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教师应如何定位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GK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承辉煌,未来延续成功。师之往昔在无私奉献,硕果累累中挥手作别,充满生机,极尽诱惑与挑战的21世纪已拉开帷幕。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化浪潮等诸方面对教育提出新的冲击与挑战,作为教育根本的教师如何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来自新世纪的挑战,无疑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刻不容缓的课题,这势必决定着新世纪的教育常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新世纪教师的重新定位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我国传统教育的趋向是教师的中心观点,教师的权威被普遍的认同,学生的个性兴趣没有得到普遍的尊重。因此,转变教师观念的要求就显得尤为现实和迫切
  在教育观念上,要转变传统的教师中心观念,确立新的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而是具有教师特点的以学生为本的理论。确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就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差异和学习速度差异,鼓励他们逐步形成鲜明的个性,允许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允许他们用不同的速度学会不同或相同的学习内容。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首先,必须充分理解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包括自觉性,能动性和主观性,其中自觉性是指学生学习活动的自我决定性,主要表现在学生自己确定目的,自己掌握学习进程,并能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调节和监督。其次教师要加强和善于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教学理论,遵循先学一家,融合百家,自成一家的路子,在学习和比较中开阔眼界、明辨是非,摒弃“要么教师加强要么学生自发”的偏执心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我国现行的课程体系趋向学科中心,强调学术知识,课程规范化程度较高,有很大的封闭性,课程内容更多考虑学生的过去世界,很少考虑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和未来世界,学科中心课程一度形成了教师中心的现状。另一方面,使得教师成为面具,只能成为知识的传递者或者照本宣科者。因此教师在教育内容上要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新课程新知识的创造者。要使教师成为新课程新知识的创造者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根据现实社会生活和学生学习差异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即在熟练教材教法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速度等来增加教材的现实性和适应性,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根据学校特点,教师素质和学生个性特点来编制地方和学校课程,指导学生兴趣小组,丰富学生学习活动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本教参是我们最广泛最普遍教师传递知识进行教育教学的手段,随着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进入学校课堂成为重要的直观教育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许多教师对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有点陌生,缺乏应有的兴趣,因此,在教育手段上教师要转变为熟练的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者。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对于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而不是僅仅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师应看到飞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把教师与学生间的知识差别挤兑的微乎其微,教师传统的知识权威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主动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判断能力,学会在纷繁的信息大潮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一个教师只有认识到这种挑战并主动的迎接这种挑战,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现代教育者。
  四、“孩子交给您了,该打就打,该骂就骂”,这是多少年来父母对教师的嘱托
  “教不严,师之惰”,因此随着法律制度的逐渐完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学法、知法、,避免发生予教师职业,予学生发展等皆具毁灭性的悲剧。要做一个富有感情、理性、严而有度的教育者。教师必须正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正确把握自己的情感态度,如果因为自己的心理问题而导致学生心灵的阴影,误人子弟,其后果更具隐蔽性,且后患无穷。
  五、教师的研究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教师传统的研究重点和方向在于教材教法,因此,在教学研究上,教师要以单纯做研究教材教法转化为以学法为主的综合研究者。完成这种转变,教师一是要以单纯的研究教材教法为主的综合研究,把研究重点放在学生学情研究和学法指导上,克服过去只用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课型确立教法的做法,把以学生学习速度为主要特征的学情作为选择教法的依据然后再考虑学科目标内容和活动的课型两方面的特点,使自己以一个繁琐的讲演者逐步转变为一个更具针对性的指导者,改变教师津津有味满堂灌,学生聚精会神听满堂的传统局面。二要以单纯的研究教材教法转向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质,教师最了解学校的情况,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而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教师要善于把现实教育常规中存在的弊端归结为课题进行科学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转化为新的常规,教育科学研究种类繁多,多种多样,应用性研究应该是教师的主要研究方式,调查法,文献法,比较法,实验法则是常用的方法。实践证明,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对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新世纪的教师必须迅速转变角色,正确重新定位,使整个职业发展成为一个终生的、整体的、全面的、个别而持续的循环过程,把个人的、组织的、外在环境等错综复杂的因素有效的加以综合,职业发展的道路才会更为顺畅,成功的机会才会更大。
其他文献
学情调查是伴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产生的,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认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学情调查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起点状态的调查、学生潜在状态的调查两部分。学生起点状态的分析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知识维度,指学生的认知基础;技能维度,指学生已有的学习能
“双师”同堂的教学模式是协同教学的模式之一,主要指同一课堂同时容纳两位不同专业的教师同时授课,而汽车专业英语是糅合了汽车专业术语与英语双重知识的一门学科.据国内英
高职毕业生面临着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加之高职院校的“大扩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结果显示,现阶段高职院校毕业生自我教育和学校教育均存在改进
知识服务是互联网时代出版服务的重要方式,知识服务模式下的主题出版对文化出版企业而言是职责所在、立社之本,是数字出版的一种类型,更具时效性、严肃性,更能凝聚和引导社会
摘 要:创新是新时代对于传统教育体系所提出的一项崭新要求,本篇文章以初中历史教学作为主要切入点,针对历史故事的实际应用一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选择历史故事的三大要素以及历史故事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措施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献上笔者的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课程教学  一、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我國初中历
摘 要:在基础教育中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尤其是民族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和班级建设,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在对班会课的认识分析上,对班会活动的功能初步了解上,通过分析当前班会的问题,浅谈常态化的系列主题班会。  关键词:主题班会;常态化  一、对班会课的认识  班会课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发挥看重要的作用。  有计划地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
摘 要:正美术教学的静态多,动态少,这是当前美术教学的弊端之一。什么是美术动态教学呢?即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看、听、讲、做等多种活动里愉悦地、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其审美能力的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不仅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而且还能促进教师改变过去那种“一画到底”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向开放型发展。对此略述个人见解,以为引玉之砖。  关键词:动态教学;美术教学;教学方法
摘 要:“绿色”是近些年被提及最多的词汇之一,“绿色能源”、“绿色生活”等等也是频频提及。面对严重的环境危机,新课改以来就将“绿色化学理念”作为必修内容带进了高中课堂。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了一定的冲击,对学生环保意识等习惯的养成的推动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关键词:绿色化学理念;高中课堂;环保;习惯  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当人民面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