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的发病特点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447150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Lewis大鼠是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动物模型的常用种系,对其发病特点,尤其是EAU大鼠眼部超微结构改变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目的 观察EAU大鼠的发病体征及其眼部超微结构的改变. 方法 选取SPF级6~8周龄雌性Lewis大鼠1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模型组12只.模型组大鼠后肢足底、两侧腹壁和躯干上皮下各注射含有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1177-1191)和结核菌素(TB)的完全弗氏佐剂(CFA)乳化液,对照组大鼠不作处理.注射后观察两组大鼠饮食、体温和活动情况,每天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眼部炎症表现,于免疫后12d获取大鼠眼组织标本,对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分别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免疫后采食量为(190.00± 18.03)g,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85.33±28.0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5,P=0.012);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的饮水量分别为(241.67±18.56)ml和(289.67±18.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1,P=0.033);模型组大鼠体温升高,精神倦怠.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免疫后6d出现虹膜充血、前房积脓和瞳孔膜闭,免疫后12d眼部炎症最严重,炎症评分为(3.83±0.41)分,而对照组大鼠眼前节未见异常.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模型组大鼠前房、虹膜、睫状体组织和玻璃体腔内均可见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虹膜肌纤维粗细不均,睫状体上皮表面粗糙及RPE细胞绒毛疏松.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模型组大鼠虹膜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睫状体上皮细胞膜褶皱蓬松及排列紊乱,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有髓样小体,RPE细胞中有线粒体空泡出现,而对照组大鼠虹膜、睫状体及视网膜的形态结构均未发现异常.结论 用含IRBP(1177-1191)和TB的CFA乳化液诱导的EAU大鼠机体处于自身免疫炎症状态,其眼部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充分反映了EAU的炎症表现特征。

其他文献
背景角膜穿通伤缝合术后的角膜白斑是角膜伤口过度愈合的结果,控制角膜创伤或手术后过度的愈合反应,抑制瘢痕过度增生是角膜创伤愈合研究的重点。目的研究兔角膜穿通伤缝合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角膜强度和角膜基质细胞标志物keratocan的变化及二者间的关系,确定角膜缝线拆除最佳时机。方法选择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80只,于角膜中央区沿垂直径作一长约5 mm的全层切口,然后用10-0尼龙缝线间断缝合伤口3针,制作兔角
青光眼、白内障为常见致盲眼病,中国白内障患者超过500万,因人口老龄化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而成年人青光眼发病率约1%,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率为5.3~34.7%。手术是青光眼、白内障的首选
英语的"移就"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本文通过分析"移就"的修辞功能即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移情于景,提出了移就修辞格的汉译英中应遵循的三条基本原则:即信息传递的原则、美学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