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程背景下英语听说能力培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lei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习新单词时,注意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发音上有一定联系的旧词,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体会。在有了一定的音标基础以后再帮助学生对音标进行分类、比较,理解、记忆、运用,同时对他们进行督促检查,使他们人人都顺利通过音标关,使他们从一开始就打好语音基础,这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课堂模式形式多样,激发学习兴趣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变填鸭式为听、说训练式
  过去的英语教学一般是先讲生词,再分析句子和课文,其间虽有教师带读、学生朗读和提问,但总以枯燥的讲授为主,这样教师讲授的时间多,学生训练和巩固的时间少。为了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把大量阅读材料录音,供学生做听力练习。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阅读材料,则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找出关键词、词组,了解典型句型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融会贯通后连成一体再听录音,最后做一些根据短文回答问题和判别正误的练习。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2.开辟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
  英语教学仅仅限于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在课外练。开辟第二课堂能给学生学习英语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每周开展一次英语角活动,时间长短不定,或是独立进行,或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在英语角里同学们无拘无束地或表演自编的课本剧,或对所学课文互相问答,或进行会话、演讲等。
  二、找准英语教学的切入点,培养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的难点就是学生听不懂用英语讲授的英语课,根源就是听力,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可能会丧失,语音障碍的形成不仅仅是指语音、语调,而且还包括朗读的各种技巧,如单词重音、语句重音、音的省略和同化,连读以及不完全爆破等。语音基础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听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平时教学时,注重语音知识的传授、操练,迫使学生在平时操练中体会语音知识,这样,日积月累,到初二时,学生基本能适应用英语讲英语的课堂教学。
  三、扫除听力障碍,保持学习兴趣
  现在摆在教师面前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帮助初中生从初一开始就逐步扫除听力障碍,把听力障碍降到最低点,从而使已有的学习兴趣能持久。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条件。学好音标对未来的英语学习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因此我从教字母开始就无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字母读音来归类,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英语字母、单词、句子都是通过音标在口头上表达出来的。语句重音、节奏、音变、连读以及语调均属于朗读技巧的范畴。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有意识地按课本要求去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加强训练学生这方面的技巧,朗读技巧的培养和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及时准确地传授并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模仿练习,技巧的训练无捷径可走,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按要求每天认真地进行朗读,才能逐步掌握英语朗读技巧。
  四、尝试性的强化听、说训练所取得的成效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英语教学过程中听、说训练的深入开展,各种英语听、说训练的形式也就随之出现。如:值日生汇报制,课堂回答问题的表演式,不定期的英语广播、英语角、导游模拟小组等等,一个人人说英语,处处用英语的语言环境已基本形成,学习由过去的“不敢说”变成了“我要说”,由“不能说”,变成“我能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样进行的英语教学,不但不影响其它学科教学,而且还可以促进各学科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河南省清丰县瓦屋头镇第二初级中学457300)
其他文献
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不论学生的基础怎样,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困难或挫折。如不及时引导,一些学生就会丧失学习信心,认为“一次赶不上趟,以后就次次都不行。”据此就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今后也就考不上大学,存在这种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对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获益匪浅。  一、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对学生来说,最可怕的痛苦是自卑感。一般来说成绩差的学生,他
摘要:近年来,教育教学的改革不断深入,各学科的教改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中主要介绍了笔者根据走过的教学之路,不断地反省和提高。教育是为幸福的人生做准备。  关键词:教育;幸福;人生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教育教学之路上二十多年的岁月匆匆而过,其间有过汗水与泪水的交织,有过感性与理性的碰撞,有过成功与失败的纠结……这一路上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变成了一面面镜子,它让我不断地审视自我
在人格塑造方面,语文课教学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
摘要: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找出,找准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素质教育,将是一个值得所有生物学教师长期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生物教学;素质教育;创造思维;自学能力  素质教育的内涵,即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特殊要求的体现,是着眼于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犹如一场世纪春雨,洒向广大教师的心田,为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身为一线的任课教师,很庆幸能与新课改风雨同行,从课改理念的学习到深入课堂进行实验,从畏首畏尾到大胆创新,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与课改一同成长,我痛苦过,但却快乐着、幸福着。  记得那是两年前的开学初,我接到教研室领导的任务:执教七年级下册代数《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不仅要在全县校长课改培训会上讲,而且还要送课下乡。我压力很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一般都会在尊重学生学好教材,立足课堂的基础上作必要而有效的拓宽,以丰富语文学习的外延,使语文学习焕发生命的活力。本文试通过具体的案例,谈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拓展延伸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拓展延伸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就是说语文教学要以课文为例,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课文知识的同时,联系社会生活,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它既是学习语文的手段,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题材广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需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而且实践证明,情感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呢?  一