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东明县人民医院妇产科48名普通护士,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名。对观察组的护士实行分层管理,对照组按照常规管理方式,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医生、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对两组护士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管理方式后,观察组护士在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医生、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其工作的满意度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护士综合能力和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分层管理;妇产科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9-0077-03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妇产科来说,不同于其他科室,它具有工作预见性差、风险系数高、病情复杂以及患者心理脆弱等特点[1]。因此,妇产科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水平和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何对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和配置,以适应科室护理工作正常运转的需要,是医院当前重点关注的问题。按照一定的分层依据,将护理人员分为不同的能力层级,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对应不同的护理岗位,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以此实现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东明县人民医院妇产科48名普通护士,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名,均为女性护理人员。其中,观察组护理人员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为(29.58±3.24)岁;高级责任护士6名,初级责任护士8名,助理护士10名。对照组护理人员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为(28.58±3.65)岁;高级责任护士7名,初级责任护士7名,助理护士10名。纳入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研究。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具有护士资格证书者;年龄20~50岁之间。
  排除标准:实习以及不愿参加研究者;妊娠期护理人员;近期遭受精神创作者,例如亲人去世、离异。
  1.3  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按照常规管理方式,对其不做特殊管理。
  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常规管理模式上进行优化处理,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分层管理方法具体如下:①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能力、职称等多方面进行考核,把观察组护理人员进行分层处理,按照等级由低到高分为N1,N2,N3,N4 4个等级,每个层级的护理人员在工作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根据不同等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不同工作的职责的要求进行重新安排工作岗位。②按照实力均等的原则,将观察组护理人员分为4个护理小组,由经验丰富的高级护理人员担任各组组长。在具体的护理工作期间,组长要与组员进行配合共同完成患者的护理工作。各个小组要对具体的护理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对于初级护理人员,其主要的工作职责是负责护理病情较轻的患者以及对助理护士的培训辅导。对于病情特殊的重症患者以及对初级护理人员的监督教育工作由高级护理人员负责。每个小组都按规定为患者提供病情观察、护理治疗、心理辅导等护理工作。③在进行日常护理工作的同时,护理部门还要根据妇产科的工作要求,制订和落实本科室的教育培训制度。定期组织专业的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具体包括相关的专业护理理论、实际技能操作训练以及护理查房等内容。各组组长要根据各个层级的护理人员特点进行分层培训。同时,临床经验较为丰富且资历较老的护理人员要切实加强教育和引导作用,进而保证培训的效果。此外,各个组长还要及时对培训工作的效果和不足之处进行反馈,并进行调整修正。还要根据个人特点为每个护士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以此來提高本科室整体护理水平。
  1.4  观察指标
  各组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护理满意度。①护理质量的考核为本医院护理质量考察小组定期对护理人员在基础护理、病历记录、安全护理和感染管理等方面的评分,每一项评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者为优秀。②护理满意度则主要通过自制调查问卷,然后发放给本科室医生、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填写,满意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即对护理工作满意,不满意即对护理工作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数据比较
  由问卷调查结果可知,本科室医生、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于观察组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妇产科作为医院中的重要科室,其就诊患者主要为产妇和新生儿。这两者作为特殊的群体,面临的疾病种类繁多且较为复杂,并发症发生率高[2]。因此,该科室对于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质量要求较高,传统模式下的护理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妇产护理工作的需要[3]。如何对护理人员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安排,以实现妇产科护理工作的高质量的顺利运转,是当前各个医院护理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护理人员自身的特点,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妇产科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管理,有助于护理人员对自我工作职责的明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同时也很大幅度地提升了医生、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4-5]。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妇产科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管理后,相较于未实施分层管理的护理人员来看,在基础护理、病历记录、安全护理和感染管理方面的考核评分均有明显的提高。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在医生、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它不仅有效地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提升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一方面,该管理模式中的培训机制可以使得临床经验较为丰富且资质较老的护理人员充分发挥自身在专业知识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对年轻的护理人员进行教育、指导,可有效提升整体护理人員的综合性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人员的综合工作能力进行分层护理,有助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和医护、护患之间沟通的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患、护患矛盾的发生。在分层护理管理的模式下,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时护理人员综合护理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6],为患者在治疗期间得到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提供了有效保障。
  综上所述,对妇产科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管理,对于护理工作的进行有着很大的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爱平,王六平,胡润珍.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12):1487-1489.
  [2]李鸿雁,周萍.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0):254,258.
  [3]马华玉.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0):267,269.
  [4]廖晓英,蒋芳芳,王珊珊.基于病例分型的护士分层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1):55-56.
  [5]刘雪艳.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4):740-741.
  [6]朱月华.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质与量的综合评估体系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3):3284-3287.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 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结构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武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结构性护理。观察两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情况,记录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 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摘 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怒江州人民医院收治的4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研究组(84例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对照组(336例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调查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并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中女性比例高于对照组,年龄、有冠心病史比例、肌酸激酶
摘 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改良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一点法颈丛阻滞,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改良颈丛阻滞,评价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深部、浅部的麻醉效果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摘 要:目的 探讨对异位妊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展开循证护理干预在促进患者恢复以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3月泰山医学院鲁西医院收治的70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计算机系统随机抽样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各方面护理干预工作均按照常规方式展开,观察组在护理中运用循证护理干预。分析并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摘 要:目的 探讨个性化优质护理方式在临床中预防压疮的作用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西安市阎良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卧床休养、不便行动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优质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压疮发生率、生活质量和住院天数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0.0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
摘 要:目的 探讨将健康教育引入烧伤康复护理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大庆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77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烧伤科专门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创面恢复(愈合)用时、疼痛情况、抑郁状况。结果 护理后,引入烧伤科专门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
摘 要:目的 探讨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淄博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8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将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的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摘 要:目的 探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低血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低血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患者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以及慢性炎症反应
目的探讨广州市30~79岁成年居民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之间的关联。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进行抽样在广州市抽取12 747名30~79岁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体格检查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睡眠质量、睡眠时间、高血压患病情况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
目的探讨丝裂原和应激激活蛋白激酶1(MSK1)在丙泊酚保护小鼠缺血脑组织中的作用。方法50只健康成年雄性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生理盐水组;MCAO+25 mg/kg丙泊酚组(小剂量组);MCAO+50 mg/kg丙泊酚组(中剂量组);MCAO+100 mg/kg丙泊酚组(大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术后30 min经腹腔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