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模式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z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突特里奇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的个体、环境和总体的成就中起中介作用。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齐莫曼教授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已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过程作出自我监控,还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由此,我们认为自主学习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我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学习结果是自我评价的一种学习行为。
  
  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创新
  
  1.体育课准备部分的模式
  准备部分的作用是为了避免学生在锻炼时因心理、生理上的准备不足而造成身心方面的损伤。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准备部分不外乎慢跑、徒手操、游戏等,而这种形式大多数是在教师的指挥下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学生在一堂课的开始阶段就陷入了被动学习的境地。
  自主式的准备活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充满想象、勇于创新的空间。准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由学生自己确定,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还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自主式的准备部分还为培养终身体育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学校体育成为终身体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校期间掌握了准备活动的方法,为以后的自主锻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避免了运动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损伤。
  2.体育课基本部分的模式
  (1)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确定的,学生的学习也必须围绕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来进行,这就必然造成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现象。在崇尚健康第一、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今天,这种模式肯定不能适应学生为了健康而参与各种不同体育项目的要求。
  体育课的基本部分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项目、自由组合、自主学习与锻炼。在练习之前,教师和学生一起根据学生选取的项目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运动能力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回答事先预设的问题,还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在学练过程中碰到的预料之外的问题。
  (2)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中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自主式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为达到自己制定的目标,在练习过程中会主动克服重重困难。练习结束后,应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进行总结、分析,并和学生一起对原定的目标加以修改,真正体现区别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初二年级男生跨栏项目的教学中,采用“平台教学法”来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在学生练习时设置三个不同难度的平台,让学生自己选择想达到的高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课堂教学效果很好。事实上,学生潜意识里的“争强好胜”的心态能促使他们向更高的平台努力。
  (3)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新正在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人类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学过程中应尽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
  (4)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当今社会的高度技术化及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灵活性与自由性,使人机对话增多,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减少。但人是有社会性的,有群居的要求,有社会交的需要。因此,作为体育教学主阵地的运动场,作为社会的缩影,其社会功能明显增强。例如,在4100米接力跑教学比赛中,学生自己决定如何排列棒次,由谁起跑,谁最后冲刺,采用何种交接棒技术,如何合理利用接力区的20米等。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团队精神,提高了合作能力,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体育的社会性这一功能也由此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三、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现行的教学方法进行筛选和改革,一般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实地观察法、尝试性比赛法、处方法、想象法、复习法、游戏法等方法,这些方法归纳起来就是四个要点,即看、想、议、练。
  1.“看”上下工夫,培养观察力
  正确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示范动作,可使其感知动作形象,了解动作的结构、程序、要领、方法,明确动作的时间、空间关系。还可分几个方面来看:首先,从欣赏性来看,用教学挂图和老师优美、准确的示范来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其次,从分解性来看,引导学生在细致观察中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基本途径,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再次,从比较性来看,让学生辨别出动作的对与错、优与劣、成功与失败的异同。
  2.“想”字做文章,提高创造力
  “想”既是智力的核心,又是能力的体现。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应围绕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思考学习新知识;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多种思维方式。如通过正误对比,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通过有意识地制造矛盾,设置问题,强化学生思考、发挥想象,创造多种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方法。
  3.“议”中求同,体现主观性
  “议”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共同探讨,辨明是非以获得知识的过程。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加深动作技术的理解。变“讲”为“导”,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不直接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而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在动脑筋、动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可以收到多种效果。
  4.“练”出灵活度,发挥想象力
  教学中应采用三种形式来加强“练”这一环节。(1)模仿性练习:这种模仿不是直接模仿技术动作,而是模仿一些动物或其他物体的运动来体会动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再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2)综合性练习:把新旧教材动作结合起来练习,并加入情境和故事情节,使学生在游戏中尽情地“练”,从而熟练地掌握所学的动作和提高身体基本技术的能力。(3)创造性练习:学习贵在创造。留给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练习。当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后,启发他们自由创编各类动作,注意由浅到深、循序渐进。
其他文献
古往今来,教师这一职业都是令人尊敬的,同时作用也是巨大的。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的作用就更显著了。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精心传授,启迪学生的心灵;也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不断耕耘,培育祖国的花朵。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因而对教师言行的要求也就更加严格。   我们知道,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更多地是通过细小的言行举止来体现的。学生都把师
一、确立的依据     《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和归宿。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规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要解决“无知”和“有知”、“认知”和“情感”、“认知”和“行为”等三对矛盾;这三对矛盾的依次解决
阅读是人类理解世界、他人和自我的主要途径,是学习之母。教师有指导学生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语文课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课中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进一步锻炼、培养写作的技能。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首先必须具有广泛的阅读需求和兴趣,这是阅读的内在动力。只有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
采用DEAE-52纤维素柱层析,SephadexG-75葡聚糖凝胶层析和RP-HPLC柱层析手段分离纯化,从河蚬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酸性糖蛋白CFP。经RP.HPLC和SDS-PAGE测定,CFP纯度为94.74%,其相对分子
新课程教育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不是口号而是理念。理念就是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念,是指导自己行动的思想,是自己的教育信仰。做事情,问一问自己为什么?试想一下学生走进教室是为什么?这就使教师备课、上课一切都要围绕学生这个学习的主角来活动。教师只要眼中有学生,自然会想到学生学习的动机、方法、过程和评价等方面的需求和体验。    一、小学数学课上教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研究采用乙醇提出、水沉淀,并结合大孔树脂富集、乙醇洗脱等方法进行破壁油菜蜂花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获得较好结果。花粉总黄酮的转移率可达70%以上,提取物的黄酮
日记是人生真实的记录,是人们在前进道路上留下的一个个脚印。让学生坚持写日记,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水平,而且还能和他们在日记中做心灵的交流,真是一举两得。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日记,特别是通过一些新颖别致、饱含感情、形式多样的批语来和学生进行交流,可以达到融洽师生关系、启发教育学生等多方面的目的。  由于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多年来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变得非常被动,致使他们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