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料理鼠王》于今年获得了第8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作为一部商业动画长片,它延续了好莱坞商业动画一贯的精致传统:以新奇创意震撼观众的心灵,以精美影音吸引观众的感官,以复杂内涵感染年轻观众。但同时,在这些优点之外,该片也有很多掩饰不住的平庸。
[关键词]创意 奇观 美国梦
前不久,由迪斯尼和皮克萨出品的《料理鼠王》获第8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相对于迪斯尼和皮克萨前一部动画长片《赛车总动员》(Cars)来说,这部影片有了一定进步。
进步首先体现在其创意可贵。很少有像该片制作者那样敢于将老鼠角色定义成厨师作为影片的前提,这其实构成了对观众期待视野的极大挑战。毋庸置疑,该片所获得的票房成绩以及众多奖项都已经说明了这种创意和挑战的成功。影片精心安排了很多细节来避免观众对老鼠的反感,引起对它们的喜爱。例如:将老鼠群置身于被房东老太追杀的弱者地位,激起观众对作为弱者的老鼠的同情:主角雷米(Remy)做菜之前,先要被丢到洗碗池里洗个澡:雷米率领众老鼠做菜之前,先给所有的老鼠除菌消毒:雷米做出来的菜卫生而味美:重要的是,老鼠家族的脉脉亲情,等等。最后,很多有和雷米相似的个人奋斗经验和成败感觉的观众愉快地接受了雷米。这种创意,既在怀念着米老鼠、杰瑞和精灵鼠小弟等有鼠类形象的动画,也在创造着更为个性化、拟人化的超现实主义的动画新角色。或许主角雷米在现在和将来可能永远也无法达到米老鼠等动画角色的巨大影响,但是影片中很多创意元素都值得观众细心玩味。
其次。进步还充分显现出当代3D动画追求“奇观电影”的精神素质。以“烤蘑菇”、“第一次做汤”、“雷米和斯金纳(Skiner)大厨的追逐”、“老鼠厨师军团做菜”等段落是典型的“身体奇观”、“动作奇观”与“场面奇观”。这种奇观性,是迪斯尼的商业电影和皮克萨的动画技术的良好结合的结果。回顾过去,会发现曾经陶醉于“科技乐观主义”的约翰·拉萨特等皮克萨人的很多实验性短片因为偏重技术探索。所以艺术性显得不足。但是,经过了和迪斯尼的联姻,这种缺陷正慢慢被克服,因为迪斯尼的丰富经验正好可以弥补上述缺点。皮克萨现在已经不用去宣传他们怎样制作出每个角色计算机图形栅格的参数以及场景和角色渲染的时间。而是在迪斯尼方式的影响下。以适度的技术表达出最大的艺术表现力。该片克服了在迪斯尼和皮克萨联姻初期Cars中所体现出来的较为简单的炫耀电脑制作技术的“高科技”风格,而转入技术、艺术与商业结合的良好样态。不仅片中展现的巴黎城市生活场景的高度似真性令观众叹为观止,而且雷米等很多角色的造型与动作设计本身就是很有看头的“身体奇观”与“动作奇观”:在“烤蘑菇”段落里。“闪电”、“打伞”、“打空枪”、“房屋垮塌”等比较典型的美式动画角色动作的“视觉噱头”切换得非常流畅:雷米“第一次做汤”时高速出现的一个个障碍和一个个场景既是在渲染情节的紧张度,也是在展现一个初入大方之地的毛头小子内心的激动。还顺带以一个个高速切换的跟拍镜头多角度地介绍了故事的主要舞台——古斯塔瓦餐厅厨房与大堂的布局。而片尾“老鼠厨师军团”做菜场面的恢宏程度堪比很多好莱坞真人电影里面的“场面奇观”。
第三,影片没有停留在一般意义的“冒险”与“成长”的模式,而是借助所谓和“法国菜”相关的东西,把更深层次的“美国梦”的隐喻意义植入其中。片名“Ratatouille”,作为一道法国菜式(French Cuisine)名称,其原义其实就是“蔬菜杂烩”、“乱炖”之类的东西。恰好美国英语里面有一个“熔炉(melting pot)”的著名比喻。其比喻义显然和ratatouille的意义关系紧密。在美国大熔炉里。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个人成功。实现所谓“Anyone Can Succeed”的美国梦(American Dream)。片中。出身于垃圾鼠群的主角雷米,通过不懈奋斗,最终在法国巴黎星级饭店厨房里烹调出令美食家大为赞赏的“Ratatouille”菜品,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厨,雷米所取得的成功。其实正是“美国梦”的具体实现。