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轨迹及启示

来源 :理财·金融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er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中国建立后,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随着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变化,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了四个阶段。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轨迹的追溯,得出了对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启示。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 转移
  
  新中国建立后,先后经历了短暂的自由转移阶段、行政计划引导的农村劳动力集中转移阶段、市场引导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发转移阶段、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四个阶段。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轨迹
  1、短暂的劳动力自由转移阶段(1949-1957年)
  1949年解放后,中央政府在广大解放区实施了土地改革,广大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得到空前提高。这不仅为发展农业生产,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创造了根本条件,同时也为头3年的经济恢复期及1953年后的“一五”时期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转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953-1957年是解放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自1953年期,我国大规模实施了以156个重点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化建设,为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提供了实现路径。据统计,1952年我国全民所有制工业部门职工只有510万人,而到1958年就增加到了2316万人。
  2、行政计划引导的农村劳动力集中转移阶段(1958-1978)。始于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1957年,工业劳动者占工农业劳动者总数的6.8%,农业劳动者占工农业劳动者总数的93.2%,到了1958年分别为22.2%和77.8%。1958-1960年三年间,全国城镇劳动力增长了2914万人,至1960年达到6119万人,比1957年增长90.9%。全国城镇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总数上升到23.7%,而农村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总数的比重则降至76.3%。1968年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一个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为内容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3、市场引导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发转移阶段(1979-1996年)
  (1)、以乡镇企业为目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阶段(1984-1988年)。自1978年底开始,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由此,探索并寻求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也获得了不断创新的机遇和条件。特别是从1984年到1997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并在主要以乡镇企业发展为主渠道的这次转移过程中,呈现出自发转移的特征。具体而言,它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2)、跨区域大规模转移阶段(1992-1996年)。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更是把我国改革开放引向一个新的阶段,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向城市的转移。1992年之后,乡镇企业率先活跃起来,进入高速增长的轨道,年均增长52%,大量地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4、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1997年以来)。从1997年到1999年,往省外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往建制镇转移的绝对人数由154万人增加到312万人,比例从10.33%上升到14.69%。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民就地就近创业纳入政策扶持范围。加大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
  二、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启示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前文所述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的四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应该考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我国地少人多,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吸纳能力有限,必须发展规模小城镇来转移农村劳动力,必须充分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来转移农村劳动力。
  1、在生产力还未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前,在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考虑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必须适当而不能过度依靠资本的投入来加快经济发展。在一个国家从农业国向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劳动力供给十分丰富,因而其相对价格较低;资本供给不足,因而其相对价格较高。但是这些国家所采取的经济发展政策扭曲了要素的相对价格,使后者不能反映实际的要素稀缺性,从而鼓励了资本密集型生产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劳动力的吸收,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例如,我国1958-1978年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坚持大规模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造成了工业化严重偏差,使经济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大大降低,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正常转移。
  2、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而引起的现实问题
  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1.03%,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69%。按国际标准衡量,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中国有56%是农村人口。在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的过程中,最先进入的是年轻劳动力,老年人则更多的留在了农村,随着更多的劳动力进入城镇,农村的老龄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并且由于留守儿童的存在,老年人又必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因此农村的农业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父母外出而缺少对孩子的照看,孩子的健康可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并且老人也会由于缺少照顾而导致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因此为了弥补由于女性劳动力的外出而带来的家庭成员健康的损失,还需要政府在相关政策上给予帮助。例如,通过开展家电下乡活动来建设女性的工作负担,增加养老机构,增加农业机械补贴以及降低农业生产强度等来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4》,中国统计出版社,1984年版,第107-108页。
  [2]高书生:《中国就业体制改革20年》,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52页。
  [3]蔡秀玲:《论小城镇建设—要素聚集与制度创新》,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66页。
  作者简介:张艺馨,女,1991年出生,河南郑州人,汉,08级经济学专业本科生。
其他文献
摘要:任何一种工业品的设计,如果前期不充分考虑其未来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往往会造成建筑产品的適用性降低,对使用者的使用造成不便甚至伤害,影响产品品质。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现代建筑无障碍设计的方法及要点。  关键词:现代建筑 无障碍 设计方法重要性  一、无障碍设计  1、现代建筑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  任何人都应受到他人的尊重、享有健康的权力、能够参与社会文化和体育活动。无障碍设计包括通行无障碍设计和视
【摘要】隨着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以公园、绿化广场、生态廊道、市郊风景区等愈加成为城市的现代标志,成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活品质和满足文化追求的必然途径。本文首先浅谈现代园林设计的基本理念,继而说明园林规划设计需要论证的内容,最后针对园林设计的现状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论述 建议与思考  1、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基本理念  1.1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以
[论文摘要]城市道路主干道绿化及休闲地绿化是现代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城市绿化体系的核心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通过工程绿化的实践总结,对城市主干道绿化及休闲地绿化绿化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绿化 施工工艺  城市主干道绿化及休闲地绿化是现代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城市绿化体系的核心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道路两边种几棵树的
【摘要】园林绿化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此论述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针对当前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缺位、管理体制落后等诸多现实问题,本文分别从推进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建设、规范园林绿化管理执法及科学规划绿化建设用地等方面提  出了强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问题,如何解决   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园林绿化工作在全
【摘要】 主题公园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当前及未来国际旅游发展的三大趋势之一,但是中国主题公园经营状况却是令人担忧,70%的主题公园经营惨淡,盈利者连一成都不到,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许多主题公园忽略了盈利模式、文化特色、团队策划和资源优势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对中国主题公园开发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 主题公园 盈利模式 文化内涵  一、主题公园的理论基础  主题
民间美术是生产者的艺术,是劳动人民的创造,是其他一切美术及各种专门美术的基础.民间美术的表现内容丰富多彩.它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为当代艺术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并可以使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如今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运用各种节水技术措施来挖掘节水潜力,最大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是水利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關键性课题之一。  关键词: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灌区改造  Discussion on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technique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Peng
摘要:本文以海宁市一积水区为例,分析了该积水区形成原因:既有地势、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也有城市建设和管理等人文因素,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关键词:积水区;形成原因;治理对策;  1概述  海宁市位于浙江省北部,地处杭嘉湖平原南缘、钱塘江北岸,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旅游之地,皮衣之都”之美誉。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春季降水丰富,且降水时间长,初夏因冷热高压对峙
摘 要:根据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要求,创新研发技术采用现代化的手段来推动机械制造发展已是势在必得。这些技术的运用应该体现出现代化、市场化、智能化、全球化等特征,通过加快研发,促进技术成果迅速转化来促使机械制造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现代化发展    一、前 言  机械制造技术的运用在我国整个核心产业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机械制造现代化发展的最为核心因子。该技术的运用能
摘要:本文结合元谋县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影响水利体制改革的主要因素进行简要的分析,针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元谋县影响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的几个方面因素,提出了几项推进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措施  1元谋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元谋县位于云南中西部,全县现有农田水利工程2707处,其中蓄水工程1846座(不含地头水柜),引水工程510处,提水工程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