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钢琴曲《月光》的印象特征及演奏技巧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re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者,他强调对自然景物和诗歌的描绘及瞬间感受,多以创新的和声结构和别具一格的演奏技巧,表达旋律音色层次的微妙变化。本论文旨在从德彪西钢琴曲《月光》的旋律、和声、节奏以及朦胧飘逸的意境,结合这部作品的感情处理、触键方法及踏板运用几个方面,来探寻德彪西的演奏技巧及对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特征的初步理解。
  关键词:德彪西 《月光》 印象特征 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1-0010-02
  德彪西是法国的音乐家、作曲家,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开拓者。德彪西探索运用音乐来表现抽象的、色彩性的音乐效果,并结合了异国的音乐元素,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色彩性和弦的使用方法,对后世的作曲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月光》是德彪西的早期作品,创作于1894年,是《贝加摩组曲》中的第三首。这首作品的创作是受到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华丽的节日》诗集中的《月光》的影响,是一首具有描绘性的标题钢琴小品。该作品以轻柔的音色、色彩性的音樂色调,将诗意般的柔情融入到音乐语汇中,并勾勒出一幅唯美的湖边月夜的景色,充满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和声语汇,是对美好大自然的一种写照。
  一、《月光》的印象特征
  《月光》是德彪西印象主义钢琴作品的代表作品,在其音乐本体中具备了充分的印象特征,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朴实无华的旋律
  在《月光》这首印象派作品中,没有过多的华彩片段,旋律进行非常的朴实,没有装饰也没有加花,旋律的进行以级进为主,线条清晰,是一种轻描淡写的音乐进行。如主题句,我们可以看到右手的旋律虽然呈现出双音的形式,但是旋律还是比较明晰的,尤其是很多中声部的双音都以长音保持为主,更凸显了旋律的线条。而左手在此处是比较平缓的,主要以参与和声色彩为主,为右手的旋律做铺垫。到了后半部分,情绪激动起来,节奏加密集了以后,旋律依然是立于声部之上的,左手旋律变为流动性非常强的分解和弦,加强了音乐的律动性,但是右手的旋律依然非常的清晰,高声部的旋律似照在水面上的闪耀月光一样,轻盈透亮。总体来说,这首作品的旋律是比较清晰的,没有过多的装饰,以清澈透亮的音色构建了一个宁静悠远的湖面月光场景。
  (二)细腻的和声色彩
  在这首作品中主要是运用钢琴音色来表现色彩,表现视觉的柔美月光景象,因此在和声的运用上,很多时候是在功能和弦之外,运用了色彩性的和弦。本曲中使用的色彩性和弦共有三类,分别是四五度叠置和弦、二度和弦以及高叠和弦。
  四五度和弦的书写来自对“奥尔加农”的启示,如在第二段中,可以看到右手的和弦大部分都是四五度叠置的。四度和五度音程的音响效果是表现比较空旷的音色,这两种音程叠加在一起更是展现出了一种月光的空灵之美。二度叠置的和弦则是主要在和弦中加入大量的二度,以表现出音乐情绪的动荡和不安。作品中有大部分片段运用二度的叠置,充分地表现出“点”与上方旋律“面”的对比,将音乐的色彩性表现的更为多样化。曲子中还出现多处高叠和弦,主要是表现在左手的上行琶音的进行中,表现了波光粼粼的流动感。
  (三)丰富多样的节奏
  这首作品是9/8拍,在节奏型的运用上一般都是以八分音符或者十六分音符为主的。但是在这首《月光》作品中,出现了非均衡性的三连音,并且还出现了二连音与均分型节奏的交替使用。如开头部分,就是均衡的八分音符和附点音符,但在第三小节,出现了二连音,并且还在二连音之间运用了延音线将时值延长,打破了节奏的规律性,造成了使人听起来非常的有韵味。再如在第二段音乐片段中出现了二连音与均分节奏的交替,从这一片段可以感觉到非常明显的节奏变化,不同的节奏带来不同的音响效果,两种节奏的变化使得节拍感觉产生了变化,类似于9/8拍与3/4拍之间的交替,表现了情绪的波动。除了节奏型的变化以外,还出现了诸多的跨小节、跨音群的连线,实现声音色彩的融合,尤其是二连音之间的延音线以及与后方的跨小节延音线,使得音乐节奏显得比较散漫,同时也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富有幻想性。
  (四)朦胧飘逸的意境
  《月光》是一首典型的印象主义音乐,其音乐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描绘“光”和“线”,将浪漫主义时期的抒情旋律打乱,运用片段性的朴实旋律和色彩性的和声表现出朦胧飘渺的意境。本曲共分为三段,分别表现了不同的意境。在第一段的主题句呈现出来时候,力度是非常轻柔的,双音属于轻轻的放在琴键上,休止了强拍,使得音乐具有水一般的柔美,这一连串的双音,速度比较慢,时值相对拉长,构建出了水雾缭绕的意境。整个作品的力度都是建立在p上,就是为了保证飘逸的意境,而且德彪西在弱上也做出了三种层次,分别是p、pp、ppp三种,尤其是极弱。在本曲中,主要是以营造意境为主,因此在全曲中只有一次出现了强力度,并且力度进行渐弱和减慢,将力度削减下去。
