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作非个性化诗歌和实现诗的道德教育功能,构成了世纪之交叶芝诗学观转变的两大内容,也是他采用戏剧化呈现的根本动因。戏剧化呈现使叶芝在坚持诗人的认识、情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通过诗人的第二自我——面具,呈现诗人的情感体验和感受,鼓励读者对诗歌的道德主题做出自已的判断,从而改变诗人介入作品的方式。戏剧化呈现集中体现了叶芝对非个性化诗歌与个性化创作、诗的道德教化和读者的接受等理论命题的思考与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