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的适用范围辨析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ckin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顿第三定律作为牛顿力学中的重要基础,在经典力学领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下面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牛顿发现牛顿第三定律的过程.
  牛顿根据笛卡儿和惠更斯关于碰撞的研究成果,引入冲量和动量定理,考虑到:碰撞的两个物体的动量改变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两个物体的冲量也等大反向,又因为作用时间相同,所以,两个物体受到的力等大、反向.从而,牛顿得出了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存在于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
  在由赵凯华和陈熙谋编写的《电磁学》中,有一个这样的例子,
  例1求一对垂直放置的电流元间的相互作用力,如图1,其中电流元1沿水平方向放置,电流元2沿竖直方向放置.由安培定律
  dF21=μ04πI1·d1×(I2·d2×r21)r221
  可以判断出:电流元1受到沿竖直向下的力,而电流元2没有受力.从这一结果看,这一对电流元受到的力的情况并不满足牛顿第三定律.难道牛顿第三定律是错误的吗?
  通过阅读物理学史,我们发现,在牛顿生活的时代,物理学家们研究的相互作用都是沿着存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连线方向上,而且这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都处于常速范围内.在这个背景下,牛顿发现了牛顿第三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建立在绝对时空观和超距作用的基础上的.所谓绝对时空观,就是空间和时间与物质及其运动无关,它们彼此也不相关,而一切物理过程都用相对于它们的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来描述.超距作用是指分离物体间不需要任何介质,也不需要时间来传递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相互作用以无穷大的速度传递.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牛顿力学的思想统治了整个物理学,直到19世纪,物理学界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电场、磁场的概念.在麦克斯韦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场理论后,证实了,电磁作用是通过电磁场以光速c=3×108 m/s来传递的,超距作用被否定.同时,物理学家发现:运动的电荷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并且运动的电荷仍能激发出磁场,这个磁场又将作用于另外一个运动电荷,因此,这两个运动电荷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那么,两个运动电荷之间的电磁作用力满足牛顿第三定律吗?由于运动电荷之间的库仑力是满足牛顿第三定律的,因此,我们仅来讨论物体在磁场中的受力的情况.
  1运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否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例2如图2,一个带正电的电荷A,以速度A水平向右运动,在它的正右方,有一个同样带正电的电荷B,以速度B竖直向上运动.由安培定律判断得出:A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A,但是,B不受力.在这个例子中,FA≠FB,很明显牛顿第三定律不成立.但是所有的运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都不满足牛顿第三定律吗?
  一些文章认为:“电荷A受到由电荷B激发的磁场所施加的作用力,同理,B受到由A激发出的磁场所施加的作用力,这两个力根本就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因此判定两个运动电荷之间作用力不满足牛顿第三定律”.我认为这种想法太片面,因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荷激发的电磁场来实现的,因此在研究电磁场中作用力问题时,应该把电荷和它所激发的场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因此,可以通过间接研究两个电荷受到的力是否等大、反向,来判断牛顿第三定律是否适用!
  1.1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定量分析
  我们知道运动电荷产生的磁场随时间变化,从而激发涡旋电场.当我们只考虑磁相互作用时,有
  对于图2所示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并不满足以上条件,所以运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1.2定性分析
  如果把两个运动电荷和它们激发的场看做一个系统的话,这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系统总动量守恒.但是,由于电磁场也是一种物质,具有动量和角动量,在非恒定情况下,它的动量和角动量会随时间变化,而且它可以和运动电荷交换动量和角动量,因此,两个电荷之间的总动量发生变化,两个电荷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不等,从而作用力不满足牛顿第三定律.但是运动电荷和磁场在一起的总的动量和角动量是守恒的.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运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2电流间的相互作用力满足牛顿第三定律吗?
  我们知道在电磁场中的基本研究对象除了运动电荷外还有电流,那么两个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满足牛顿第三定律吗?
  由于电流的基本单位是电流元,所以我们首先来研究一下电流元的受力情况.对于文章开头的例1,两个电流元是稳恒电流元,但是稳恒电流的电场线是无头无尾的闭合曲线,因此载有稳恒电流元的电路必须是闭合的,可见孤立的稳恒电流元并不存在.所以研究稳恒状态下孤立的电流元之间的作用力是否满足牛顿第三定律没有意义.因此我们在讨论稳恒电流之间相互作用力时,不用通过研究电流元的情况来讨论.
