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医院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只有注重细节,从各个细节的财务管理、财务预算、财务管控等方面入手,才能综合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医院财务管理的内涵比较丰富,既涉及到办公用品、办公用车,同时还兼顾手术材料、人员成本等,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促使医院实现节约化集约型发展,从而有效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经济效益;成本节约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9-000-01
财务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以及保障医院健康发展这些方面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在医疗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当今时代里,医院应该通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并通过经济方式对于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调节、组织、监督以及指导,使医院经济核算能力逐步提升,并充分挖掘医院存在的卫生资源。
一、加强医院预算管理,提升财务预算的规范指导作用
医院的预算是一种“全面预算”管理,它包括预算年度病床数、病床使用日数、门诊人次、职工人数等基本数字表,仪器设备和固定资产购置的预算表,门诊、住院、制剂、药品等收入预算表,基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公务费、药品费、原材料费、卫生材料等支出的预算表等,它具有全面控制的能力。因此加强医院的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地规范医院的经济行为,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加强医院的预算管理,应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及上一年度的财务情况,拟定科学合理的本年度预算计划,同时不断细化预算管理,“化整为零”,将预算管理细分到各个部门,各个科室,以科室为单位,拟定科室内部的预算,并结合医院总预算,来提升财务预算对各个科室经济行为的约束力。在科室预算制定的过程中,需要一并将办公用品预算、用车费用等统一归入科室预算中。医院财务预算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既要保障它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同时也应该强调其灵活性。如门诊财务预算管理中,预算管理目标的制定应该根据药品价格的调整进行适当的微调,以保障财务预算管理的实际效果。
二、提升医院财务管理的覆盖面,以节约高效创造经济效益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还应该是全面成本管理,在全面成本管理中,要注重运用节约高效来创造经济效益。医院财务管理的全面成本管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成本消耗,尽可能地降低成本
医院财务管理不能仅仅关注医院盈利了多少,还应该注重在医院原材料、人力费用、手术材料等成本上损耗了多少。同时注重成本损耗,通过减少成本浪费,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用车费用是一项很大的开支,将用车费用纳入科室支出后,通过科室的自行预算,通过科室自行的成本节约,可以有效地缩减用车费用的投入。据统计,将用车费用纳入科室后,能够使医院的用车开支缩减25%。对于手术材料的管理,要强化手术材料的“一领一用”原则,凡是领用前经过检查可以使用的手术材料,如果在手术过程中发生材料的损耗,降低其使用价值,那么其费用应该由手术科室自行解决,这样可以极大地避免手术材料的浪费。手术材料作为医院大型的开支,除手术科室可以领用外,临床科室不能领用,不过在手术前可以报备手术室,由手术室代领,从而有效的杜绝浪费的情况出现。
(二)做好医疗成本规划,实行药品管理的浮动机制
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像药品价格、手术器材价格等都是浮动变化的,这就要求在财务管理的工作中,应该根据这些物品的属性实行浮动管理机制,这样可以提升医院财务管理的可控性,尽可能地保障医院财务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出现矛盾或问题。在手术器材的购置预算中,要根据手术器材的市场价格及变动趋势,制定明确的管理机制。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大型基建项目的开展以及引进新的诊断治疗手段等进行可行性分析,将投资回收期、净现值、折旧率等成本评价指标与成本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考查投资效益。对药品应该实行实物管理,月底盘点,药品要与报表相符,严防药品短缺。
(三)调节与控制科室成本,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
在医院各项开支的过程中,应该将这些开支有效地划分到具体的运用部门当中,实行扁平化管理,并根据财务预算的目标,明确这些开支的实际标准,同时加强财务审批。在各个科室进行物品领用时,也应该建立和完善科室领用计划表及领用制度,从而有效地杜绝材料的不必要浪费。各科室领用物品应该统一由科主任签字,在领用的过程中,应该制定上限额度,一旦超过额度要予以驳回申请。当然在制定不同部门的上限额度时,需要根据各个科室的实际情况,在保障各个科室正常工作的基础上,实现材料的定额管理。在医院财务管理中,还应该提升对人力成本的管理,根据各个科室的实际需求,实行人员缩减,根据岗位实际需求来分配人力资源,实行定员定岗,同时引入人才竞争机制,确保选派最合适的人在最合适的岗位上,极大地提升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尽可能地通过缩减人力成本,减少医院的成本投入,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各个科室管理费用及其他费用的管理上,要保障费用使用的明朗性和规范性,从而有效地提升医院各个科室费用使用的效率,尽可能地缩减各个科室不必要的经费投入。对于一些计划性经费投入,要加强审核与把关,在充分的调研及认证的基础上,充分提升决策的科学性,避免投资失败所造成的经费浪费。
三、强化绩效管理,提升医院的经济行为的目的
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该不断强化和构建医院绩效考核体系,通过科学细致的绩效考核来提升医院经济行为的目的性。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中,通过对医院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能够督促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的发光发热,不断地进行工作创新。从这点而言,加强绩效考核,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才的使用价值,变相地实现医院经济效益的增长。当然绩效考核还涉及到医院的投资决策等其他经济行为中,也是医院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
四、总结
医院财务管理是提升医院经济效益的非常重要的方法,通过财务预算,可以提升医院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通过财务成本全面管理,能够有机地缩减医院的成本开支,实现医院节约高效的发展,通过加强绩效考核,来保障医院获得良好的经济目的。