  二、演奏技巧分析
  印象派音乐的独有意境营造和声音色彩要求作品具有不同的情感处理、触键方法以及踏板的运用,现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演奏技巧分析。
  (一)情感处理
  在1-9小节,一开始就要营造朦胧的感觉,好似黄昏的海面,倒影了初升的月光,演奏的情感是属于温柔的,带有一定的倾诉性。9-14小节是与前一小节叠入的关系,在这几个小节运用了与前面相似的节奏类型,但是加入了八度,使得织体层更加的丰满了,好似月亮的亮光更加的明亮起来,心中的情感逐渐清晰。
  15-24小节,这一部分是和弦的平行演奏,要弹得力度比较弱,好似清风徐来,星光浮动,又似波动的海水。25-26小节是琶音,音色要弹得明亮,运用轻柔的音色弹奏是月光的波光粼粼。从27小节以后进入了第二段,音密集起来了,左手的琶音上行,表现出了活跃的情绪表达,好似微风吹过,要运用愉悦的方式的情绪来演奏这一段。
其他文献
摘要:福列的艺术歌曲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其艺术歌曲文学性强,且旋律优美,代表着法国艺术歌曲的最高成就,其创作的大量曲目都广为流传。创作的风格手法是声乐史的典范之作,为后来的作曲家所学习和模仿。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笔者试图分析研究其作品的创作特征,从而更准确的去理解和演绎福列的艺术歌曲。  关键词:福列 艺术歌曲 创作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
江西宜春"三星鼓",是由唢呐和鼓作为主奏乐器,属于我国民间器乐合奏吹打乐类乐种,并在《中国民间器乐集成·江西卷》中早有记录。近几年来,"三星鼓"这一民间乐种在宜春当地的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生存的空间环境越来越受到了广泛关注,使室内设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的联系在了一起。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家具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是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质量也有所改善,逐渐向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转变,当代室内风格与家居的设计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因此,设计师在家居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实用性、美观性、适用性的特点。  关键词:家具 家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抽象思维能力也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目标之一。物理学科中抽象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握物理规律,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有效拓展思路,举一反三地解决物理难题。文章聚焦物理教学中抽象思维的培养问题,从培养的内容到培养的方法,拓展出可能的路径。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抽象思维;能力培养   一、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   虽然高中物理内容与生
摘要:赫哲族民歌优美动听,无论是节奏还是曲调,都会使人感受到江水波浪的起伏和渔船划行中的轻摇微摆。本文从其创作背景、创作技巧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简述赫哲族民间歌曲的创作特征,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赫哲族民间歌曲,让更多人挖掘研究和整理赫哲族的民间歌曲。  关键词:赫哲族 民歌 创作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0-0028-02  在中国東北三江
摘要:曲艺艺术,史之久矣。在历史长河中,曾写下过浓墨重彩的篇章。由于古人对民间音乐持有不同态度,进而促使曲艺“时起时伏”,理论研究与传播媒介更是寥寥无几。当下,在“文化自信”与“非遗保护”的推动下,曲艺艺术有所复兴,亦更多致力于自身发展。然,对于理论传播媒介而言,却有所欠缺。《曲艺》作为曲艺艺术的“乐府传声”,值“甲子”刊庆之际,笔者回顾反思曲艺艺术发展的种种历程,提出建立以“四青”为主导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