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g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挫折是人们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受挫后的不良情绪反应会给学生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对初中学生进行正确的挫折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有效的挫折防卫机制以实现人的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初中历史在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优势。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关键词:挫折教育;初中;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挫折是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认为是无法克服的障碍,使其需要和动机无法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受挫后的不良情绪反应会给尚未成年的初中学生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对初中学生进行正确的挫折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有效的挫折防卫机制以实现人的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初中历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优势。所以,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耐挫折能力。正如一首歌里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一)当前初中学生耐挫折能力让人担忧
  当代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强,洋溢着奋发向上的精神,但讲究实惠;渴望成才,但目的欠明确;思想活跃,但是非易混淆;上进心较强,但经不起挫折和批评。在挫折面前,他们显的很脆弱,心理承受能力极差。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曾经考虑过自杀的学生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这是一组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它提醒我们,对于这些在“温室”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加强挫折教育刻不容缓。
  当代初中学生是在非常顺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是在蜜水中泡大的。因此,他们更容易在生活、学习中遭受挫折。对他们来说,遇到挫折常常不知所措,常常会深受打击。他们受挫后的行为常常表现为攻击、逃亡、散漫、固执,以及进行各种报复。因此,当前初中学生耐挫折能力让人担忧。
  (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加强挫折教育
  开展挫折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挫折教育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展挫折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加强挫折教育也是历史新课标的要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历史课程教育的“三维目标”,其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要形成健全的“人格”,“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等。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耐挫折、抗打击能力,让学生变得更坚强,这对良好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将起到巨大的作用。可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挫折教育是历史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挫折教育的可行性
  历史课程作为人文学科,在开展挫折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首先,历史课程中丰富的人物资源是挫折教育的最佳资源。古今中外无数科学家、革命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们不惧怕失败,具有锲而不舍、迎难而上的精神,勇于在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但凡有一番成就,无不经历挫折,经受磨难。他们的经历就是最好的挫折教育资源,只要深入挖掘,俯拾皆是。
  其次,新课程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过程也蕴涵丰富的挫折教育资源。历史课程的魅力在于历史真相的“不确定”,追寻历史的真相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追寻历史的真相,在这过程中,学生或自主探究,或在与他人合作、在学习的方法和合作态度方式等方面必然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就是潜在的挫折教育的资源,也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的。
  再次,历史课程学习的评价同样也是难得的资源。新课程下历史学科的评价是多元化评价,评价的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开放性评价等等,在这些评价当中,学生会获得成功,也会经历失败,这同样也是挫折教育的有效资源。
  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
  初中阶段的各个学科教学都可以渗透挫折教育,历史教学更是如此。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日历上的“红黑页”、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回顾、不屈不挠斗争故事等多种方式,形象地、立体地阅读中国近现代史,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一部近代史浸润了辛酸、血泪,写满了挫折、艰难,当然更显现了挫折中的抗争,记录了刚性的中华民族精神。诸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南京、天津、烟台、伊犁、马关、辛丑等20多个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族遭受巨大挫折,蒙受巨大灾难。但中国人民并未被挫折压倒,而是愈挫愈勇,奋然前行,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这种历史的、形象的、宏观的、广阔的教育背景中渗透挫折教育内容,说服力强、感染力深、震撼力透、立足点高,会收到显著成效。
  社会的历史进程是这样,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是如此。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悲伤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变得坚强。要让学生懂得,任何一个成功都是经历了几番的努力,甚至遭受多次失败的挫折之后才取得,不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对待挫折要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并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克服它。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鲍狄埃也说:“力量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自己身上。”只要我们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会历经挫折而更加成熟和坚强,从而更有信心获得胜利和成功!
  总之,当代初中学生身处一个特殊的时期,他们在学业和社交方面处于一个摸索阶段,我们历史老师有义务教育他们如何去对待挫折,给予他们这方面的经验。不但通过理性的思考,更是通过学习与生活实践,使学生学会抵抗挫折,磨练他们的抗挫折能力,锻炼他们的意志,增强他们的毅力,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李海洲,《挫折教育论》,1995年9月出版
  马利琴,《挫折教育》,2009年6月出版
  蔡汀、王义高、祖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2001年8月出版
其他文献
目的:运用RT-PCR及扫描电镜探讨新型的微型钛网(micro-TW,TW)支架材料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能力,以期为骨缺损修复重建提供良好的支架
【中图分类号】G632  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有所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时代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深远的意义。这就迫切使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将信息技术教学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金土地。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也是人素质高低的体现。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培养
期刊
目的:探讨纯钛种植体经多巴胺修饰后加载环型RGD多肽复合涂层对成骨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比较不同纯钛表面处理后体外生物相容性的异同。方法:借助微弧氧化技术和化学偶联技术
【摘要】数学广角近年来做为新增特色板块出现在数学课标实验教材中。受到了学生的普遍喜爱,其主要原因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内容新颖,操作性和活动性高,在“教”和“学”上都有比较大的研究空间。研究越深入,问题也就越多。本文就“数学广角”的教学有效性展开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数学广角;教学意义;研究和讨论  【中图分类号】G623.5  【引言】有的教师把“数学广角”误认为是“实践活动”,把“数学广角”
摘要:新课标的实施,给我们教师的教学带来新的冲击,“讨论与交流”是化学新教材中的一个内容,许多教师对这一学习内容不够重视,不给学生讨论的空间,究其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编者的编写意图,忽视了“讨论与交流”的作用。如何让教材中的“讨论与交流”在化学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值得每位化学教师进行探讨。  关键词:讨论与交流、学习兴趣、思维能力、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8  实行新课标已
摘要:尊重各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前提。学生的学习风格是个体差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教学中教师讲究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则是关键所在。笔者通过探究学生不同学习风格的特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积极应用其“看、读、听、说、写”能力,获得到了较好的实效,对于因材施教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因材施教;个体差异;学习风格;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目的:  通过研究人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A PDGF-A)及其受体-α(platelet-der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