在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大厨古斯图Gusteau的励志名句:“每个人都能烹饪Anyone Can Cook”,就是“Can Anyone Succeed”的美国梦的翻版。影片所提供的巴黎影像,主要是符号式性质,里面的主要元素是埃菲尔铁塔。开始,雷米只能透过亭子间的窗子遥看埃菲尔铁塔,发达之后,他能在小林Linguini的豪宅里观览铁塔的一切,这种前后变化中,“埃菲尔铁塔”这个图像与符号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和所谓的星级餐厅一起,构成了表征法国的全部符号体系,更是“美国梦”的符徵。
像美食评论家Ego的惯有的评论方式一样,本文对该片的态度依然是挑剔的。因为它算不上是一部杰作,只是一部中上层次的商业动画电影而已,它同样也有很多弱点。
弱点之一,为了力求通俗。导致该片杂糅了很多老套的艺术程式。保罗·维尔斯说“(后现代动画)在通俗的形式里面加入个人化的表达,维持它的革新并回忆着它的一些主要前提”,尽管本片有一些把老鼠表现为厨师之类的“个人化的表达”与“创新”。但是。它“冒险”与“成长”主体构成的“通俗的形式”和对以米老鼠等动画角色为代表的“主要前提”的“回忆”仍然过于老套。所以,该片很多娱乐观众的视觉噱头都给我们很多似曾相识的感觉,例如,蘑菇事件中老鼠的“诺曼底大撤退”与“最后一秒钟”脱险。大厨古斯图和《阿拉丁》,老鼠家族迪斯尼歌舞杂耍剧风格的宴会,小林的爱情胡椒面,等等,连一开始雷米在楼顶上俯瞰巴黎,都让人相似性地联想起《高老头》结尾拉斯蒂涅对巴黎上流社会的战斗宣言。
弱点之二,角色刻画显得太过扁平。影片给人印象最深的不是事业成功的主角雷米,而是美食评论家Ego。Ego阴郁的神情,狭长的造型,磁性的声音。夸张的动作,智慧的言辞,都极有艺术感染力。从心理分析的意义讲,他开头的苛刻评论家形象,无疑是属于“自我(Ego)”:对其童年的回忆又近乎回到“本我(Id)”;中间作出对雷米美食的好评价,又属于极富道德感的“超我(Super-Ego)”;最后从著名美食评论家到普通的投资者、美食家。则变成更符合“本我”的另外一个“自我”。这样喧宾夺主的效果。可能是对个性动画研究得不深的影片主创者所没想到的。
弱点之三,雷米和小林的配音演员过于老气。无法表达角色的生涩与年轻。
[关键词]创意 奇观 美国梦
前不久,由迪斯尼和皮克萨出品的《料理鼠王》获第8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相对于迪斯尼和皮克萨前一部动画长片《赛车总动员》(Cars)来说,这部影片有了一定进步。
进步首先体现在其创意可贵。很少有像该片制作者那样敢于将老鼠角色定义成厨师作为影片的前提,这其实构成了对观众期待视野的极大挑战。毋庸置疑,该片所获得的票房成绩以及众多奖项都已经说明了这种创意和挑战的成功。影片精心安排了很多细节来避免观众对老鼠的反感,引起对它们的喜爱。例如:将老鼠群置身于被房东老太追杀的弱者地位,激起观众对作为弱者的老鼠的同情:主角雷米(Remy)做菜之前,先要被丢到洗碗池里洗个澡:雷米率领众老鼠做菜之前,先给所有的老鼠除菌消毒:雷米做出来的菜卫生而味美:重要的是,老鼠家族的脉脉亲情,等等。最后,很多有和雷米相似的个人奋斗经验和成败感觉的观众愉快地接受了雷米。这种创意,既在怀念着米老鼠、杰瑞和精灵鼠小弟等有鼠类形象的动画,也在创造着更为个性化、拟人化的超现实主义的动画新角色。或许主角雷米在现在和将来可能永远也无法达到米老鼠等动画角色的巨大影响,但是影片中很多创意元素都值得观众细心玩味。
其次。进步还充分显现出当代3D动画追求“奇观电影”的精神素质。以“烤蘑菇”、“第一次做汤”、“雷米和斯金纳(Skiner)大厨的追逐”、“老鼠厨师军团做菜”等段落是典型的“身体奇观”、“动作奇观”与“场面奇观”。这种奇观性,是迪斯尼的商业电影和皮克萨的动画技术的良好结合的结果。回顾过去,会发现曾经陶醉于“科技乐观主义”的约翰·拉萨特等皮克萨人的很多实验性短片因为偏重技术探索。所以艺术性显得不足。但是,经过了和迪斯尼的联姻,这种缺陷正慢慢被克服,因为迪斯尼的丰富经验正好可以弥补上述缺点。皮克萨现在已经不用去宣传他们怎样制作出每个角色计算机图形栅格的参数以及场景和角色渲染的时间。而是在迪斯尼方式的影响下。以适度的技术表达出最大的艺术表现力。