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为好”有何意义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zhiy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十八届中纪委四次全会上,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提到了“塌方式腐败”,可见当前腐败形势的严峻。而对于目前的反腐,外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些腐败不过是冰山一角,被调查的人只是被隔墙扔过来的砖不小心砸到而已;另一些人则认为,目前大多数干部是好的,是少数腐败分子让整个官场蒙羞,无须对官场悲观失望。
  前种观点,延伸开来就是说天下乌鸦一般黑,类似这种一概否定的言论,纠正起来较为容易;而后一种观点,可谓熟谙辩证法,令人难有辩驳之力,也有人称这样的话为“正确的废话”。
  其实,在监督极度缺乏的现实语境下,大多数干部是好的,是一个难以证实也难以证伪的命题,多数人是靠发挥想象力。然而,讨论多数干部是好是坏并无实际意义,一方面是因为论证不易,另一方面是因为即使得出大多数干部是好的结论,也无以说明当下官场就是健康的。
  在现实中,总有一些事情让人对“多数为好”产生疑虑。比如湖南衡阳的贿选案,涉案金额达1.1亿元,涉及56名省人大代表、518名市人大代表、68名代表大会工作人员,成为1949年以来公开披露的涉案金额最大、涉及党政官员和人大代表最多的一起选举弊案。即使有这般触目惊心的窝案,不少人还是会坚信多数干部是好的,因为如果以整个中国或者整个省为参照,涉案的干部是少数;即使以当地干部的总数为分母,分子也显然小了很多。
  然而,这样的逻辑有些自欺欺人、避重就轻,就如同河流下游受了严重污染,有人视而不见,然后说上游以及周围的河流大多还是清澈的,不要杞人忧天。况且,热衷于宏观数量的计较而忽略了事件本身的恶劣影响,并非智者所为。
  其实,坚信多数干部是好的,除了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外,也有一定的心理成因。一方面是根深蒂固的“性善论”思想——这是孟子论证“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对照现实,一些人会发现,国家的经济依然在稳步增长,官场依然井然有序,运作正常,如果大多数干部是坏的,国家秩序岂不早已瘫痪?
  而在笔者看来,“多数为好”不过是一些人的心理安慰罢了,是对腐败高发的一种无奈与妥协,同时寄希望于“多数为好”的干部能对腐败形成合围之势。然而,事实证明,这样的合围形同虚设。
  干部“多数为好”的言外之意就是“少数为坏”。尽管两者在数量上不可同日而语,但其实,“少数为坏”的破坏力远远大于“多数为好”的引领力。影响这个不等式的主要因素就是权力。
  鲁迅说,凡是“猛人”,身边便总有几个包围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通。掌握权力的人,就是这样的“猛人”。围绕着权力场,各种意有所图的人都会在“权场”中向着权力中心做定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为好”的干部要么屈服权力、要么远离权力,而难以制约权力。这样的结果就是一部分人官官相护、形成利益共同体,一部分人明哲保身、和权力保持距离。也就是说,好的干部,极有可能在这种环境下变坏。因此,在一切事务都需要自上而下发起,“上行下效”并且权力得不到足够约束的当下,“少数为坏”对官场生态的改变远远比“多数为好”要大得多。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就算干部多数为好,我们就能高枕无忧吗?一个苹果,如果部分腐烂,大部分是好的,在不直接扔掉的前提下,当务之急是将腐烂部分切除,而不是任其自生自灭。对于我们的干部,如果真要知晓其是好是坏,最终还是要交给民众来评判,所谓“知政失者在乡野”。但这种评判需要一定的制度作为保障,而不是靠想象力。
  图:王俭 编辑:程新友
其他文献
编者按:安徽砀山房产局长刘江辉被前妻及儿子举报落马一案,引来社会种种议论,有大义灭亲的称道者,也有泄私愤的质疑者,还有人伦之殇的反对者。编者认为,从不同角度解读此案,似乎都有一定之理,但问题要害不在人们怎么来看这件事,而是这位地方官员他做了什么事,应该有什么样的因果结局。国家的法律是法理条文,民间的亲亲相隐,是传统道德观念,从本质而言并不相悖,一个人多行不义必将遭人唾弃、众叛亲离,从这个意义上讲,
2016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在斯德哥尔摩宣布,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是两位美国学者——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教授本特·霍姆斯特罗和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奥利弗·哈特。两人均是契约理论方面的经济学家,霍姆斯特罗教授今年67岁,哈特68岁。不过,在经济学奖得主里,他们是比较年轻的,因为那些老先生的平均年龄是82岁。  两位教授的主要理论贡献都发生在三十多年前,当时他们也
