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淮滨县现代化农村流通体系的构建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s2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已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共同富裕、加快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而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更是乡村振兴战略格局中的重要一环,是优化农村流通体系结构、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对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农村流通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在对淮滨县农村流通市场调研基础上,阐述淮滨县构建农村流通体系的背景、必要性;通过分析淮滨县农村流通体系发展现状,找出淮滨县农村流通发展存在的难点;提出构建淮滨县现代化农村流通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现代化农村流通体系;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07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发展面临着长期挑战。要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持续激发经济活力,开创中国经济新格局,就需要优化现有经济供给结构体系,将经济发展势头转向农村,大力发展乡村经济,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体系,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国计民生问题的总要求,会后提出的一系列乡村振兴规划和要求更是为当前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载体,主要负责农业生产要素、农产品、农民生活消费资料的流通工作。现代农村流通体系是新型、高效、便利的农业农民生产、消费资料流通渠道与组织形式,其在扩大农村市场规模、优化农村消费结构、带动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部分农村流通渠道及组织形式发展还不够健全,尤其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农村地区,流通体系还是沿用传统模式,具有规模小、效率不高等不足,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农村商品流通渠道。这不仅无法满足农民群众对商品流通的高效能需求[1],阻碍了农民增收,还加剧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优化的紧迫性,不利于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1 发展现状
  淮滨县地处河南省东南部、淮河中上游,交通便利,主导产业突出,产业资源丰富,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能够为农业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带来更多的机遇。若以现代农村流通体系为载体,依托淮滨县优质弱筋小麦、纺织、农产品等产业资源优势,推动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做强、做优、做大县域农业产业经济,实现产业结构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必能加快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目标。
  目前,淮滨县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的三大主体主要是农村供销社、农村集贸市场和农资生产者。供销社在农村农资流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速度,缓解了多农户、分散性生产销售和市场集中性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合作社为纽带将农户和农资流通市场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系统,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资源流通,还实现了农资的优化配置。农村集贸市场在农村流通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包括3种形式:1)传统由于人口密集和经济繁荣等社会条件形成的市场,集聚了农资商贩和农村居民,属于农资流通的直接交换;2)由乡镇政府官方规划的农资流通市场,这种市场通常实行统一管理,具有一定的规范性;3)由个人、企业组成的农资流通的市场,企业或者个人通常有固定的经营或者生产场所,农资流通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农资生产者主要包括农资个体生产者和私人企业,个体户主要是直接从事农资生产和销售的农民和农民经纪人,农民经纪人是具备一定农资流通知识、经验的人。农民经纪人是淮滨县农村流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流通体系完善和经济发展。
  多年来,国家实施了一揽子惠农利农政策,顺应发展潮流,淮滨县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主体队伍不断壮大,相应的农资流通模式也得到了不断优化。目前,农资流通模式主要包括“农民-批发商-农产品批发市场”模式、农资流动售卖模式、农资直营店、“互联网+农资”模式。但是因为农村地区信息流通慢、不透明等原因,目前淮滨县农村居民仍主要通过农资流动售卖模式获取农业生产资料。随着淮滨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迈向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然而因农村信息流通的不对称性、滞后性,加上长期以来农村地区采用“重生产,轻流通”的生产模式[2],对比通畅高效的城市流通体系,淮滨县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这已严重阻碍当前淮滨县农村经济发展及产业效益的提升。
  2 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部门不够重视
