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s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式参与、虚假性探究、忽视活动主体的主动性现象仍然时有发生。最近两年,我在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发现一些问题。
  案例:
  小学数学第六册《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教学片段。
  师:60÷2=?大家讨论讨论。
  生:等于30。
  师:606÷2=?大家再讨论讨论。
  生:等于303。
  师:以上两道题目就是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大家会做吗?
  生:会做。
  师:下面的时间,同学们自己做课本第28页和29页的“做一做”来巩固一下这部分知识。
  本例中,看似每个学生都参与了探究活动,每个环节学生都在探究,但这种探究活动完全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的。当学生碰到困难时,不是给学生充分的时空,不是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而是用教师的指令代替学生的思考。整个探究过程无须学生太多的思考与创新,失去了探究学习所能体现出来的价值。
  案例:
  一位教师在小学数学第八册《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
  師: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圆片,你们能将一个圆片平均分成三份吗?
  生:不能。
  师:能不能将一个田片折叠成三份呢?
  生:不能。
  师:这样,你们会折吗?(老师边问边折)
  生:我会折,(学生折叠)
  师:折得很好!你们觉得沿着折痕剪开,是不是将圆片分成三份呢?
  生:是的。
  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花了近十分钟的时间“探究”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还提示孩子们想想自己的三口之家,搞得学生云里雾里,乱猜一通,难道这样就是探究学习?在这非关键性的环节,随意探究,任意浪费时间,这就必然导致在理解和探究分数的意义时间相对不足,必然导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难以落实和完成。
  
  策略一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1、让学生多“表现”。激发探究的积极性
  小学生的年龄小,在课堂中教师要根据他们活泼爱动,好胜心强。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适当地创设一些让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如上台演示、板演、当小老师等,激起他们探究求知求知的积极性。
  例如:如在教学多位数读写法时,不少学生会对万以内读数感兴趣,就可以编这样一道题让学生写数:“一个数十位上的是2懂得两倍,百位上的数字比最小的双数小2,十位上的数字比最小单数少1,个位上的数是百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之和。”学生会马上说出“4000”。教师因势利导地说:“谁能用已有的知识也来编一个多位数让大家猜猜好吗?”这时学生的情绪会十分高涨,纷纷要求发言,表现出强烈的发表欲。平时不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趁热打铁,就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反之,思想火花就会泯灭。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而且还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策略二 适当引导,提高探究的效果
  
  探究教学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学生去进行无目的的盲目探究。如果缺乏教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学生的探究活动往往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设计探究计划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设计一些适当的方法,用来监测学生们在完成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在知识、理解和种种能力上的进步等。
  
  2、选择和组织恰当的教学材料
  不仅要为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所必须材料、工具和设备,还必须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信息或某种信息来源,以便学生能从中选择所需。
  
  3、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
  探究教学常常是协作性的活动,课堂上个人和小组之间进行着相互启发。教师要通过精心组织和引导,使学生人人都有充分参与的机会,并应注意根据学生进程及时调整教学的组织形式。
  
  4、即时指导和信息反馈
  探究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即时指导至关重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给予及时的点拨和引导;当学生取得进展时,要及时地给予反馈和鼓励,激励他们继续进行探究。要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让学生从模仿到主动,逐步学会进行探究学习。
  
  策略三 为学生拓展探究时空
  
  首先,在教学中应创造各种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让学生有充分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机会,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进行自主的探索、自由的创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在平等的基础上和学生进行交流和对话;教师还要充分信任学生、赏识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和鼓励性的评价去激励学生进行探究。
  其次,探究教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互动的过程。为避免学生在转化难点时交往上陷入孤立性、思想上处于片面性、人格上处于封闭性,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倡导组员之间互教、互启、互惠,重视个体智慧与集体智慧充分结合。
  总之,探究式教学是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怎样把这种理念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不过,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充分体验,相信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能逐步达到最佳的境界,促进学生自由、充分、和谐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试图就引导学生作文我写我见,我抒我情,粗浅地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以期起到抛砖}1玉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作文 我写我见 我抒我情    青年评论家单士兵说:“高考作文正在告别过去‘务虚’,选择那些更能直接贴进现实社会生活的时代命题。”长江日报评论员廖保平说:“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一批批与世隔绝、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不是培养一些只与天人语不务实际的人。”既然高考作文和命题要求写生活
古人云,世易时移,变法宜矣;今人也日,变则通,通则久。课改,正是一种顺应时势顺应潮流的做法。课改,不仅仅改的是表层的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把课教活,把学生教会,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只有把课教活了,学生才欢迎,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斗志,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激活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教活才能学活,活教才能活学。过去“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就像是紧箍咒把鲜活的学生套死了,把鲜活的知识套
[关键词]科学观点 归纳法 积累素材 理论联系实际 学科动态 巩固学法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无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知识的传授,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对学生以后独立地获得知识和探索问题都是大有益处的。  现在教学论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引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
一、问题的提出    1、长期以来,课间体育活动仅限于学生做操,并且多年来同做一套广播体操,其内容单一、乏,形式机械、呆板,学生早巳厌倦,绝大数学生只是敷衍了事,应付形式而已,不仅体育锻炼的效益低下,而且还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改革传统的课间操活动形式势在必行。  2、大课间体育活动打破传统的课间操活动形式,开辟舞蹈、健美操、游戏、传统项目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全体学生在自编自练自创中得到全面发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性,有效教学因此成为现今研究课堂教学领域的热点问题。这就迫切要求改革体育课教学模式,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出发,一线体育教师越发感到快乐体育课堂的构建与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分不开。体育课是学生体验性较强的学习活动过程,怎样能够有效的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学练活动中,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是每一个体
【摘要】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十分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教学管理一起构成了学校管理的核心。时代的发展给中专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反思了新形势下中专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专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新形势;中专学生;管理;创新    新时期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管理面临着很多突出问题,给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中专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们在抱怨随之而来的这
【摘要】自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投身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但同时,在语文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对学习方法的研究超过了对语文本身特点的重视,造成语文主体内容的流失。课堂变得越来越热闹而空洞,笔者针对当前语文课堂存在的“低效、无效”现象做出了一些理性思考,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语文课堂;简约;有效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是以培养学生综合为主要目标的理论,本文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对如何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初中化学教学进行理论探讨和案例分析。本文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初中化学 教学    新课堂标准强调初中教学应该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让学生在体验与实践当中学会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懂得如何去用化学知识去认识身边的事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51-01  合作是孩子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    一、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
不论在哪一个学校或哪一个班,学困生都是客观存在的,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是班级管理中的难点之一。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学中所谓“学困生”,除极少数受智力因素影响外,绝大多数是受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影响。欲转化这些学困生,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了解学困生献出爱心    通常了解一个学生,是看分数,看表现。其实,可爱不可爱是相对的,优秀不优秀也是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