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以“以人为本,授人以渔,突出创新”为理念来实施我们的课堂教学已成为教育者们长期以来深思的问题。本文对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应用探究性教学模式的认识做了探讨,并对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学探究 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自美国的施瓦布明确提出以来,到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综合国力、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首选教育方式。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式下,它首先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得以展开,直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它正式确定为素质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理论界和教学实践纷纷作出响应,可谓硕果累累,然而仍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教师们面对教学实际茫然不知所措。基于以上,下面是笔者对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一些认识:
一、探究性教学模式内涵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基于此,旧观念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数学课堂教学,相应地,教师的课堂教学也要从传统的“五步教学法”中解脱出来,以探究性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才更适合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环节
探究性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以下五个环节(如图)
1.创设情境
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者,都依赖于兴趣。”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严谨地逻辑性、结论的确定性及学习过程中大量地数学运算,冗长的公式推导,繁琐的定理证明,决定了数学学习的难度,对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心理品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以设计式、研究式、启发式、问题式、案例式等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有必要的,它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激活学生思维,形成良好的情感环境。
2.启发思考
确定好教学目标后,为了使探究性教学切实取得成效,需要在探究之前向全班学生提出若干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当前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便全班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这是探究性学习是否能取得效果乃至成败的关键。这类问题要由教师提出。
3.学生探究
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经过实验、操作、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活动,自己“发现”数学结论,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活动。
4.协作交流
本环节是与前面的探究活动紧密相连的。学生只有在经过了认真的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后,才可能进入高质量的协作交流阶段。也就是说,协作交流一定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才能为学生提供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起到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
5.总结提高
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可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迁移与提高。
三、探究性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首先,创设情境:分块方阵求逆矩阵。
其次,启发思考:
学生经过实践,发现运算繁琐!
提出疑问:诸如此类方阵,如果遇到行数、列数较高的矩阵,有没有一种可以表示方便,运算简洁的方法呢?
随后,学生探究、协作交流:
学生经过探究发现:
这样,由考察4阶矩阵转化为考察2阶矩阵是否可以简化运算呢?
提示: 与原矩阵的逆矩阵有没有关系呢?
于是,学生求出:
猜想得出:
最后,总结提高: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论证(略),得到此结论:
那么,对于矩阵: (作为课后思考)
通过此例分析,可以看出在进行探究性教学中,实现了功能的转变如下:一是教学思路的转变:由“知识讲解型”向“以问题为导向型”转变;二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灌输者”向“引导者”转变;三是学生角色的转变:“被动接受者”向“自主学习者”转变。
四、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体会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未来基础学科教育的发展方向,它培养了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论证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互相合作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中有意识针对数学素质各方面的加强,特别是如何引导学生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想学、我爱学”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方面的训练,一直是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的宗旨和指导思想。变传统的“师讲生听”为富有时代精神的“探究性教学”,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顺应时代潮流的教学之路。以上只是本人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对探究性教学模式得到的一些认识。于此同时,在实践中让我深受启发,对知识的优化起到促进作用,提高了自己。
参考文献
[1]郭炳坤.汁重情境创设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 .数学通讯,2005.1
[2]王文消.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以培养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一例[J].中学数学杂志,2005.1
[3]龙开奋.数学探究课题研究[N].数学教育学报,2008.4
[4]张慧洁.推行研讨性教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
[5]徐兆洋,吕传汉.系统观视野下的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8.4
关键词:数学探究 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自美国的施瓦布明确提出以来,到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综合国力、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首选教育方式。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式下,它首先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得以展开,直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它正式确定为素质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理论界和教学实践纷纷作出响应,可谓硕果累累,然而仍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教师们面对教学实际茫然不知所措。基于以上,下面是笔者对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一些认识:
一、探究性教学模式内涵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基于此,旧观念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数学课堂教学,相应地,教师的课堂教学也要从传统的“五步教学法”中解脱出来,以探究性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才更适合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环节
探究性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以下五个环节(如图)
1.创设情境
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者,都依赖于兴趣。”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严谨地逻辑性、结论的确定性及学习过程中大量地数学运算,冗长的公式推导,繁琐的定理证明,决定了数学学习的难度,对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心理品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以设计式、研究式、启发式、问题式、案例式等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有必要的,它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激活学生思维,形成良好的情感环境。
2.启发思考
确定好教学目标后,为了使探究性教学切实取得成效,需要在探究之前向全班学生提出若干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当前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便全班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这是探究性学习是否能取得效果乃至成败的关键。这类问题要由教师提出。
3.学生探究
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经过实验、操作、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活动,自己“发现”数学结论,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活动。
4.协作交流
本环节是与前面的探究活动紧密相连的。学生只有在经过了认真的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后,才可能进入高质量的协作交流阶段。也就是说,协作交流一定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才能为学生提供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起到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
5.总结提高
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可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迁移与提高。
三、探究性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首先,创设情境:分块方阵求逆矩阵。
其次,启发思考:
学生经过实践,发现运算繁琐!
提出疑问:诸如此类方阵,如果遇到行数、列数较高的矩阵,有没有一种可以表示方便,运算简洁的方法呢?
随后,学生探究、协作交流:
学生经过探究发现:
这样,由考察4阶矩阵转化为考察2阶矩阵是否可以简化运算呢?
提示: 与原矩阵的逆矩阵有没有关系呢?
于是,学生求出:
猜想得出:
最后,总结提高: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论证(略),得到此结论:
那么,对于矩阵: (作为课后思考)
通过此例分析,可以看出在进行探究性教学中,实现了功能的转变如下:一是教学思路的转变:由“知识讲解型”向“以问题为导向型”转变;二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灌输者”向“引导者”转变;三是学生角色的转变:“被动接受者”向“自主学习者”转变。
四、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体会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未来基础学科教育的发展方向,它培养了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论证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互相合作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中有意识针对数学素质各方面的加强,特别是如何引导学生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想学、我爱学”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方面的训练,一直是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的宗旨和指导思想。变传统的“师讲生听”为富有时代精神的“探究性教学”,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顺应时代潮流的教学之路。以上只是本人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对探究性教学模式得到的一些认识。于此同时,在实践中让我深受启发,对知识的优化起到促进作用,提高了自己。
参考文献
[1]郭炳坤.汁重情境创设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 .数学通讯,2005.1
[2]王文消.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以培养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一例[J].中学数学杂志,2005.1
[3]龙开奋.数学探究课题研究[N].数学教育学报,2008.4
[4]张慧洁.推行研讨性教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
[5]徐兆洋,吕传汉.系统观视野下的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