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识字教学;创新;具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3(B)—0035—01
识字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其课本又以识字为主,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从而提高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转化为具体形象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的情绪总是显得消极而又被动。如果学生一味被动地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主动识字且乐于识字。如在开课初,教师可以演示几个学生在上学前接触过的且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形声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示,学生会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会激发学生探索文字奥秘的好奇心,从而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学生喜爱的形式,学生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积极性进行教学。如“找朋友”“风车转转”等等。教师如果将这些学生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就会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产生兴趣。
三、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转化为具体形象,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学生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和“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打”“拍”“跑”这样的生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让其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这样,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会活起来,使学生初步获得识字能力。给字配“画”的方法,不仅恰当地结合了图画与文字间的巧妙关系,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主动识字,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来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要有一个主题,教师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相互交流。交流之后,教师还可采取模仿、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学生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 ”“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家电商场”等等识字活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让活动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使其尽快能从“我”的世界跨向更广阔的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五、自制“识字课本”,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
课本,是学习语文的载体。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十分有限。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识字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有广告招牌、商品包装物、各种报刊杂志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识字的好材料。教师可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去收集、整理、编排的过程还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识字教学中,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和实践。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兴趣的热土。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3(B)—0035—01
识字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其课本又以识字为主,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从而提高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转化为具体形象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的情绪总是显得消极而又被动。如果学生一味被动地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主动识字且乐于识字。如在开课初,教师可以演示几个学生在上学前接触过的且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形声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示,学生会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会激发学生探索文字奥秘的好奇心,从而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学生喜爱的形式,学生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积极性进行教学。如“找朋友”“风车转转”等等。教师如果将这些学生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就会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产生兴趣。
三、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转化为具体形象,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学生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和“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打”“拍”“跑”这样的生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让其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这样,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会活起来,使学生初步获得识字能力。给字配“画”的方法,不仅恰当地结合了图画与文字间的巧妙关系,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主动识字,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来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要有一个主题,教师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相互交流。交流之后,教师还可采取模仿、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学生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 ”“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家电商场”等等识字活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让活动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使其尽快能从“我”的世界跨向更广阔的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五、自制“识字课本”,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
课本,是学习语文的载体。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十分有限。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识字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有广告招牌、商品包装物、各种报刊杂志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识字的好材料。教师可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去收集、整理、编排的过程还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识字教学中,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和实践。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兴趣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