  1)组织布局方面,现代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涉及县域多个职能部门,组织管理具有综合性、分散性,不是某个单一行政部门的责任,从而导致在战略布局上难以落实具体责任,虽然投入了集体资源,但成效不佳,难以统筹规划。2)政策结构方面,政府各职能部门难以形成合力,造成在政策布局上相关农村流通法律规章的制定不够完善,进一步形成流通业态发展滞后、流通模式单一的发展现状。3)因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暂未纳进县城乡发展总体规划,投入的财政发展资金有限,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流通市场交易成本高、流通效率低的问题。
  2.2 基础设施存在短板
  建设好先进的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是打造现代化农村流通体系的两大基石,是各种农业生产资料要素、农资信息在市场上传递交流的硬件保障。淮滨县在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的短板,主要表现在:1)物流设施不完善,部分县域乡镇农村的道路坎坷不平,宽度有限,且數量不足,雨季路面积水较多,重要农资物品运输困难[3],直接影响了商品流通;2)信息网络建设方面[4],互联网是现代农村流通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当前淮滨县农村地区商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不健全,无法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商品流通的载体作用。
  2.3 专业化、组织化水平不高
  虽然淮滨县农资流通市场上存在一定数量的供销合作社和从事农资购销的经纪人,但是个体农民在流通中仍是主要的生产者、供应者。这些农民在农资生产、供应方面的专业化水平不高,组织化程度较低[5]。相当多一部分农民因为思维意识限制,仍沿用自产自销的方式,主要通过当面、口头允诺达成协议,缺乏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和方向。这种供给与需求不对称的交易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民带来了违约风险和价格风险[6],风险一旦暴露就可能面临生产资料滞销、积压,最后由个人承担全部损失。同时,一部分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缺乏谈判能力和经验,加上没有专业组织和团队策划营销[7],导致农民利益受到影响,进而限制了农村流通体系的发展。   3 对策
  3.1 明确职责
  作为现代化农村流通体系的政策制定者、环境管理员,政府部门需要明确职能定位,扮演好先导者的角色。1)在政策制定上,要高瞻远瞩、统筹规划、科学发展、合理布局,针对农村流通市场出台一揽子惠农、为农、利农扶持政策,在战略上将现代化农村流通建设纳入县域城乡经济发展总体规划。2)在权责边界上,清晰划分政府职能权限,做到政府与企业、职能与监督相分离,以市场化为主导构建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格局;在教育培训上,组织农民学习先进的农村流通市场运营模式[8],通过举办竞赛或者培训班等方式培养一批专业性强、组织程度高的农村现代流通主体,培育扶持县域中小流通企业,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优惠,鼓励积极申报自主知识产权,打造一批有规模、有影响实力的本土流通龙头企业,建立产业优势。3)在财政支持上,建立农村流通发展联社,建立会员制度,并由财政部门注入发展资金,改善农资流通主体分自产自销、散性大的现狀[9]。
  3.2 完善农村流通管理体系
  在硬件方面,要完善农村流通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有水电、道路、信息、仓储设施、运输工具及平台市场等建设,这就需要大量、长期的资金注入。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将农资流通所需的水、电、道路、仓储、信息网络等基本建设需求与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的资产打包组合[10],形成能够产生现金流的项目,由财政部门或国有企业注资成立项目投融资平台,在资本市场上进行项目融资,为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解决融资难题。
  在流通体系管理上,要做到以下3点。1)事先做好项目用地规划、工程施工规划,在大量民生、民情调研基础上,对农村流通集贸市场与农村居民生活中心进行科学设计,以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作为现代化农村流通体系的落脚点。2)做好农村流通市场检测体系建设,主要涉及流通市场的检测、监督、处罚和预警,通过建立一套完备的信息收集、分析、反馈机制,实现对农业生产资料的供需平衡,建立健全系统的行业准入标准规范,促进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和流通市场的平稳运行。3)逐步建立权威的农村商业信用评价体系,将农村地区产生的信用信息纳入商务信息网络,方便农民及企业掌握流通市场的信用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同时有利于加强农民及企业对信用的重视,从而促进农村流通环境的优化[11]。
  3.3 开拓农业生产资料贸易流通渠道
  1)充分发挥农村流通体系中各主体,如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协会、供销社及农民经纪人等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积极构建各类农村流通合作组织、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引导鼓励农民个体户,特别是农业生产大户积极投入商品流通领域,充分激发农村流通市场的活力,壮大从事农业流通工作的队伍,形成联动效应。2)淮滨县位于淮河中上游,具有水路运输优势,淮河淮滨至三河尖段航运整治后,通航条件良好,再加上境内铁路和公路的集运条件,可以实现公路、铁路、水路三维一体的综合贸易流通。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上,淮滨是全国商品粮、商品油、弱筋小麦三大基地县,也是国家粮食安全核心县、全国平原绿化达标县和杨木基地县。因此,应因地制宜打造淮滨县公、铁、水一体化流通渠道[12],结合县域在农资生产优势将淮滨县打造成大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基地,实现乡村振兴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王进文.带回农民“主体性”: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转向[J].现代经济探讨,2021(7):123-132.
