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初探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man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非常锻炼人的逻辑思维的一门课程,也是一门应用得最广泛的课程。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需要数学的应用。教师应在对话时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把握时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巩固基础;创设情境;尊重差异;情感交流
  开展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教师要有一个设计的总体思路,而这一切都体现在教学设计中,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的设计工作,要体现出课程教学目标,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根据这些前提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以下就初中数学课堂优化路径进行分析。
  一、 改变课堂管理,优化教学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鼓励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合作和参与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管理行为应视作教学作用的中心,数学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具体到课堂教学,从铃响的那一刻起,教师就应立即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以精神饱满、情绪高昂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表情亲切而不过分随意,严肃而不过分紧张,营造一个既宽松又严谨、既舒适又紧张的课堂气氛。
  二、 巩固基础,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初中数学的教育过程中基础的教学还是必要的,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不断的巩固。这也是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第一步,我们要注重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数学的学生来说,学习的基础不一样,所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就会比较的困难。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注重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要照顾到所有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全面提高学生对技术知识的掌握能力。在学习中还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特别是数学中的一些基础的概念,教师应该通过不断练习的方式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处理之外还要注重学生解题方法与解题思路的培养。让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针对这一情况建议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在预习的时候就会找到学习中的难点,这样老师讲课的过程中就会多多地关注这些知识的讲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 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知识灌输成为大部分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宰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只需要认认真真地记笔记即可,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枯燥,而且学生在数学课上忐忑不安,害怕学数学。針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利用生活化的手段创设生活情境,以此在生活的引导下放松学生的身心,使其能在自由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探究新知。我在组织“函数”这一内容时,会利用从汽车站开往学校的公交车的行驶情况来创设情境,并在这一生活场景中引导学生思考,汽车行驶的过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涉及哪些量?这些量是如何变化的?在变化中是否有不变的量呢?如此在生活情境的作用下,学生的畏惧心理自然会消除,在问题的引导下,他们可以结合生活经验自主探究变量与常量,学生对函数的学习充满了好奇。
  四、 教师要善用数学知识,使教育目标多元化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而素质教育并不只语文课或道德与法治课等文科学科的任务。数学新课程设计改变过去抽象、严肃而枯燥的模式,而呈现出丰富、活拨多样、贴近实际生活的内容,数学课堂同样是道德与法治教育以及素质教育最好的场所。在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数学家的故事、典故,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学习前辈们的刻苦钻研与创新精神。其中的小故事、思考题的设计能发学生深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就会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
  五、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孔子曾经说过:“因材施教。”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六、 完善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机制,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质量
  数学作为中学生学习的难点课程,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新知识教学,还需要加强和巩固学生已学知识,帮助学生做好课后练习,为此教师需要将复习纳入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提高、试卷测试等方法,掌握当前学生数学学习整体水平,并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开展有针对性性和目标性的教学计划,从而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水平,让数学知识真正能够为学生所用,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能力。
  七、 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如果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那么,学生就会轻松地与教师交流情感,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笔者从不马上评论,而是先听取其他学生的意见,让答对的同学去推翻答错的同学,这样的推翻让学生心服口服,这个过程还能激发同学们思考的兴趣。老师对于答对的学生都大力赞赏,表扬其观察仔细,敢于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进行加分鼓励。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变得越来越想说、敢说、甚至敢于争论,大胆反驳老师的观点。
  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形成逻辑思维的关键阶段,教师要重视数学课堂的教学,积极地采取一些策略,使自己的教学更加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应时代的潮流。
  参考文献:
  [1]李军,王禄华.浅析初中数学中应用题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版,2016(6).
  [2]武锡环,连四清,宋宏伟.学生数学经验知识和元认知对解题策略的影响[J].数学教育学报,2013(1).
  作者简介:
  叶镜平,四川省泸州市,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透过历史我们可以学到太多东西了,古人的智慧似乎永远都取不完。由此可见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承载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初中历史老师肩负着重大使命。  关键词:课堂教学;初中历史;应用教学  一、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 任务性探究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性探究是探究性学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若是选择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读写结合教学,不仅可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发展。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仿句型读写结合、改编型读写结合、感悟型读写结合等。在本文中,我立足读写结合形式,就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进行具体说明。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基本形式;教学对策  尽管新课改大力倡导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但是受应试教育
该试验引进马铃薯新品种7个,与陇薯12号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生育期各不相同,以LY08104-12生育期最长,达131d,如果早霜提前,则不能成熟。以陇薯13号产量为最高,是3632
摘要:时代的发展让人们看到了学生综合培养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想要促进学生各学科的发展,形成齐头并进的局面。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端正教学的态度,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运动意识,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就成了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接下来,本文就围绕学生的生活、合作、竞赛展开探索,寻求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能力
基于通过负温度系数电压控制工作于亚阈值区MOS管栅压产生随温度变化的补偿电流原理,采用中芯国际0.18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高精度二阶温度补偿带隙基准电压源。测试结果
摘要:小学语文的教学是小学生必须要学的一门课程,学好语文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这些都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所以要在语文阅读的原本教学的基础上做各个方面的合理改善,尤其要重视新颖的教学方法,从多个方面全面升级教学的整体,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有效的结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非连续
摘要: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都在追求这样一种教学境界:通过学生与教师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作者对话,让课堂能够有最精彩的生成,让学生能够有更厚实的积累和更丰硕的收获。换言之即是:语文教学需要一定的情境支撑,我们教师需要创设不同类型的教学情境,以实现与学生的对话,搭建学生与文本和作者的对话,让学生
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了标准口径喷头和超大口径喷头的洒水分布规律及灭火特性。布水试验结果表明,喷头在其保护半径内的喷水强度分布均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随着安装高度的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