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部分中西文化现象差异浅析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YE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各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述,各个国家的不同文化特征都会体现在语言交流之中。语言交流中的跨文化因素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文化差异是影响语言交际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不了解社会底蕴文化,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观念的差异,这将有助于我们的语言学习,也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中西个人价值取向差异
  
  在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经常会遇到在中国人视为不可思议、不谦虚太直率的句子:例如:A:Oh,Miss Zhang,how beautiful you are!B:Thanks.在中国人眼里,当受到表扬或夸奖时,会感到不好意思(so shy),会说“那里,那里,过奖了,”“一般,不怎么样”等等,显示过于谦虚。因为中国文化是团体取向的纵向等级文化,它倡导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个人主义在中国文化中是不被提倡的或是“错误”的思想。在这样的环境里,保护团结和谐是团体存在的前提,因此,人们交流的方式也是围绕这一原则进行的。保护团结和谐统一的方式很多,过度谦虚(being too modest)就是其中之一。中国人历来以自谦为美德。而在美国人看来不仅不能领会你的客气,反而感到纳闷、不可思议,有时还会发生误解。往往被看作是虚伪,缺乏自信的表现。
  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是个体取向的横向平等文化,其社会的基础是建立在个人上面的,以个人为主体,以自己为主体。它强调充分发挥个人的自由、权利以及独立思考与行动的能力。它是美国社会文化的主流。所谓个人的权利,素被社会所公认,各个人的行为,完全由于他的自由意志,他自己对他的行为负责,不管对方怎样。在这种文化氛围里,人们崇尚自由、平等和独立,崇尚自我,所以保持团结和谐统一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由、直率、诚实,同事夸你或上司表扬你时,你会说,“谢谢”(Thank you.);同事或朋友夸你的衣服漂亮时,你会说“谢谢”(Thank you.)以示接受,或回赠称赞,(Thanks,I like yours,too.)请人到家里做客,你会说,请自便(Make yourself at home),就餐时,你会说,请随意(Help yourself please.)。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培养学生能准确地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
  
  二、中西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说话喜欢“拐弯抹角”(beat around the bush),而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则喜欢“直来直去”,“直截了当”(go straight;talk frankly;or to the point),你尽可不管别人,直抒己见,只要言词不唐突别人,意见上的争执是无伤大雅的。
  人类学家霍尔(Edward Hall)按语言表达直接程度的大小把社会分为高语境社会(high-context society)和低语境社会(low-context society)。高语境即说话意义依赖语境,低语境则相反。中国社会就属于高语境社会。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人长期生活在一起,从原始社会到现在的高科技社会,彼此相互了解。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交流方式等等大体一样,对彼此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非常了解,无需用言语来表达,他们可以用沉默、手势或面部表情来表达,可以转弯抹角、含蓄、委婉等方式来进行交流,对方都能听明白。而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则恰恰相反,美国由于历史短,移民多,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婚丧嫁娶,生活方式等等,这给彼此交流带来了很大困难,要使对方明白你的意思,(make yourself understood),“直截了当”,“直来直去”不转弯抹角的进行交流对其尤为重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中西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的对比(compare and contrast),使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游刃有余。
  
  三、婚丧嫁娶习俗的差异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例如:婚丧嫁娶,(wedding and funeral)。在中国,婚礼上新郎新娘要披红挂绿,鞭炮齐鸣,亲朋好友前来贺喜,新郎新娘拜天地拜父母,互相对拜,然后,大摆宴席,还要闹洞房,好不热闹;而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女孩出嫁时,娘家要给她穿戴上“旧的东西、新的东西、借来的东西和蓝色的东西”例如《走遍美国》A Family Album USA Episode19第二、三幕中,Susan和Harry的婚礼上提到(something old,something new,something borrowed and something blue),意思是婚后会交好运,这是一种沿袭下来的老传统了;由于白色与纯洁和贞洁相连,女性结婚时通常穿白色婚纱,以示纯洁高贵;婚礼一般在法庭、各种宗教的教堂、小礼拜堂里举行,婚礼上男女双方交换结婚戒指,并要戴在对方的手指上,双方自己决定是由法官、牧师、神父还是教士来主持他们的婚礼。一些人喜欢在不那么正规的地点举行婚礼,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家,朋友的家或在户外,像公园这样的地方举行婚礼。婚礼结束后有婚宴和舞会。按照传统习惯,婚宴是由新娘的父母主办。婚宴后,新婚夫妇启程去外地度蜜月。有时他们的蜜月地点是保密的。
  办丧葬仪式,中国和西方国家尤其是与美国比较,大相径庭。中国人办丧事,传统地是死者家属要披麻戴孝,从头到脚都穿白色(wear white),祭奠亡人,家人还要给死者穿上寿衣(cerements)死者要停放三天、五天或七天,各地风俗不一。在此期间,亲戚朋友前往吊唁,以表悲伤,死者子女守灵,好让死者的在天之灵得以安慰,大喜大悲洋溢期间;而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在丧礼上则一定要穿黑色(wear black),来体现庄严肃穆。中国的丧礼以白色为主,西方的丧礼则以黑色为主,过去的丧葬以土葬为主,现在则以火化为主,中西不尽相同。
  
