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继承与创新例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e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改以来,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教学呈现出自主、活跃、开放而成效显著的新局面,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困顿与深思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大多数课程实施者对课改的态度与教学行为变得更加务实,既正视“钟摆”现象,又努力避免矫枉过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选择融合,在思想和方法之间锤炼思维,突出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整合与创新,克服极端做法,在不断调整、适应的过程中推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下面列举几例,供参考、指正。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幼儿"的学习生活以游戏为主导活动,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这个转折期,如何巧妙地化解这一矛盾,让学生在入学的第一节数学课上接受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理念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进程的需要。对此,笔者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这一教学案例,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供同行们商榷。    一、创设情境,开启自主探究的动机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生的起点,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索学习、研究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本文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新奇的、有趣的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产生探索与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动力,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例如,“教学解决重叠问题”时
可视化节能管理系统的理念应用于地铁运营管理中,可以概括为设备系统节能管理和运营节能管理两部分。一方面,它可以进一步挖掘地铁公司的节能潜力,帮助企业找出无形浪费和容易被
案例:  一位教师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复习课时,通过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形成网络,教学按照预设顺利地进行。在提高练习阶段,安排了这样一道题:  把一个圆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发现周长增加了4分米。原来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分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问题提出后,学生默默地审题思考着,时间过了近二十秒,只有少数学生慢慢举起了手。此时教师显然不满意,于是提醒学生:“看到这道题,你的脑海中应该出现什
文章分析了城市道路沿街建筑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及相应的技术措施,并试图总结出有关问题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为以后的改造设计项目提供一定的启示、借
案例描述: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师: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你认识的图形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三角形?(学生举例:三角板、墙壁上画的三角形、教室门前的护栏焊接的是三角形、红领巾、食堂的“人”字梁等)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师:你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个三角形吗?说说是怎样做的。(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小组交流,再全班展示)  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