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课“减负增效”的几点看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负增效”是我们所期盼的教育教学理想境界。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把握不住分寸,特别是数学学科,课堂上该如何“减负”、怎样“增效”?这是令很多教师迷茫的问题。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当堂完成作业,就是“减负增效”了。对于“减负增效”的实质理解不透,不能很好地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去真正地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由于教师片面地追求形式上的“减负增效”,学生学得不够深入,练得不够充分,课堂教学匆匆收场,教学质量不能真正得到保证。如何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要想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备好课是前提,上好课是关键。但备好课,不等于上好课。如果我们把“上课”比作“演戏”,那么“备课”就是“剧本”,“学生”就是“演员”,“教师”就是“导演”。如果只有好的剧本,而导演平庸,演员散漫不用心,这戏一定演砸。所以我们这些“导演”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轻松地教,学生才能高效地学。
  1.“导”得精彩、恰当。
  导入的语言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语言不要长而碎,要精练、简洁、生动,要能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我在教学“认识钟表”时,用生动形象的谜语导入。一年级孩子对谜语很感兴趣,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积极地举手要求回答。这样就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的知识。
  2.教学手段精而合理。
  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学手段,能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愿意去尝试、去探索,积极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来。但是每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手段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应做到精而合理,不搞花架子。例如:一节课上,又是“大风车”,又是“智慧树”,又是闯关,又是游戏,有些教师还喜欢在授完新课以后组织学生唱歌,这些教学手段不一定全是有效的。所以我们不能把它变成课堂上的娱乐,否则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为提高学生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采用问答、研讨、探究、引导发现等教学方法。例如:在“找规律”的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研究规律、发现规律,最后利用规律解决问题,这样就使学生经历了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可使用讲解、说明等方法,例如教学“统计表、统计图的制作”时就可以使用。如果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制作方法,所以我们必须讲清楚制作方法。由此可见,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不要生搬硬套。无论是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学习方法科学合理。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知识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变“学会”为“会学”,变“死学”为“活学”。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能在生活中应用数学,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精选作业题,使学生脱离“题海”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所以在课后我们要及时反馈,反馈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就是布置课堂作业。“减负”并不是简单地少留作业或不留作业,作业少了确实“减负”,但是我们还要“增效”。不留作业怎样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怎样巩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要盲目乱布置,要精、要有针对性,作业量要适当,难易度要适当。如果作业过多,难度过高,就会影响学生做作业的信心和兴趣,会导致学生完不成作业、作业不认真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学习效率低。教师每天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要有目的,哪怕只布置一道题目,只要能巩固知识、达到反馈的效果就够了,一定不要搞题海战术。而且教师要注意布置作业的方法技巧,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我班有个后进生,经常完不成作业,后来我改变了布置作业的方法,刚开始只布置一两题,他很高兴地做了,虽然没有全对,但在批阅时我给了“优秀”。他好奇地问:“老师你给错了!”我说:“没有,这个‘优秀’是表扬你按时完成了作业。”从此以后,他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了,而且主动要求我给他多布置作业。现在他不但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正确率也提高了。
  三、“减负”还要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遵循民主的原则,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发挥特长的机会,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地方。不要让学生觉得“我不行”、“我说错了怎么办”。背着这样的负担,学生永远不会主动参与学习,不会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而只会死记结论。所以教师要爱每一位学生,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把爱充满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听到老师亲切感人的语言,得到耐心的教导、正面的启发、恰到好处的点拨,例如:“你真了不起”,“你再思考思考,老师相信你”,“下次再努力”,等等。这样学生才能充满信心、朝气蓬勃地学习,这样的课堂才能有思维的碰撞,才能有活跃的气氛,才能燃起他们自信的火种,激起他们前进的热情,课堂才能真正的“减负增效”。
  教师要想在课堂上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要做到既“减负”又“增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彻底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满堂灌”、“填鸭式”等方法,彻底摒弃那种为应付考试而采用的“题海战术”。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深入、正确地把握教材,采用先进的合理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讲得精炼、讲得有趣、讲得灵活,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自行研讨、自己学习,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地让学生热爱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效教学,是关注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重视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的全面教学活动。本文作者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施进行了初步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学习能力 教学效能 有效教学    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实施,对各阶段学科教学提出了新任务、新目标和新要求,对教师知识教学和能力教学提出了新标准。作为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初中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将促进学
目的:阐明淫羊藿苷对人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分次酶消化法做离体人成骨细胞培养,通过细胞形态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做成骨细胞鉴定,得到性状稳定,纯度高的成骨细胞,符合试验要求。用MTT法做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增殖的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增殖均有促进作用,以10ng/ml浓度时其作用最强(p<0.05);生化方法测定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AKP)的影
问题作为数学学科知识特点和学习要求的具体体现,在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学是问题知识的教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建立在有效问题教学的基础之上。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当前数学教学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指出:“要善于抓住数学知识的内在特性,实现数学问题与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促进学生各种学习能力和数学思想品质的有效提升和形成。”由此可见,教师在有效教学活动中,可以将数
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认为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应用题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应用题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学生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应用题了。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大部分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不知从何下手。我就如何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在此提出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巧借图形,帮助学生剖析应用题  在低年级阶段,有不少的应用题文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探究学习 创造性    当前,在新课标指导下的创新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