拿破仑曾说过这样的话:“有两个杠杆推动了社会的前进,一个是个人利益,另一个是畏惧。”在我看来,个人利益就像是赛道终点的奖牌与欢呼声,它能激励人们不断向前奔跑;而恐惧之心则是那赛道上的白线和裁判口中的哨音,是它让人们的行动井然有序。从这一意义上说,是畏惧促进着社会的平稳。所以,人的内心应当有所畏惧。  那么我们应当畏惧什么呢?畏惧神灵吗?不是,这会让我们变得迷信而失去理智。畏惧权力吗?也不是,这会让
我们走进乐安邑城,就听到了叮叮当当的金属敲击声。循声望去,果然是一个铁匠铺,就是《三国演义》中为关羽锻打青龙偃月宝刀那种格局的铺子。年轻的铁匠赤裸着上身,臂膀上鼓动着一块块栗子肉,炉膛里的火花被鼓风机吹得呼呼乱窜,火光映红了轮廓分明的脸庞。再转身,看到一个大草棚下面摆下好几个地摊,叫卖着红薯、板栗、米仁和干柿子,还有硕大过拳的雪花梨。导游小姐建议我买一个尝尝,顺天的梨子远近闻名,水分足,没有渣,咬
在外面奔波一天,临睡前拿起手机,才想起该给父亲打个电话了。不过一看时间,都11点了,在老家的父亲早就休息了,只好作罢。  父亲一辈子以体力劳动养家糊口,比不得那些坐办公室拿退休工资的同龄人,现在的他俨然一个小老头儿了。老头儿就有老头儿的毛病,听力不好,打电话我必须大声。而且,不管什么时候给父亲打电话,我都得说方言。父亲就是故乡,给父亲打电话却满口外乡话我做不到。村里人会问,在外面晃荡几年,连方言都
巴基先生有些后悔,没能在年轻时申请上医学院。作为一位工程师及前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年过三旬的艾伦·P·巴基(Allan P. Bakke)申请进入医学院就读,却屡屡遭拒。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医学院认为他年纪太大了。两次被拒绝后,巴基将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告上了法庭。案件一直诉至联邦最高法院,并引发了全民的关注。  越战老兵对医学产生了兴趣  艾伦·P·巴基于1941年出生于佛罗里达州,于1959
手机代替了“钱包”,在便捷的同时,也给不少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如何保护好自身的财产安全,值得我们消费者思考和学习。  随着互联网支付的兴起,“无现金交易”正成为一种消费新常态,从菜市场到小卖部,从医院到电影院,从出租车到共享单车……人们只要拿出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能方便快捷地完成支付。  扫二维码买游戏道具损失数万元  2017年的某日深夜,大学生吴某正在寝室电脑上玩着“剑侠情缘3”的网游,忽
“承认失误需要勇气,扭转失误则考验心智。”“没有偶然的成功,只有必然的努力。” “满树的花朵,只源于冰雪下的一粒种子。”“给自己一个信心,还世界一个奇迹。”  读了这几个句子,你也许认为这些充满智慧、启人深思的句子是哪位伟人的名言吧。错了!它们是《做人与处世》编辑精心为文章编制的导语。这些导语提示了内容,浓缩了精华,蕴含哲理、文采斐然、朗朗上口、易诵易记,像一粒粒灿烂的珍珠嵌在每一篇美文标题的前面
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  (1887—1920),泰米尔人,亚洲史上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尽管他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数学教育,他卻沉迷数论,尤爱牵涉π、质数等数学常数的求和公式,以及整数分拆。惯以直觉(或跳步或称之为数感)导出公式,不喜作证明,而他的理论在事后往往被证明是对的。  从严格的人类角度上来说,智识的积累逻辑一定不适用于拉马努金,在数学面前,他是通神者。  1887年,拉马努金出生于印度东南部
权利是指特定主体将他的意志强加于他物,使之产生一种压力继而服从的能力。其内在地存在着一种异化的机制,它的可交换性和不平等性,以及能够增值的特点,使它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可能扩张而被滥加使用。当国家公职人员违反或偏离公共职责,私用或滥用公共权力,损害了国家公共职务的廉洁性,以及国家公共管理职能和秩序,致使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损失,从而按照法律应受刑罚处罚时,便出现了权力腐败。  权力腐败具有以下特征:它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