  2.1定量分析
  我们知道常见的电流包括:闭合稳恒电流、非稳恒电流和非稳恒回路电流.对于闭合稳恒电流来说,对于两个闭合载流回路L1和L2,计算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需要将安培定律沿着两个闭合回路进行积分:
  由于r012=-r021,所以F12=-F21,由此可见两个闭合稳恒电流间的相互作用力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2.2定性分析
  因为两个电流和它们激发的电磁场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因为稳恒电流所激发的电磁场是稳恒的,因此电磁场的动量不改变,但是电磁场仍参与和两个电流交换动量,因此,两个电流的总动量不改变.所以,两个电流的动量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一个运动的电荷可以看做是一个非稳恒的电流元.对于非稳恒电流和非稳恒回路电流来说,我们可以通过研究非稳恒电流元即运动电荷来分析,因为它们激发的电磁场是非稳恒的,电磁场的动量和角动量会随时间变化,所以,两个电荷之间的总动量发生变化,因此,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必然不会等大、反向.由此可知非稳恒电流和非稳恒回路电流间的相互作用力不满足牛顿第三定律.所以,两个电流之间的作用力要想满足牛顿第三定律,必须是稳恒、闭合的.
  3结论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在电磁场中的电流和运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不一定满足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适用于物体之间的接触作用,相互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物体的连线上,并且,力的传递速度远大于物体的速度,不考虑延迟作用.在电磁场中并不一定适用.总结一下牛顿第三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在有心力(相互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物体的连线上)作用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远小于相互作用的传递速度.在高中物理中,我们研究的相互作用力,如弹力、拉力和摩擦力,都符合牛顿第三定律.
其他文献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是一支笔,一个人,伏案批改,时间长,效率低,语文老师叫苦不迭,学生也在漫长的等待中逐渐消磨了昔日写作的激情.那么,如何才能让作文批改更加有效呢?叶圣陶
动能定理是高中阶段一个重要的物理定理,反映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与物体动能改变量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教学往往应用重物拉小车或橡皮筋拉小车来探究恒力或变力做功的动能定理,因摩擦平衡不理想、做功的计算误差大、手工标记测量耗时长、实验精度差等导致实验不容易成功,学生被动接受规律,在知识的认知理解上不深刻.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动能定理的教学进行改进,按照先“恒力作用下的理论推导”,再“变力作用下的实验验证”
“学科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为了要把“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笔者开展了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落实教学目标的抓手,以问题解决为主线合理建构课堂教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确立态度,培养能力,习得知识,最终完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物理教学必然要从凯洛夫的“讲解——接受”式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进行必要的教学策略改革,才能完成新课改赋予的教学任务.近年,笔者学校老师在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索中,依据教学规律,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以生为本,探索出 “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策略.现在已作为重庆市“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在我校全面推广.  “边学边导、边练边清”的物理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策略的四大环节是:目标揭示、学法
期刊
惯性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原子论者,他们设想原子在虚空中不受阻力,会一直等速的运动下去.这种对运动的描述隐含着惯性的思想,对后世认识惯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伽利
1教材分析  1.1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重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光的直线传播;二是光速. 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又是后期学习反射、折射的必备知识.其中,建立“光线”这一概念所采用的“模型法”为学生今后在学习物理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现象,让学生知道物理现象随处可见,生活中充满了物理知识,学好物理非常有用.教材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来按排教材中的教学内容
期刊
导体棒在金属导轨上切割磁感线运动是常见的物理模型,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涉及到力学和电学两个方面的知识,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学生对导体棒在匀强磁场中的各种切割运动掌握较好,但对导体棒与磁场间的相对运动问题以及导体棒在变化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问题的处理,及其在此过程中能量转化问题的分析,有时会感到较棘手,出现思维上的定势,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一些分析,以期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这类问题的理解.  1导体棒与匀
1从宇宙学讲起1.1爱因斯坦的静止宇宙模型爱因斯坦1917年提出一个建立在广义相对论基础上的宇宙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宇宙的三维空间是有限无边的,而且不随时间变化.以往人们认
【课前热身】(2分钟)1.完成如图1所示的光路图.2.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学习目标】(1分钟)1.知道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能说出照相机、投影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色散和复合现象.  (2)通过实验体验色光的三基色及色光的混合,能够简单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  (3)了解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如何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白光分解为彩色光以及色光混合的实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思考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体会到学习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