该片克服了在迪斯尼和皮克萨联姻初期Cars中所体现出来的较为简单的炫耀电脑制作技术的“高科技”风格,而转入技术、艺术与商业结合的良好样态。不仅片中展现的巴黎城市生活场景的高度似真性令观众叹为观止,而且雷米等很多角色的造型与动作设计本身就是很有看头的“身体奇观”与“动作奇观”:在“烤蘑菇”段落里。“闪电”、“打伞”、“打空枪”、“房屋垮塌”等比较典型的美式动画角色动作的“视觉噱头”切换得非常流畅:雷米“第一次做汤”时高速出现的一个个障碍和一个个场景既是在渲染情节的紧张度,也是在展现一个初入大方之地的毛头小子内心的激动。还顺带以一个个高速切换的跟拍镜头多角度地介绍了故事的主要舞台——古斯塔瓦餐厅厨房与大堂的布局。而片尾“老鼠厨师军团”做菜场面的恢宏程度堪比很多好莱坞真人电影里面的“场面奇观”。
第三,影片没有停留在一般意义的“冒险”与“成长”的模式,而是借助所谓和“法国菜”相关的东西,把更深层次的“美国梦”的隐喻意义植入其中。片名“Ratatouille”,作为一道法国菜式(French Cuisine)名称,其原义其实就是“蔬菜杂烩”、“乱炖”之类的东西。恰好美国英语里面有一个“熔炉(melting pot)”的著名比喻。其比喻义显然和ratatouille的意义关系紧密。在美国大熔炉里。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个人成功。实现所谓“Anyone Can Succeed”的美国梦(American Dream)。片中。出身于垃圾鼠群的主角雷米,通过不懈奋斗,最终在法国巴黎星级饭店厨房里烹调出令美食家大为赞赏的“Ratatouille”菜品,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厨,雷米所取得的成功。其实正是“美国梦”的具体实现。在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大厨古斯图Gusteau的励志名句:“每个人都能烹饪Anyone Can Cook”,就是“Can Anyone Succeed”的美国梦的翻版。影片所提供的巴黎影像,主要是符号式性质,里面的主要元素是埃菲尔铁塔。开始,雷米只能透过亭子间的窗子遥看埃菲尔铁塔,发达之后,他能在小林Linguini的豪宅里观览铁塔的一切,这种前后变化中,“埃菲尔铁塔”这个图像与符号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和所谓的星级餐厅一起,构成了表征法国的全部符号体系,更是“美国梦”的符徵。
像美食评论家Ego的惯有的评论方式一样,本文对该片的态度依然是挑剔的。因为它算不上是一部杰作,只是一部中上层次的商业动画电影而已,它同样也有很多弱点。
弱点之一,为了力求通俗。导致该片杂糅了很多老套的艺术程式。保罗·维尔斯说“(后现代动画)在通俗的形式里面加入个人化的表达,维持它的革新并回忆着它的一些主要前提”,尽管本片有一些把老鼠表现为厨师之类的“个人化的表达”与“创新”。但是。它“冒险”与“成长”主体构成的“通俗的形式”和对以米老鼠等动画角色为代表的“主要前提”的“回忆”仍然过于老套。所以,该片很多娱乐观众的视觉噱头都给我们很多似曾相识的感觉,例如,蘑菇事件中老鼠的“诺曼底大撤退”与“最后一秒钟”脱险。大厨古斯图和《阿拉丁》,老鼠家族迪斯尼歌舞杂耍剧风格的宴会,小林的爱情胡椒面,等等,连一开始雷米在楼顶上俯瞰巴黎,都让人相似性地联想起《高老头》结尾拉斯蒂涅对巴黎上流社会的战斗宣言。
弱点之二,角色刻画显得太过扁平。影片给人印象最深的不是事业成功的主角雷米,而是美食评论家Ego。Ego阴郁的神情,狭长的造型,磁性的声音。夸张的动作,智慧的言辞,都极有艺术感染力。从心理分析的意义讲,他开头的苛刻评论家形象,无疑是属于“自我(Ego)”:对其童年的回忆又近乎回到“本我(Id)”;中间作出对雷米美食的好评价,又属于极富道德感的“超我(Super-Ego)”;最后从著名美食评论家到普通的投资者、美食家。则变成更符合“本我”的另外一个“自我”。这样喧宾夺主的效果。可能是对个性动画研究得不深的影片主创者所没想到的。
弱点之三,雷米和小林的配音演员过于老气。无法表达角色的生涩与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