参考文献:
[1]肖庆莲,对医院成本管理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
[2]毛静馥,韩淑杰,医院绩效管理功能分析与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04(4).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经济效益;成本节约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9-000-01
财务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以及保障医院健康发展这些方面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在医疗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当今时代里,医院应该通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并通过经济方式对于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调节、组织、监督以及指导,使医院经济核算能力逐步提升,并充分挖掘医院存在的卫生资源。
一、加强医院预算管理,提升财务预算的规范指导作用
医院的预算是一种“全面预算”管理,它包括预算年度病床数、病床使用日数、门诊人次、职工人数等基本数字表,仪器设备和固定资产购置的预算表,门诊、住院、制剂、药品等收入预算表,基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公务费、药品费、原材料费、卫生材料等支出的预算表等,它具有全面控制的能力。因此加强医院的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地规范医院的经济行为,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加强医院的预算管理,应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及上一年度的财务情况,拟定科学合理的本年度预算计划,同时不断细化预算管理,“化整为零”,将预算管理细分到各个部门,各个科室,以科室为单位,拟定科室内部的预算,并结合医院总预算,来提升财务预算对各个科室经济行为的约束力。在科室预算制定的过程中,需要一并将办公用品预算、用车费用等统一归入科室预算中。医院财务预算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既要保障它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同时也应该强调其灵活性。如门诊财务预算管理中,预算管理目标的制定应该根据药品价格的调整进行适当的微调,以保障财务预算管理的实际效果。
二、提升医院财务管理的覆盖面,以节约高效创造经济效益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还应该是全面成本管理,在全面成本管理中,要注重运用节约高效来创造经济效益。医院财务管理的全面成本管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成本消耗,尽可能地降低成本
医院财务管理不能仅仅关注医院盈利了多少,还应该注重在医院原材料、人力费用、手术材料等成本上损耗了多少。同时注重成本损耗,通过减少成本浪费,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用车费用是一项很大的开支,将用车费用纳入科室支出后,通过科室的自行预算,通过科室自行的成本节约,可以有效地缩减用车费用的投入。据统计,将用车费用纳入科室后,能够使医院的用车开支缩减25%。对于手术材料的管理,要强化手术材料的“一领一用”原则,凡是领用前经过检查可以使用的手术材料,如果在手术过程中发生材料的损耗,降低其使用价值,那么其费用应该由手术科室自行解决,这样可以极大地避免手术材料的浪费。手术材料作为医院大型的开支,除手术科室可以领用外,临床科室不能领用,不过在手术前可以报备手术室,由手术室代领,从而有效的杜绝浪费的情况出现。
(二)做好医疗成本规划,实行药品管理的浮动机制
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像药品价格、手术器材价格等都是浮动变化的,这就要求在财务管理的工作中,应该根据这些物品的属性实行浮动管理机制,这样可以提升医院财务管理的可控性,尽可能地保障医院财务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出现矛盾或问题。在手术器材的购置预算中,要根据手术器材的市场价格及变动趋势,制定明确的管理机制。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大型基建项目的开展以及引进新的诊断治疗手段等进行可行性分析,将投资回收期、净现值、折旧率等成本评价指标与成本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考查投资效益。对药品应该实行实物管理,月底盘点,药品要与报表相符,严防药品短缺。
(三)调节与控制科室成本,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
在医院各项开支的过程中,应该将这些开支有效地划分到具体的运用部门当中,实行扁平化管理,并根据财务预算的目标,明确这些开支的实际标准,同时加强财务审批。在各个科室进行物品领用时,也应该建立和完善科室领用计划表及领用制度,从而有效地杜绝材料的不必要浪费。各科室领用物品应该统一由科主任签字,在领用的过程中,应该制定上限额度,一旦超过额度要予以驳回申请。当然在制定不同部门的上限额度时,需要根据各个科室的实际情况,在保障各个科室正常工作的基础上,实现材料的定额管理。在医院财务管理中,还应该提升对人力成本的管理,根据各个科室的实际需求,实行人员缩减,根据岗位实际需求来分配人力资源,实行定员定岗,同时引入人才竞争机制,确保选派最合适的人在最合适的岗位上,极大地提升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尽可能地通过缩减人力成本,减少医院的成本投入,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各个科室管理费用及其他费用的管理上,要保障费用使用的明朗性和规范性,从而有效地提升医院各个科室费用使用的效率,尽可能地缩减各个科室不必要的经费投入。对于一些计划性经费投入,要加强审核与把关,在充分的调研及认证的基础上,充分提升决策的科学性,避免投资失败所造成的经费浪费。
三、强化绩效管理,提升医院的经济行为的目的
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该不断强化和构建医院绩效考核体系,通过科学细致的绩效考核来提升医院经济行为的目的性。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中,通过对医院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能够督促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的发光发热,不断地进行工作创新。从这点而言,加强绩效考核,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才的使用价值,变相地实现医院经济效益的增长。当然绩效考核还涉及到医院的投资决策等其他经济行为中,也是医院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
四、总结
医院财务管理是提升医院经济效益的非常重要的方法,通过财务预算,可以提升医院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通过财务成本全面管理,能够有机地缩减医院的成本开支,实现医院节约高效的发展,通过加强绩效考核,来保障医院获得良好的经济目的。
参考文献:
[1]肖庆莲,对医院成本管理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
[2]毛静馥,韩淑杰,医院绩效管理功能分析与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