  四、中西寒暄话题的差异
  
  在日常交际中,中国人,尤其是语言学习者一般都会注意健康、年龄、收入、婚姻等话题,而西方人,尤其对美国人来说,这些话题都属于个人隐私、需要回避的话题,他们不喜欢触及个人的问题。因为触到个人的问题,就不免涉及他人的私事,是非常令人讨厌的。中国人,尤其是语言学习者与他人初见面时,习惯问候对方的尊姓大名,家在哪里,在哪儿工作等等,寻根问底,习以为常。这已被视为交际场中应有的礼节,而在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眼里,交际中的话题最忌讳关于对方的年龄、收入、健康、婚姻等方面的话题。特别是妇女不愿意别人问起她的年龄,所以你若冒昧问对方多大年龄(How old are you?)是最失礼的。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上哪儿去啊?”(Where are you going?)和“到哪儿去啦?”(Where have you been?),甚至刚从卫生间出来碰到熟人打招呼:“吃过午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lunch?)等等。这一类的话,在中国人之间是常有的事,而对于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来说会不高兴,会使他们感到纳闷,费解,他们误认为对方干预了别人私自的行动,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多管闲事!”或“你管得着吗?”(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吃过饭了吗?”他们会认为如果没吃的话,你是否想请他们吃饭,这种招呼意味着邀请对方吃饭。他认为:“你怎么老问我吃了没有?我有钱。”他会误解为你担心他没钱吃饭,他显然对这种问法感到生气。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这些差异,要与汉语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和运用能力。
  
  五、中西家庭观念的差异
  
  “父为子纲”是中国家庭几千年来延续下来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子女必须服从父母长辈,否则被视为“大逆不道”、“不孝”。父母是绝对的权威,发展到当今社会,父母又成了孩子的庇护神、债务人,父母辛苦一辈子就是为了孩子,使得中国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大多数孩子从一出生就很少离开过父母。通常,孩子出生后的几年里与父母同居一室一床,母亲外出或走亲访友总要带着孩子,长期如此的母子间的亲密使孩子在感情上依赖母亲;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存能力低下,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在西方,尤其在美国,孩子与父母的距离较远,孩子一出生就和父母分开,单独有自己的房间,父母走亲访友或购物时,通常用婴儿车推着孩子;父母鼓励孩子自己走路,摔倒了自己爬起来,自己学吃饭;有的父母干脆把孩子托付给保姆,培养孩子从小不依赖父母。父母比较尊重孩子的意愿,注重孩子的个性培养,独立是对孩子的基本要求,同时父母又是孩子的朋友,父母同孩子相处关系融洽,孩子成年后不再依赖父母生活,即使是上学也靠自己打工挣钱完成学业,否则,会被视为丢人的事。中国人辛苦了一辈子,就是为了孩子。父母省吃俭用,一辈子积蓄买一套房子,该享天伦之乐了,自己也已走到生命的尽头。房子成为留给子女的遗产。祖祖辈辈,世代如此。
  中西文化观念差异无处不有,除上述外,还表现在诸多方面,如饮食习惯、家庭生活习惯、教育观、人生价值观等等。著名外语教育家王佐良先生说:“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由于社会历史和发展背景不同,中西文化观念差异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同时还要适当引入一些中西文化对比的讨论,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印象,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课堂置于跨文化交际环境之中,做到既教语言又教文化。
  (责任编辑 刘永庆)
其他文献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体育教师在整个体育教育教学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体育教育专业训练,获得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和体育素养,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养,是一名良好的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本文选取河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河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以及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对提高体育教
汇率是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的重要参考因素,汇率的变动会对国内的经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目前人民币处在一个不断升值的趋势当中,人民币的升值难免会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的影
<正>教育部在2003年4月颁布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时,将人工智能初步作为选修模块之一列入了信息技术课程。这表明了我国教育部门已经开始重视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它为我国人工
当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轰轰烈烈地改变着世界的一切,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整个社会信息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国民是否能掌握足够的信息技能已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为此,世界各国政府都把信息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纷纷提出了本国的信息化教育规划。信息时代也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提出了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以群集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节段性分布,伴有明显的疼痛,多见于成人,中医称为缠腰火丹.老年性带状疱疹患者,因年龄大、抵抗力差,常伴有严重的神经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饮食、睡眠.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是防止病情扩散、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关键.临床中,我们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2002年6月~2004年8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系统中,普遍存在教学环境较差、没有很好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达到其整合功效、没有达到教学环境子系统要素的最优化组合从而发挥系统最大能量、教学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教学效果。为了适应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创造和优化体育教学环境,将成为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体育教学活动中必须研究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环境概念的界定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概念表达的准确性是一
某媒体报道,10年的教育乱收费从中小学生的口袋里搜走了2000多亿元。据此该媒体把教育事业称作“2004年中国十大暴利行业”。这种说法显然不足为凭。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04年各有关部门共派出近2万个检查组,共查出违规收费8.53亿元。这说明,教育乱收费现象的确十分严重。但中国大中小学生约有2.3亿人,以如此大的规模与现已查明的乱收费数额相比较,人均违规收费不足4元钱,这无论如何排不上中国的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