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问,让教学走向高效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ddfasfafjdkjfkek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片段扫描
  
  这是一位老师在执教六(上)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时的一个教学片段。
  出示条件:本学期,我们602班在校就餐的男生有25人,女生有20人。
  师提问:根据这样的一些条件,结合所学的分数乘除法知识,你能得出哪些数学结论?(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想到的结论。)
  生1:男生是女生的125%。
  生2:女生是男生的80%。
  生3:男生比女生多20%,女生比男生少20%。
  生4:后半句不对,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与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并不相等。
  师提问:你敢于挑战同学,真不错,能说说为什么不相等吗?如果你能把自己的理解说清楚,那就更好!
  生5:我们可以用线段图来说明:女生比男生少20%中男生是单位“1”,在这里男生是5份,而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中,女生是单位“1”。女生只有4份,所以应该是男生比女生多25%。
  师提问:你分析得既直观又清楚。其他同学还有哪些结论?
  生6:女生是全班就餐人数的约44.4%。男生是5份,女生是4份,全班就餐人数就有9份。
  生7:男生是全班就餐人数的约55.6%。
  生8:女生比男生少的人数是全班就餐人数的约11.1%。
  生9: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是全班就餐人数的约11.1%。
  生10:前面两位同学说得不对。
  生11:前面两位同学说的是对的。
  教师让赞成的同学聚在一起,反对的也聚在一起。然后提问:你们为什么认为他们两位同学是不对的?你们又为什么认为他们两位同学是对的?想好自己的理由,进行辩论。暂时拿不定主意的,思考一番后再参加讨论。
  反方:因为刚才我们说过,女生比男生少的人数与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单位“1”不同,所以不能反过来叙述。
  正方:女生比男生少的人数与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相等,这里的人数是一个具体的数量,与单位“1”无关,而其中的11.1%的单位“1”都是全班就餐人数,所以结论是正确的。另外,从刚才画的图上,也可以看出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与女生比男生少的人数都是指其中的一份,所以我认为是正确的。
  出示六(上)教材中的例1进行新课教学。
  