  [2] 武峰.基于农村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7,33(1):57-60.
  [3] 吴同民.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路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1(8):47-48.
  [4] 伍音子,曾鸣.“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消费品流通体系构建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1(10):1-3.
  [5] 张志玲.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省农村流通体系的构建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20.
  [6] 孙畅.农村消费升级背景下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9(13):107-110.
  [7] 周倩.论现代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的构建[J].纳税,2019,13(9):175-176.
  [8] 邱金林.农村现代流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9(7):126-127.
  [9] 李琳,邢炜,刘晗兵.基于新农村建设需求的农村商品流通渠道体系构建[J].农业工程,2018,8(9):136-138.
  [10] 佚名.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N].重庆日报,2018-04-18(11).
  [11] 卞志刚,盛亚军.吉林省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构建思路[J].商场现代化,2017(23):11-13.
  [12] 杨国华.我国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23):113-115.
  (责任编辑:刘宁宁)
其他文献
摘 要 对大庙头国有林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措施进行研究与讨论。为有效提升大庙头国有林场的森林质量,应选择合适的管理措施,加强森林资源监测系统,完善信息化的监管体系;并从不同角度探索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最佳途径,以有效提升森林的生态质量,促使森林资源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管理;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中图分类号:F326.25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
摘 要 为了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林业安全生产,人们应更新林业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对自然林业资源的保护与有效开发,不断完善林业资源管理体系,推进林业改革发展与结构优化,同时开展造林工程提高当地绿化率,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从林业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的意义、当前林业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林业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原则等方面进行相关论述。  关键词 林业经济发展;
摘 要 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程中,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建设需要,且过去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弊端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现阶段农业的发展。因此对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进行阐述,并提出有效的措施,以最大程度地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新农村;农业经济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
摘 要 在新时代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居民面临着如何增加收入的问题。以陕西省西安市空港新城北杜镇居民为例,从该镇居民面临的环境及其发展变化出发,分析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因素,找出农村居民在增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采取国家政策与地域条件综合运用的方法,探究农村居民增加收入的渠道。  关键词 农村居民;城市化;收入渠道;陕西省西安市空港新城北杜镇  中图分类号:D42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
摘 要 新时期的乡村治理工作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新型农业的发展和经营主体的出现,给乡村治理带来了新的特点,发挥其优势是提高乡村治理能力的关键。对新型农业发展和经营主体在乡村治理中的表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将新型农业发展下的经营主体融入到乡村治理当中,以期为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  关键词 新型农业;农业发展;乡村治理  中图分类号:F327;D422.6 文献标志码:C D
摘 要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的消费热点,丰富了当地居民空闲生活的同时也增加了居民的经济收入,为周边城市工作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短时间休闲娱乐旅游的场所。阐述了陕西省茯茶小镇旅游发展状况,从多角度探析限制茯茶小镇旅游发展的因素,并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茯茶小镇;制约;陕西省西安市  中图分类号:F299.27;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
摘 要 随着农业机械的不断普及,相关农机操作人员也逐渐增多,但很大一部分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非常淡薄,操作技能缺乏,导致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度不足,农机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农机生产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及压力。为了更好地适应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分析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志码:C DOI:1
摘 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国家各领域发展迅速,乡村振兴作为近年来我国发展的主要战略,对国家长期发展有重要意义。发展乡村产业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基于此,对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进行分析,阐述了乡村振兴的战略,并提出发展乡村产业的必要性和促进农民就近就业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乡村产业;农民就业;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
摘 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发展的关键措施,合理规划村庄是农村发展的重点内容。以乡村振兴为理论基础,结合大别山区的相关政策,分析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徐寨村的村庄规划,推动徐寨村和尚楼村的共同发展,打造集农业观光体验、水上户外体验、民俗风情体验及山林户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桐柏县近郊休闲度假旅游基地。  关键词 乡村振兴;村庄规划;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徐寨村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志
摘 要 2020年底脱贫攻坚顺利收官,绝对贫困在我国已被消除,我国贫困治理的重点由绝对贫困转为相对贫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只有解决好相对贫困问题,才能不斷缩小贫富差距。基于此,分析相对贫困问题的现状和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相对贫困;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072  党的十九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