学生根据简笔画复述,轻松又有趣。简笔画能使内容形象化,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看图说话能力,为看图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种方法是创设情境,如让学生扮演英国人和阿拉伯人,展示Art的有趣之处;让学生扮演记者采访,让对方谈谈自己的童年及电影作品;主编召开工作会议,布置各项工作任务等。这种方式直观生动,引人入胜。复述还可创设真实情境,如今年11月4日,时速为200公里的“米歇尔”飓风席卷古巴,学生可据此复述飓风的性质及其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加深对课文Natural disasters的理解。
通过讨论和交换信息,学生大脑中储存了大量信息,对所有的题材和内容产生立体思维和记忆构架。此时是写作的最佳时机,学生已懂得写什么和怎样写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激励者,学生担任探索者,教师应激励学生勇于探索。也可让学生进行续写,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课文内容,有时可在文中删掉一部分内容,让学生各抒己见,补全文章。当然,改写、扩写、缩写、听写及命题作文也是练习写作的好方式,应视课文材料而定。比如译林版九上Unit 3 Teenage problems,可以让学生假设自己是Millie Wang的同学,让他们以Millie Wang 的同学的语气复述课文。也可以让学生以青少年辅导员的身份给Millie Wang回信,给出有价值的建议。
总之,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就教学各环节提出明确目标,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王 雁,等.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