  反思
  
  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技能与教学艺术。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比如,提问的数量过多学生忙于应付;重视结论轻视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质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等等。这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资源,及时捕捉互动过程中生成的错误,巧妙提问,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百分数乘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反思以上教学片段,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给我们以启示:
  一、从生活入手,设计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其学习过程必然是“枯燥乏味”的,学习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数学源于生活,在这些枯燥的文字、数字和符号的背后,有着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生活事例、生活问题”等原型。上述教学片段,教师从本班就餐学生情况入手,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炼生活中的数学因素,把数学研究的对象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亲切,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巧选问点,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突破原有的知识圈和原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更多更新的可能方法。通过第一问:“根据这样的一些条件,结合所学的分数乘除法知识,你能得出哪些数学结论”,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怎样想”?让多种信息互相交流,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答案。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及时捕捉生成的资源,机智提问
  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成了废物。”课堂上即时生成的、真实的错误,本身就是一个宝贝,它常常含有一定的合理性成分,它能够帮助学生认清知识点,提高反思能力,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也有所帮助,它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宝贵资源。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有必要站在新的视角对学习错误的“价值”进行重新提问,将“错误”作为有效教学的宝贵资源,并放在最合适的环节,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反过来另一个数并不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这是百分数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也是百分数与整数的一个本质区别。教师设计了让学生比一比哪一小组想到的结论最有创意。学生在追求创意的过程中,把百分数与整数的本质表达了出来,在表达的过程中,也暴露了学习中的两个差错。一是“生3:男生比女生多20%,女生比男生少20%”。二是当学生8、学生9发表“女生比男生少的人数是全班就餐人数的11.1%,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是全班就餐人数的11.1%”这一结论时,学生10认为不对,并陈述自己的理由:“因为刚才我们说过,女生比男生少的人数与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单位“1”不同,所以不能反过来叙述。”
  面对这两处“错误”,教师既没有置之不理,也没有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紧紧抓住“错误”机智提问,创设相应的情景氛围,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错误暴露出来,在暴露的过程中,通过思维的相互碰撞达到对相关概念的正确理解,实现高效教学。
其他文献
刘滨谊,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风景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风景园林方向博士。美国佛吉尼亚州理工学院及州立大学景观环境规划与GIS应用博士后。  自1983年以来,他针对中国风景园林学科(景观规划设计)建设、专业教育、社会实踐三大方面问题,以科学研究为引领,先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主持完成了建国以来风景园林界规模最大的
“鱼盐安市隐,蟹稻祝年丰。”这是明朝文学家梅鼎祚的诗句。虽说在中国的俚语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听上去总有些悲壮的色彩,但是据考证,我国食用蟹的历史其实已经有5000多年了。“民以食为天”是世代中国人所信奉的约定俗成,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饮食水平一直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青蟹作为一种高档的海产品,提供的蛋白质品质高端,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再加上味道鲜美,因此成为了
通过技术创新引领产业振兴,促进产业变革成为欧美大国的优先要务。2013年9月12日,法国总统奥朗德进行全国动员,向各界人士发表题为“工业新法国”的重要讲话,亲自宣布实施34项工业复兴新计划,意在扭转工业颓势,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些计划描绘了法国未来社会的轮廓,展现了未来法国工业的新面貌。这34项十年宏远计划分别是:可再生能源;每百公里油耗低于2升的汽车;电动车充电设施;电池功率与续航能力;自动驾
干旱是自然界的一种异常现象,具有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面积广等特点。其形成机制复杂而又深奥,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深远的自然灾害。每年因干旱灾害导致我国粮食减产数百至数千万吨,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干旱一直是地球科学和生态学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干旱的精确监测、及时预警和高效防范,是从事干旱气象研究的科学家毕生努力的方向
“中州原善土,白马驮经来。”老舍这句诗中描写的正是享有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之称的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的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佛教在中国扎根、传播的最初200年中的整个过程都与其息息相关,因此白马寺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  因梦而起 流传千年  相传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或云四月八日),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SKLRD)是依托广州医科大学于2007年10月获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的我国呼吸疾病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单位为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作为临床型定位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积极贯彻着“临床-基础-临床”的转化医学研究理念,瞄准国际前沿理念和技术,面向国家急需解决的诊治防瓶颈问题,努力发展适合国情的临床诊治规范、共识、指南,以及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32篇课文中有8篇略读,占总数的25%;到了四年级上册,32篇课文中有14篇略读,约占总数的44%;五、六年级则是五五分成,精读、略读各占50%。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编者的良苦用心。然而,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却常常产生这样那样的疑惑:略读课文怎么教?一节课40分钟,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特别是高年级,略读课文很长,如何处理才算恰到好处呢?诸如此类的问题
非洲猪瘟病毒结构领域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仇华吉团队、南方科技大学王培毅团队、生物物理研究所章新政团队以及微生物所施一团队,解析了非洲猪瘟病毒衣壳(Capsid)的高分辨率电镜三维结构,并鉴定出多种关键的衣壳蛋白,为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和疫病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关成果发表于Cell Host
如何更好地治疗心血管疾病,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日,中國科学院院士葛均波领衔的团队研制的新一代完全可降解支架备受关注。  心脏支架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但金属支架植入后要永远留在体内,并且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这也成了支架患者的某种“心病”。研究发现,冠脉支架并不须在身体里“放置”一辈子,它的“服役”周期为支架植入冠状动脉6个月,之后便可以“功成身退”,让血管恢复其原来的面貌。  葛均波院士
在2014年1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多年空缺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被铁基超导研究团队获得,一时间“铁基高温超导”一词再次被人们所关注。  殊不知,早在2008年凝聚态物理学领域掀起铁基高温超导研究热潮后的次年,宋灿立就在薛其坤院士的指导下开展铁基超导体FeSe高质量薄膜分子束外延(MBE)生长的探索,并于2011年作为第一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了有关铁基超导FeSe研究的论文“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