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在日本的翻译特征体现为英日间接翻译与汉日直接翻译两种翻译行为的交叠,这表明《三体》在日本语境中同时经历了内生态的选择性适应与外生态的适应性选择两种生态适应模式.外生态语境主导下的译者再选择,促使直接翻译的文本经由中介语英译本,间接翻译为全新的译本.中介语社会的外语境评价以及出版社、评论家、相关机构等日本内生态语境的大力推介,共同促进了《三体》在日本语境的生态适应,获得日本读者的广泛认可.《三体》的日译是中国科幻文学在日本生态适应的个例,有其独特性,同时给中国科幻以及中国文学外译提供了诸多参考.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本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但过去将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块面,由不同的院系和部门来承担.思政教育归属于思政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来负责,人文通识教育归属于通识课,由教务处来负责,专业课由院系来负责,无形中将教书与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分割了开来,不能形成立德树人的合力.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究竟何谓\'翻译\'?何谓\'中国翻译\'?何谓\'中国翻译学\'?”这是中国翻译研究界须要重点讨论并予以澄清的问题,否则某些方面的理论研究可能因此而坠入误区,还有可能就翻译的一些基本问题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甚至导致误解.针对这些基本问题,有必要从语言哲学的高度予以观照,为此,作者访谈了著名翻译理论家刘宓庆先生,刘先生重点从语言哲学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希望能对国内的翻译理论研究有更深刻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